王雷 宋曉燕
摘 要:隨著教學的改革,德育成為小學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素養,是豐富學生知識體系,啟迪學生智慧的重要橋梁,也是陶冶學生性情,實現文教合一的重要途徑。結合教學實際,探索利用傳統文化滲透德育素養的方法,希望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助力小學德育素養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滲透;小學;德育素養;策略
中國傳統文化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材料。這不僅是廣大人民智慧的結晶,還是傳統文化的傳承。通過傳統文化滲透德育,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同時,加深對德育知識的理解,繼而內化成自身的素養。那么,如何利用傳統文化滲透小學德育素養呢?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體會簡要談一談自己的幾點經驗:
一、以主題文化為切入點引導滲透德育教學
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內容豐富,蘊含著多樣化的主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以主題文化為切入點,以主題為內容引導學生,讓學生在主題文化的引導中加深對文化知識的理解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滲透素養。
例如,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傳統節日這一主題滲透引導,讓學生在了解傳統文化知識和習俗的同時,理解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并從中接受愛國教育和誠信引導。在節日由來的滲透和講解中豐富學生的德育素養。
再如,在學習祖國山河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我國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懂得讓學生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通過講解,進行德育滲透,教師均可以結合單元主題進行切入,豐富教學的內容。
二、結合信息技術講解傳統文化,滲透德育素養
在通過傳統文化知識引導學生的時候,如果僅僅依靠簡單地講解傳授知識,滲透德育教學,學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影響。如果能夠結合信息技術講解網絡知識,可以豐富教學的形式,幫助學生更加真實地體會到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快樂,理解其中包含的豐富的內容,繼而推動教學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講解愛國主義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歸一下十多年前舉辦的北京奧運會,并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思考,視頻中包含哪些中國元素,蘊含著哪些豐富的特征,看到這些會有怎樣的感受。
在觀看完視頻之后,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講一講,還有哪些優秀的中國文化能夠讓我們感到自豪和驕傲呢?通過引導,加深學生的感悟,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繼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豐富學生的學習體會。在講解完之后,再通過音頻的方式,為學生播放我的中國心供學生欣賞。通過歌聲的帶動,激發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三、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素養教育
小學德育工作不僅僅是學校的工作,還是眾多教師的工作。因此,在平時引導中,教師也需要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德育教學引導。由于課程具有連貫性,站在傳統文化的角度滲透德育教學,可以結合一案多感的模式達到德育滲透的效果。
自古以來,勤儉節約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平時學生浪費糧食的實際事件引導學生,讓學生可以在文化知識中理解傳統文化知識。如,在開始階段,教師可以將學生比較熟悉的古詩《憫農》讓學生品讀。在品讀中,希望學生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及時調整自己的不良心態。之后,教師可以結合一些名言警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等,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名言警句。通過科學的引導,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德育素養。
四、適當拓展德育素材,滲透德育素養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其中包含的成語、句子和故事數不勝數。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夠借助這些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引導,也不失為一種比較好的辦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抽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交流自己在課下收集的一些知識和內容,在交流中,學生能夠對傳統文化知識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繼而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德育素養也會得到顯著提升。
以成語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一些成語進行收集歸類,如愛國方面的成語有先憂后樂,人格品質方面的成語有自強不息,關于德治思想的成語有為政以德等。學生在學習和探討中,會對這些思想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隨著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將這些知識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中。通過這樣的互動,學生積累傳統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受到文化的熏陶,傳統文化的精華也在這個過程中得以傳承。
總而言之,傳統文化是我國發展中不可多得的瑰寶,也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因此,在德育素養中,教師可以結合傳統文化引導,挖掘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深刻內涵,結合合理的方式滲透,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教學的有效性。這種方式可以教育學生愛國、敬業、愛家、愛自己的素養,保證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
參考文獻:
[1]許艷玲.小學德育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滲透[J].教學與管理,2017(5):10-12.
[2]李颯.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J].新校園(中旬),2017(12):5.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