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繼芬
摘 要:素質教育的縱深推進,更加注重教學的有效性與創(chuàng)新性。在小學語文新課標中,不僅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做出了新的要求,也對教師的授課水平提出了更高標準。為了響應新課標號召,為學生構建生動而有活力的語文教學課堂,教師應不斷的深研教材,促進語文學習與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學習特點相結合。基于此,本文展開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標;教學創(chuàng)新
引言
小學是學生接受系統性語文教育的初級階段,對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具有重要作用[1]。因此,語文教師應對《語文課程標準》的內容進行深入解讀,并將其作為主要的教學指導原則,將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法以及有效教學工具恰當地應用于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從而真正發(fā)揮小學語文的教育意義。
一、深化語文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便是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文化理解能力、中國心世界眼的復合型人才。而教學目標是教師進行語文教學的“方向”,以發(fā)揮本章教學的特點,考慮在教學中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還是運用多元化教學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亦或拓展學生的文學視野,提高其審美能力等。教師應深度研究每一階段的語文課本,并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所搜集到的資料進行綜合授課。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不但要求學生語文知識與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而且需要學生能夠準確運用語文知識。故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只顧自己的講解,還要時時關注學生能否掌握知識,要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例如:在《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這篇童話學習中,教師可設置“通過讓學生感受老屋的善良,培養(yǎng)其良好的價值觀及語文素養(yǎng)”的教學目的。首先,可讓學生聯系所見,說說印象中的“老屋”,學生有的說年代久遠,有的說外形破敗,將其關注點引到課堂學習中來;接著,教師可以題目作為激趣點,為什么作者筆下的老屋“總也倒不了”,是被誰施了魔法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讓學生帶著強烈的好奇去結識這位“樂于助人、熱心善良”的老屋。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
新課程理念中,注重以創(chuàng)新授課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2]。在教學中,若教師只是向學生灌輸知識,易使學生從而變得不愿主動思考,等著教師講解正確答案,產生學習依賴,而這對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有著非常不利的影響。
為響應新課標號召,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學習意識,如此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上的主人。對此,筆者認為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自己進行課前預習。在教學某篇文章初期時,教師應為學生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根據課文內容尋找答案。而學生在課文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對于課文的基本內容也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例如:在《小真的長頭發(fā)》學習中,教師可以“總結小真的長頭發(fā)都能做些什么”為教學引導,使學生具有明晰的學習方向,進而帶著問題展開學習探究,理清文章的脈絡,感受想象力的神奇。
三、鼓勵學生進行質疑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整個語文課堂教學是圍繞著學生而展開的,學生需要自己去思考,而不是以教師的講解為準。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勇于對課文內容進行質疑,自主思考問題。為此,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通過課本上的知識內容,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找到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然后再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長此以往,學生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能夠勇于質疑問題、提出問題,從而推動了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例如:在《紙的發(fā)明》的教學伊始時,當學生在看到題目后,教師可讓學生依據文本題目信息,提出自己的問題。有的學生便會提出“紙是誰發(fā)明的”,還有的學生提出“他在怎樣的契機下發(fā)明了紙?”,亦有學生提出“紙的發(fā)明經歷了怎樣的過程?”等問題,教師可將問題一一進行板書匯總,并給予學生運用學習平臺自主探究的空間,從而使其聯系課文進行問題的解答。在自主學習、多邊互動、小組探究以及教師點撥中,使學生掌握自學的方法和技巧。
四、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
由于課堂是學生主要接受知識與學習知識的場所,所以,教師應盡自己的努力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境,能夠讓學生進行高效學習。只有在融洽和諧的語文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才能心無旁騖地進行學習,才能更快地提取文本中的重點知識,才能積極主動的進行思考,進而顯著地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新課標下,教師與學生不再是傳統的教與學的關系了,在人格上,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在社會道德上,教師與學生是相互促進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在課外,教師就應與學生成為朋友。如此,才能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成為學生所期望的教師,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例如:教師應該變以往的嚴肅面孔施教,與學生構建亦師亦友的新型師生關系,能夠積極融入學生,了解其真實的學習情況與進度。其次,教師還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加入一些游戲,緩解課堂沉悶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在玩樂的過程中學習知識。例如:在中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可組織拼讀、拼寫游戲,展開小組的對抗比拼。最后,教師需要引進數字白板、學習平臺等先進的信息化教學設備,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趙州橋》的教學中,以微課為學生展示趙州橋的結構,以圖文并茂、聲像并舉的方式展開教學。
五、結語
總而言之,語文是小學課程體系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為此,教師應該對新課標的內容進行深入研讀、優(yōu)化授課[3]: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革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以及充分發(fā)揮信息化教學的輔助優(yōu)勢,為學生呈現生動課堂;另一方面應具有生本意識,立足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獨立、探究、合作學習能力為著眼進行創(chuàng)新施教。從而,在積極踐行新課改理念中構建高效小學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吳炳輝.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J].都市家教,2016(12):7.
[2]陳洪科.新形勢下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培育的方法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6(17):155.
[3]金培國.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反思[J].學周刊,2017(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