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國
【摘 要】本文闡述了如何將工匠精神在教育教學中滲透,達到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目的;通過樹立職業院校的主體地位,使其從學校、教師、學生、校企合作等方面來著手進行教育教學方面的改革,實現工匠精神從學校到企業的順利傳承,將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服務精神和崗位流程、融入專業課教學之中,深入體現工匠精神的精髓并在實踐中內化的具體舉措。
【關鍵詞】工匠精神;中職教學;數控;課程改革
高職院校日益倡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特色,通過校企合作,學生接受企業文化、專業素養和工匠精神的體驗.。但是,目前高職院校數控專業校企合作的體制機制還不完善,教學模式和實施還沒有完全適應企業和市場的需要,影響了數控專業技能人才的工藝精神的培養。使畢業生距離企業工匠精神的具體要求相差甚遠。我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通過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使得學生在整個學習實踐中工匠精神通過醞釀、產生、升華、固化得到了較好的培養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一、融工匠精神于課程教學的必要性
職業院校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較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大部分學生把提高技能、培養“專”“精”的一技之長作為學習主要目的,沒有把對自身素養的提高放在首要位置,且對理論學習無激情,沒有學習興趣和動力;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缺失解決問題的信心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等。從表面上看上述行為習慣影響的是學生的學習,但是深層次影響的卻是學生做事的責任心、學習的專注以及至始至終的職業態度,即工匠精神的養成。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滲透工匠精神,使職業院校、教師、學生、企業能從中獲益。從理論上,豐富和發展教師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學習理念、企業的用人理念,在全社會中營造出一種勞動光榮、技能寶貴的氛圍,促進學生工匠精神的生成。在實踐上,把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作為突破口,有針對性地探索出一條生成和提高學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徑,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工匠意識創出一條新路子,這對于提高職業院校生源質量、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二、“工匠精神”融于數控一體化教學的目標
以“弘揚工匠精神,建設技能強國”為目標,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工匠精神的心理特點,以課前2分鐘、共勉一句、大國工匠故事導引等課前特色教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自己所學專業領域內能工巧匠的工作內容、真實生活乃至內心世界;以企業文化、企業項目教學、校企共育等模式,使學生了解、實踐和發揚工匠精神的積極情感和自覺意識。目標是成為一名優秀的工匠,一名杰出的工匠,甚至是一名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的“大國工匠”。
三、“工匠精神”融于數控一體化教學的具體內容
本研究致力于探索融“工匠精神”于數控一體化教學課程改革的培養模式,通過“工匠精神“的職業道德教育,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一批高素質師資隊伍,開發完成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數控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校本教材、課程評價體系、相關教學資源,形成本課程完整培育工匠精神的數控教學一體化教學體系。
四、“工匠精神”融于數控一體化教學的措施
(一)開展調研,尋求需要
調研其他兄弟院校“工匠精神”與專業教學融合的教學情況、問卷調查學生對于“工匠精神”了解、調研企業文化底蘊深厚的機械制造企業對于工匠的要求和評價標準,評價“工匠精神”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科學分析,構建體系
基于“工匠精神”數控一體化課程教學模式建構,開發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數控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校本教材、課程評價體系、相關教學資源,形成本課程完整培育工匠精神的數控教學一體化教學體系。
(三)搭建平臺,貫穿始終
在教學過程中營造工匠精神文化氛圍,注重專業教育和技能教育。將工匠精神融入實訓和專業教學,使學生同時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又讓學生以高標準和嚴格的要求對待自己的技能學習,以一絲不茍的態度對待自己、事業和工作。注重對學生“工匠精神”觀念的注入,使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教學結合,融入實踐
職業教育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親身感受和操作,了解企業的實際工作過程。在本研究中,教師應教授學生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的文化知識。同時,不斷加強學生的職業認同,避免學生的疲勞也是必要的。學生喜歡并認同自己的工作,并培養他們對愛和工作的奉獻精神。在專業實踐過程中,學生將工匠精神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真正實現了工匠精神的內涵。使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各方面的匠心精神。
(五)校企共育,產教融合
本研究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讓學生真正踏入企業工作,真正感受到企業文化在工作中的作用,學習企業文化中的工藝精神,將在校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在每個環節都力求卓越。同時,在學生的日常學習中,要求企業安排高級工、技術員等對學生進行培訓,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感受“工匠的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
五、結論
職業院校的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具有截然不同的需求。職業院校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關注學生需求的差異性,在滿足其基礎需求之外,重視其成長需求,將工匠精神融入其中,為學生的個人成長和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時,應緊緊聯系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狀態,通過適當的動機分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實踐工匠精神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教師應積極地引導學生開展自我學習、自我教育,關注每個人的動機需求,培養他們學習工匠精神的興趣,促進其精神在教學實踐中的落實。
【參考文獻】
[1]謝佩清.工匠精神視域下旅游人才培養機制探析[J].文化學刊,2017(12)
[2]陳宏宇.工匠精神在高職專業課教學中的培養[J].船舶職業教育,2017(6)
[3]肖群忠,劉永春.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湖南社會科學,2015.
[4]重蓮.中聯重科:喚起“工匠精神”強健中國制造業[j].中國品牌,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