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曌妍
【摘 要】在經濟新常態下,資源型城市多數面臨傳統產業動力不足,新興產業發展緩慢等問題,轉型發展要求非常迫切。目前我國大力支持和發展特色小鎮建設,為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發展帶來了新的重要機遇。該文論述了特色小鎮的內涵和資源型城市建設特色小鎮的重要意義,在對特色小鎮典型案例和建設經驗進行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平頂山市特色小鎮建設提出合理的對策與建議,以期對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發和探索。
【關鍵詞】特色小鎮;轉型發展;資源型城市;平頂山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轉型發展新階段,這是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必然要求,也是順應國家宏觀經濟發展周期的必然趨勢。資源型城市往往依托本地區豐富資源,在經濟發展中具有獨特優勢,但隨著內外部各種因素疊加,資源型城市傳統產業增長動力不足、新興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等問題日益突出,而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也日益明顯,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十分艱巨。以特色小鎮培育建設為契機,加快經濟轉型發展,對于資源型城市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一、特色小鎮建設的內涵
特色小鎮是以某一特色產業為基礎,匯聚相關組織、機構與人員,形成的具有特色與文化氛圍的現代化群落[1]。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指出,特色小鎮是相對獨立于市區,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2015年,浙江省率先提出積極推進特色小鎮的建設工作,用“新理念、新機制、新載體”推進以“產業集聚、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為目標的特色小鎮建設,掀起了培育特色小鎮的浪潮[2]。可以說,特色小鎮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行政區劃單元“鎮”,也不是地域開發過程中的“區”,它有別于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旅游區等概念,更不是單純的產業或者功能疊加。從根本而言,它是塊狀經濟轉型升級的新業態。
表1 特色小鎮與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旅游區的對比
二、轉型發展背景下資源型城市特色小鎮建設的現實意義
資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區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的開采、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城市類型。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改革發展新戰略和新思路不斷深入推進,各地區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突破。但很多資源型城市仍面臨著經濟下滑壓力增大,傳統產業增長動力不足,產業結構轉變困難,新興產業發展相對滯后,接續替代產業尚未形成規模等問題。
特色小鎮作為一種城鎮化與產業發展的多元結合方式,既是當前新常態下的投資新領域和發展新平臺,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和創新載體。特色小鎮在對本地區進行全方面綜合分析的前提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產業生態系統,形成具有獨特文化內涵和旅游功能、研發與生活一體的空間聚落形態,以此帶動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在經濟新常態下,以重點產業轉型升級為突破,堅持新發展理念,著力完善政策促進企業成長升級,著力提升產業集群綜合優勢,著力挖掘培育新興替代產業,著力優化生產生活環境,積極探索規劃特色小鎮培育建設方向,對于推進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和轉型升級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特色小鎮建設經驗
世界上發達國家和地區都非常注重通過發展特色產業來引領小鎮的發展,并且各個特色產業的分布也非常廣泛,涉及眾多領域,如高新技術、旅游業、航空航天等等。各國專業化小鎮的成功是多年積累的結果,我國的特色小鎮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在規劃和建設中應充分挖掘和借鑒優秀地區的成功經驗,進一步發揮好政府的引導和服務保障作用,堅持企業的主體地位,依靠市場導向,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綜合分析特色小鎮優秀建設案例,我們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經驗啟示。
一是深化主導產業,實現分類發展。如海寧皮革時尚小鎮,立足產業集聚度高但業態相對落后的皮革產業,以時尚產業為主導,深入挖掘傳統產業的時尚化、品牌化和高端化,打造多元一體的時尚產業文化中心。各地區的歷史文化不同,產業特色不同,各小鎮應因地制宜精準定位,圍繞特色優勢主導產業,鎖定不同的產業主攻方向,擴展產業鏈發展,形成立體化的特色產業體系。
二是強化資源整合、突出市場主體。特色小鎮的建設要在規劃編制、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配套、資源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強政府引導和服務保障。同時充分尊重企業的主體地位,給予小鎮相對寬松的獨立運作空間,靈活決策,避免以政府為主導的傳統模式。另外,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綜合利用各項政策引導有實力的龍頭企業投資建設特色小鎮。并且要注意積極激發小鎮居民和社區參與小鎮建設的熱情和積極性,引導各方社會力量建設小鎮,促進小鎮快速健康發展。
三是創新機制體制,激發市場內生動力。特色小鎮作為新型創新驅動載體,在建設初期,應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和高新科技企業,廣泛吸引高端創新創業人才,進一步加快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由原來較單一的產品加工售賣轉向產業鏈式發展。探索實施創建制、期權激勵制、追懲制等體制機制。放寬投資及入駐門檻,放寬商事主體的核定條件,努力打造有利于吸引高端要素的創客空間,最大程度地聚集人才、技術等高端要素[3]。
四、平頂山市特色小鎮建設對策建議
平頂山市作為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煤炭礦產資源豐富,是中南地區最大的煤田。以平頂山市為例,研究轉型發展背景下資源型城市特色小鎮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根據國家建設特色小鎮的目標要求,結合平頂山市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平頂山市特色小鎮建設應重點培育以下四種模式:
一是生態旅游型特色小鎮。平頂山旅游資源豐富,堯山、二郎山、畫眉谷、昭平湖等景區山清水秀,漂流、滑雪等項目集聚。除自然山水景觀外,溫泉資源也十分豐富,該地區溫泉大多含有硼、鋰、鐳、氡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洗浴價值。依托境內生態自然資源,可根據各地具體旅游資源發展成為旅游休閑療養度假型特色小鎮,該類特色小鎮的建設要以“宜居宜游”為目的,依托資源優勢,以生態觀光、休閑養生為主要產業,合理開發延長產業鏈,積極引進健康養生綜合體,重點發展高端生態養生產業,增強小鎮的人文情懷,完善小鎮配套設施。
二是歷史文化型特色小鎮。平頂山市文化底蘊厚重,有香山寺、風穴寺、三蘇園、葉縣縣衙等人文歷史景觀,以及馬街書會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很多小城鎮擁有獨特的人文歷史和鄉村民俗,培育發展特色小鎮潛力突出。這類特色小鎮的發展要注意充分挖掘整理記錄文化民俗,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并在充分保護當地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遺存的基礎上,基于當地特有的鄉村民俗,將民俗體驗與商業運營相結合,形成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標識,讓優秀傳統文化得到進一步弘揚,將地方風情民俗與產業發展相融合。
三是經典產業型特色小鎮。平頂山市寶豐酒釀制工藝、汝瓷燒制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寶豐酒和汝瓷是平頂山市歷史經典產業中的重要支柱。平頂山市可依托這兩大產業,建設相關特色小鎮,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與時俱進創新銷售理念和營銷手段,并建設對應的手工作坊、體驗中心、購物中心等,引導經典產業的創新發展,并且引入“互聯網+”的概念,發展新的投資體制和新的營銷模式,融入旅游、體驗等多方位元素。
四是工業園區型特色小鎮。平頂山市產業優勢突出,擁有能源、化工、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正在打造國際新材料產業基地。平煤神馬集團、舞鋼公司、平高集團等企業在全國同行業占有重要地位。在此基礎上,平頂山市可依托工業園區和制造業基地,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加快園區升級,推動要素整合。政府應做好引導服務保障工作,破除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制度性障礙,推動相關產業的高端化和智能化發展,打造特色產業研發制造基地,逐步形成產業層次高、協同效應好、特色優勢強的產業集聚區,培育形成以工業為核心、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具有獨特精神文化氣息的工業園區型特色小鎮。
【參考文獻】
[1]衛龍寶,史新杰.浙江特色小鎮建設的若干思考與建議[J].浙江社會科學,2016,(3).
[2][3]張云彬,侯錚.安徽省特色小鎮建設的總體對策與分類引導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