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珠

[摘要] 目的 以跨學科課程設置為切入點,利用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探討變革傳統人才培養方式。 方法 選取在本院就讀的2014級和2015級高職護生530例作為研究對象,初步調研學生對跨學科課程設置的相關內容;然后從2014級隨機抽取200例作為對照組,從2015級隨機抽取200例作為研究組。對照組運用常規教學方法,研究組運用跨學科課程設置教學,教學結束后評估兩組相關能力。 結果 臨床帶教老師問卷顯示,研究組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共計11項)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結論 “跨學科課程設置對學生職業能力提高的研究(以增設檢驗專業課程為例)”,利用多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在原有護理專業課程設置上增設檢驗專業課程,有利于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有利于培養真正的臨床護理實用人才,值得推廣。
[關鍵詞] 跨學科;課程設置;人才培養質量;護生;綜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9)16-014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talent training approach by taking the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by using the disciplinary crossover and 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530 senior nursing students of grade 2014 and 2015 who were enrolled in our vocational college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Students' relevant contents of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were preliminarily investigated; afterwards, 200 students of grade 2014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200 students of grade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for teaching. Relevant abilities were assessed at the end of teaching for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questionnaire from the clinical teachers show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in the study group(11 in tota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study on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ies(taking the example of adding a program of clinical laboratory)” makes use of multidisciplinary crossover and integration and adds the courses for the program of clinical laboratory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nurs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with practical, comprehensive and innovative skills, and is also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talents. This metho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Inter-discipline; Curriculum settings;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Nurs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跨學科課程設置是指由一些有著內在聯系的不同學科合并或融合而成的新課程,也稱交叉學科課程[1]。隨著我國知識型、技術型經濟社會的來臨,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必須具備廣闊的視野和迅速適應各種工作環境的能力[2]。長期以來,我國高職高專教育過度依賴單一學科專業,導致人才培養效果不佳,人才素質不完整、社會適應能力較弱的局面難以改變[3]。對于醫療衛生工作領域,護理專業學生的培養,也同樣面臨這一嚴峻的問題[4-7]。有研究表明,跨學科的知識與技術整合已然成為現代科學發展的共同趨勢及各國高校教學發展方向。本文就跨學科課程設置在高職護生中的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本院就讀的2014級和2015級高職護生530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18~21歲,學制3年。初步調研學生對跨學科課程設置的相關內容;然后從2014級隨機抽取200例作為對照組,從2015級隨機抽取200例作為研究組。對照組女198例,男2例,平均年齡(20.12±1.65)歲,研究組女199例, 男1例,平均年齡(20.09±1.86)歲。兩組的年齡、性別等無差異性。
1.2 方法
1.2.1 護理專業人員預調查? 與各級醫療機構的用人單位領導、臨床護理專家以及護理對象進行預調查,以座談調研的方式了解實際工作對護生在專業知識、技能方面的需求,進一步發現和總結護生在臨床實踐中的工作情況和存在的問題。通過座談調研發現,在原有護理專業課程設置基礎上增設檢驗專業課程符合臨床工作實際需求,有利于提升護生的職業能力,切實可行。
1.2.2 高職護理學生調查? 隨機抽取高職護理專業學生530例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有效率為100%。研究學生對跨學科課程設置的相關問題,問卷圍繞:學生對跨學科課程設置的認識;開展跨學科課程設置項目的重要性;學生對跨學科課程學習的興趣;學生與不同學科的老師、同學學術交流的機會;什么形式更有利于跨學科培養;獲取其他學科知識的途徑;通過跨學科培養對職業能力的提升效果;跨學科課程設置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增設檢驗學科課程對護生職業能力的提升有無幫助等方面進行研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護理專業學生對跨學科課程設置感興趣、想嘗試,并對一些具體的課程設置有重點需求。
1.2.3 授課方法? 將530例學生通過年級組進行分組,將2014級學生隨機抽取的200例設置為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將2015級學生隨機抽取的200例設置為研究組,在原有護理專業課程設置的基礎上,增設檢驗專業課程,以實現培養臨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實用性護理人才的目標。
1.3 綜合能力評估
兩組護生在實習結束時,與用人單位共同制定綜合職業能力評價表,在各級醫療機構隨機抽取200例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對2014級、2015級實習學生進行綜合職業能力評價,綜合職業能力評價表有效率均為100%。評價內容包括進行護理評估能力;列出首優、中優、次優護理問題能力;運用專業知識分析護理問題能力;運用專業技能解決各類護理問題能力;進行護理評價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循證護理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綜合職業能力等11個條目。每個條目有好、較好、欠缺三個評估答案。
1.4統計學方法
根據護生綜合職業能力評價表中各個條目的答案進行統計,將數據輸入SPSS17.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n(%)]表述,組間對比采用軼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綜合職業能力評價表發出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400份,有效率100%。通過統計分析發現,研究組護生的綜合能力評價結果(11項能力)顯著優于對照組的護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3 討論
3.1創新跨學科課程設置,適應時代發展需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醫療衛生行業服務質量和水平的要求有了大幅提升,相應地對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8]。本研究就是在這樣的時代發展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種課程改革,它將不同學科但又是實際工作中相互關聯的學科知識與學生學習背景、目前專業、未來就業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不僅學習本專業學科知識,也能接觸到其他學科的知識,有效地彌補了單一專業學生知識不全面、不系統的短板[9],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提升以致今后的成長發展和對社會的貢獻度方面勢必起到積極的作用,進而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提供人才儲備和智力支撐。
3.2 縱深擴展教學資源,豐富多維課程體系
項目“跨學科課程設置對學生職業能力提高的研究(以增設檢驗專業課程為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依據高職教育培養目標[10],圍繞學生需求、行業需求、社會需求,遵循人才培養規律,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以醫(院)學(院)合作為途徑,變革傳統人才培養方式,利用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對護理專業高職高專學生課程體系進行優化改革,構建多維度、多方向、多領域課程體系,進一步豐富了護理專業的教學資源內涵。
3.3 推動護理專業發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本研究在專業知識結構搭建上將多領域相關課程設置引入,形成適應社會和行業發展所需的課程體系。依托智能化多模態進階式培養方式,全面構建了護理專業教育教學體系,提升了護生預見性護理和整體護理能力,為培養出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符合行業需要、社會需求的高素質、高技能護理人才夯實基礎,從而提高了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及護生的職業能力,以優質人才培養和多維的課程體系推動護理專業的發展。
3.4 深化院院合作機制,探索人才評價體系
通過該項目的研究,深化“院院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行業緊密合作,積極構建以符合行業需求為目標的護理專業人才評價體系。同時,根據評價體系反饋的數據實時調整教學,結合評價情況,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課程設置等各類質量評價標準,構建常態化的質量診斷與改進的雙螺旋機制。
3.5增進師資交流學習,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跨學科課程建設可以為不同學科的教師協同創新創造條件。跨學科課程的開發過程,也是不同學科教師圍繞同一個主題進行交流學習、思想碰撞、協同合作的過程,進而加深了對不同學科的了解,為不同學科的教師開展科研、協同創新創造條件,實現教學和科研的有機融合[11]。我們可以借鑒國外大學在跨學科課程開發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借助開發跨學科課程的機會,整合和優化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內容,促進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和水平。
3.6 建設優質骨干專業,提升對行業發展的貢獻
跨學科課程設置將專業建設融入大健康建設,與大健康產業鏈緊密聯系,按照工作領域、服務對象和職業崗位對人才的需求[12],建設成服務行業、融入地方的護理骨干專業。同時,依托護理骨干專業建設,對接大健康產業鏈的崗位需求,充分發揮優質專業的引領效應,突破問題瓶頸,培養杰出技術技能人才,提升專業對行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3.7 強化社會服務能力,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職業院校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貼近人才市場需求[13-15],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項目“跨學科課程設置對學生職業能力提高的研究(以增設檢驗專業課程為例)”,為培養具備護理專業核心知識技能、適應醫療衛生事業和健康服務產業發展需要、有良好溝通能力及職業道德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護理專門人才奠定基礎。有針對性地進行科學的跨學科課程設置,對教學和臨床有著豐富的現實意義,不僅可以提升護生整體素質,還能進一步確保護理職業教育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性發展,實現教科研、生產和社會化服務的“雙贏”,進而推動專業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度,以更好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3.8深化思想理論認識,提供實踐指導依據
國外跨學科課程模式與我國跨學科模式的發展一樣,均受到了本國高校發展歷史和環境的影響和限制,但是高校教育有著自身的發展歷史和共有職能[16-17]。隨著歷史和社會經濟發展,高校教育在不斷擴展自己的職能,高學職能也由一項擴展為三項,即:培養人才、發展科技、服務社會。本項目綜合了跨學科課程歷史發展脈絡和基于前人的研究,有助于幫助了解跨學科課程的現狀,并通過與國內外跨學科課程設置模式的對比,發現我國跨學科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以及我省職業教育與人才培養存在的不足,尤其在創新能力培養和構建多學科知識結構方面,已遠遠無法滿足社會和學科發展的需要。
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對跨學科課程設置和跨學科項目人才培養內涵和必要性的認識,給高校管理者和決策者提供可借鑒的實證性材料依據,為高校人才培養提供參考性的實踐指導和可操作性建議。
[參考文獻]
[1] 李宇星.核心素養下我國跨學科課程設置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7,61(1):14.
[2] 陳永偉.文化導入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中的作用[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27(8):111,113.
[3] 孫元曦,李中文,曹紅.高專藥學專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12):5-9.
[4] 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56.
[5] 李興業.美英法日高校跨學科教育與人才培養探究[J].現代大學教育,2004,20(5):71-75.
[6] 程如煙.美國國家科學院協會報告《促進跨學科研究》述評[J].中國軟科學,2005,20(10):154-156.
[7] 汪亮.年輕護士醫學檢驗知識認知程度調查與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9):1098-1099.
[8] 李翠英,王麗,高玉真. 人性化護理管理的探索與體會[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8,15(4):33-34.
[9] 李子華. 新課程背景下教學評價取向的反思與重構[J]. 中國教育學刊,2006,(12):41-43.
[10] 劉曉. 新世紀以來我國高職人才培養研究的反思與前瞻[J]. 職教論壇,2014(1):43-48.
[11] 郭德紅,李論.美國大學跨學科課程的開發及啟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66(9):78-80.
[12] 戴啟昌.企業用人需求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差異的調查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8(13):61-62.
[13] 鹿林.滿足企業需求是高等職業院校生命力所在[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21):25.
[14] 劉紫婷. 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討[J]. 中國高教研究,2007(8):48-49.
[15] 王慧玲,南桂英,張騫云,等. 高職護理專業“定崗雙元”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護理研究,2016, 30(2):188-189.
[16] 馮林,張治湘.我國高校跨學科研究組織的基本模式及運行機制探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 69(1):55-57.
[17] 王建梁,岳書杰.跨學科理念之下墨爾本模式課程改革的影響及啟示[J].江蘇高教,2010,26(2):144-146.
(收稿日期: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