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雨
【摘 要】文化多元化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轉變了大學生思想價值觀,傳統思政教育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需求,在這一背景下高職院校應基于文化多元化發展優化思政教育教學內容與模式,推動大學生思政教育改革。
【關鍵詞】文化多元化;大學生;思政教育
社會的進步推動了文化多元化發展,越來越多的西方理念與思想融入我國,為社會各領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其中包括教育教學領域,作為高職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思政教育也受到文化多元化發展的諸多影響,在迎來機遇的同時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因此開展思政教育時,需要充分關注文化多元化發展,并結合實際積極進行教學改革。
一、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政教育現狀
(一)對思政教育主旋律起到了削弱作用
對一個國家而言,文化是軟性基礎,與經濟等硬件基礎發揮著同等重要的作用,在國際競爭中占據重要位置,而現階段,社會的快速進步促進了西方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即越來越多的西方文化融入我國,在影響我國傳統文化發展的同時對大學生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正確認識并科學調配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是當前大學生思政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
(二)外來文化沖擊顯著
從某種程度上說,大眾文化與大眾心理特征與需求相適應,在普通群眾看來,大眾文化是普遍性文化,具有較大的接受度,要注意的是,大眾文化有利有弊,在滿足群眾精神需求的同時影響了大學生思想價值觀培養,具體地說,大眾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其理想理念與政治信仰,不利于大學生思想價值觀樹立,甚至會導致少數大學生形成與主旋律相違背的思想,從而增加思政教育難度。
(三)對社會價值觀傳播產生了重要影響
海量文化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不良文化,對部分大學生而言,不良文化是導致錯誤觀念產生并實踐的導火線,這里所提及的不良文化主要包括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日常學習與日后工作,甚至對我國社會進步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因此,基于文化多元化創新思政教育,通過高效率的思政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價值觀至關重要。
(四)教學氛圍不足
文化多元化的影響體現在多個方面,如大學生思想價值觀培養、思政教育教學,觀察發現,現代大學生存在是非辨別能力不足、自主意識相對薄弱等問題,這就決定了他們在接受西方文化時往往是一概取之,對文化分辨有所忽視,其中不乏一些糟粕文化;思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隨意性,既忽視了平等教學情景創建,又對教學活動價值性、思想性與愉悅性融合不夠重視,教學氛圍不夠濃厚,難以取得令人滿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政教育改革建議
(一)以豐富的教學內容保證教學主旋律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政教育需要不斷創新與優化教學內容,一方面需要了解西方文化,對精華文化與糟粕文化進行有效辨別,基于精華西方文化吸收提升我國傳統文化優勢地位,充分發揮其在思政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傳統文化精神宣傳,將傳統文化精神與思政教學相結合,培養出高品質的合格學生。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認真篩選文化內容,摒棄糟粕文化內容,保證課堂教授的文化內容為精華文化內容,在完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的同時培養學生正確思政價值觀。
(二)理性對待外來文化
思政教育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日后學習與發展具有直接影響,理應得到高度重視,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在遵循主流思想的基礎上主動接受外來文化,并結合我國傳統文化特征與實際加以合理應用,聯系實際,需要有針對性的接受與應用西方文化,對于非主流文化,應以思政教學與學生實際為依據進行合理提煉,通過精髓文化和我國現狀的有效結合來拓展我國主流文化系統。這一目的的實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求思政教育理性對待外來文化,遵循一定的原則引導學生認識、包容、處理外來文化。
(三)對學生價值理念進行明確
思政教育是集理論性與實踐性于一體的課程,相較于其他課程而言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具體教學過程中,高職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在了解與掌握學生個性特征與學習需求的基礎上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環節,同時融入具有較高關注的話題,最大限度地提升思政教育吸引力與實效性,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課堂參與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價值理念與思政素養。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學生就業日益困難,這一問題越來越受到師生、家長的關注與重視,基于此,高職教師應將就業問題與思政教育相結合,選擇具有適宜性與價值性的熱點問題作為教學案例并加以深層次分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與就業意識,能夠以時代發展需求與趨勢為依據合理就業。
(四)體現思政教學方式的創新性與適應性
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現代思政教育教學需求,構建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是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落實到具體,首先思政教師應提高對教學方式創新的重視,主動應用網絡平臺宣傳與傳播正能量知識,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提升思政教育教學質量,使網絡平臺成為思政教學或正能量知識宣傳的重要陣地;其次高職院校應定期安排思政教師參與學習和培訓,尤其是計算機培訓,一來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二來開闊教師視野,三來培養教師網絡設計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最后思政教師應關注學生心理變化,文化多元化環境相對復雜,強化心理教育是避免大學生遭受不良文化影響的重要渠道。
(五)做好校園文化氛圍構建工作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思政教育教學課堂缺乏濃厚的教學氛圍,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與個性思想,在課堂上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基本處于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此種教學模式不僅與文化多元化發展不相適應,而且不利于學生進步與教學改革。針對這種情況,大學生思政教育應強化校園文化氛圍構建,通過平等、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培養學生互動意識與能力,設置價值性、思想性與愉悅性相融合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復雜的文化多元化環境下保持高度的學習興趣與信心,并能夠掌握所學知識與技能,明辨是非。
三、結論
綜上所述,文化多元化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對大學生思想價值觀起著潛移默化地影響,而思政教育是培養大學生思想價值觀的主要渠道,因此大學生思政教育應基于文化多元化進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模式創新,最大限度地提升思政教育教學吸引力與影響力,使大學生在文化多元化發展的大背景下能夠明辨是非,形成正確的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