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美珍
【摘 要】道德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是學生完善自我、立足社會和實現理想的基礎,因此,德育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靈魂之一,不容忽視。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程,肩負著提高英語語言技能和人文素養的雙重責任,在其教學過程中滲透道德教育符合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有利于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提高。本文主要分析了德育貫穿于學科教育過程的必要性和目前大學英語課程德育滲透的現狀,探索了在英語授課過程中如何加強德育的有效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大學英語;德育;滲透
一、引言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德才兼備的實用型人才,知識技能與道德修養缺一不可。根據德國著名教育家雅斯貝爾斯的觀點,“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由此可見,德育是關系社會發展興衰成敗的關鍵,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所在。黨和國家一直非常重視道德教育,十八大明確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見,大學教育不僅要培養高技能具備崗位能力要求所需要的技能,更要塑造學生健康的靈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將使得學生終身受益。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現狀
英語教學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認識:英語是一門工具語言。這種片面的認識使得大學英語教學抹上了濃厚的功利主義色彩。英語的教育教學嚴重甚至完全傾向于語言技能與知識的傳播,總體大致分為聽說讀寫譯五個版塊。大學英語學科教學方法局限于單詞語法、句子結構等語言知識本身,而學習的目的以期末考試和等級考試為導向,教學形式僵硬。這種忽視育人功能的語言教學形式脫離了社會對于當代人才全方位發展的要求,導致很大一部分學生僅僅重視語言本身的實用性而對其他素質要求并不在意。雖然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有德育滲透的意識,但往往輕描淡寫,沒有足夠重視,不會費心去發掘英語教材的德育素材,沒有把德育滲透當成是學科教育的重要責任。部分教師拘泥于英語語言的理論學習,以課文為基礎,備課內容完全局限于基本語法點的反復講解,不僅使得課堂缺乏生氣,而且與德育滲透課堂的要求背道而馳。目前這種大學英語德育滲透匱乏的現象比較普遍,教學和學習模式單一導致了教育教學脫離生活,學生學習提不起興趣和積極性,與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提議背道而馳。更有甚者,少部分教師自身缺乏良好的道德素養,對祖國、社會和生活缺乏信仰信念,崇洋媚外,這一現象導致在大學英語授課過程中,教師無意識地向學生傳輸負能量,誤導學生的價值觀,這是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不值得原諒的。
三、大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策略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曾說:“教學中如果沒有德育滲透,那它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田敏敏、趙傳生,2009)因此,大學英語教師要把德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當成是教學目標的重要內容之一。德育要在學科教育中得以有效滲透,教師首先必須以提高自身道德水平為前提,以提高學生文化自信為基礎,深入挖掘教學材料中的德育素材,切實把德育貫穿于大學英語課程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1.加強教師自身道德修養
德育教育要得以有效實施,教師首先應當具備相關知識德育儲備和道德修養。根據筆者對于目前大學英語教育教學的觀察,在許多實際教學實踐中,教師并沒能夠對德育加以足夠的重視,授課僅限于孤立的學科教育,對于德育的含義和內容沒有概念,甚至少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標新立異,傳播另類思維,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和道德感傳輸負面影響,與教師應當具備的職業道德背道而馳。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人師表,既要學識淵博能夠將技能授人以漁,又要行為端正,成為值得效仿的模范。加強對德育的重視,教師首先應該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一直致力于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好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在學生的生活當中扮演著相對權威的角色,其一言一行都會向學生傳達某類信息,灌輸某些思想,給學生的成長帶來深刻影響。教師的一身正氣必然讓學生領悟到三觀正確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成年人應當具備的基本生存條件;而反過來,如果授課教師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人品、人格和價值觀模糊不清,甚至頹廢墮落、怨天尤人,學生也勢必會受到這些不良習性的影響。因此,在大學英語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傳授英語語言技能知識,更要以崇高的職業道德、高尚的思想品德、真摯的愛國情感和良好的社會責任感感染學生,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實施道德教育。此外,對于部分道德觀念模糊甚至不正確的思想模式應當加以及時糾正和引導。總之,教師自身道德修養的提升是貫徹實施德育教育的前提準備,應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新時代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大學英語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既應當培養學生學習國際文化,拓寬其眼界,又應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尊和自信心,以自己的民族感到自豪。大學是一個人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階段,外來文化思潮的引入、英語世界性語言的形成、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給學生文化自覺與自信的培養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擾。部分學生崇洋媚外,盲目崇拜西方及其他外來文化,而貶低祖國的傳統文化和社會組織模式。甚至極少數學生憤世嫉俗,過分夸大社會消極現象,上升到對祖國道德觀念的全盤否定的層面。出現上述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缺乏文化自信心,正是因為如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大學英語教學與德育有效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弘揚中華傳統本土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培養文化自信,熱愛自己的祖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除此之外,教師應該在此基礎上,教師倡導跨文化交際,鼓勵學生用英語作為工具,去了解和借鑒其他文化的優秀成分。既通過英語了解外來文化,又能通過英語去傳播中國文化——樹立了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3.發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教材是知識傳輸的載體,是組織課堂的基本要素。德育教育的實施必然離不開對于教材中德育素材的挖掘。大學英語教材題材豐富,涉及到人文歷史、社會現象、人際關系、家庭婚姻等等,廣泛的題材為德育滲透提供的素材,教師應當充分把握好每一個素材的機會,以英語語言知識技能和背景知識為載體,在學科教育中貫穿道德教育。例如,在Time Conscious Americans 這個單元中,通過學習美國人的品質——有時間觀念,肯定這一良好的處事品質的同時,引出諸如像“中國人最著名的特質/品質?”的討論,帶領學生探討中國人的優良品質,學生通過各抒己見,分享觀點,總結出優秀的傳統文化。再如,在Five Famous Cultural Symbols of Americans這個單元的學習中,通過PPT背景知識的介紹和圖片分享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己去提前查閱相關中國文化象征的資料,得出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結論,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操。除此之外,在一些家庭、節日等話題的教學題材講解過程中,教師通過補充介紹西方感恩節、父親節和母親節等的一些習俗,組織學生討論或者以書面的形式表達自己對于父母的感恩。通過這樣的教學組織方式,使得學生既了解了西方節日,學到了相關語言文化,又學會了感恩父母,傳承了中華傳統美德。單詞和句子結構的學習需要通過舉例來熟悉,教師應該的例句的內容進行很好的把控。如:高職國際進階英語(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第一冊第二單元中Chinatown in London,這一文章介紹了倫敦唐人街的故事。英語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此素材來引導學生對祖國文化和中國制造的自信。在這套教材書中,蘊含德育內容的語言素材很多,如:第四單元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families—but which is better(不同國家,不同文化,哪一種更好呢?)這樣的文章素材不僅強調文化差異、文化交流,同時提供很好的平臺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取了解、熟悉中華文化的精髓,彰顯文化自信的主題。授課教師充分地利用這些素材,將德育目標具體到每一個單元,再與英語教學活動相結合,寓德于教,潤物無聲,更有效地發揮英語教學的育人功能。教材中有許多德育素材,教師認真細致去發掘,巧妙利用,就能做到潤物細無聲,于無形之中滲透道德教育。
4.把德育滲透到授課的整個過程中
首先是備課環節。教師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學習態度和習慣,對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充分地備課,精心準備和設計各門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的具體內容,把德育有機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去;其次是課堂教學。運用英語素材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運用英語素材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運用英語素材教育學生明辨是非、培養健全的人格,寬廣的知識視野和國際視野;運用英語素材培訓學生的文化自信。此外,課外活動也可以利用起來。授課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各種有意義的學科技能競賽以及校外活動,全方面提升自我。最后體現在評價機制。授課教師在課程評價中加入德育考核,考查學生的學習態度、價值觀、職業觀、愛國情懷、意志力和學習動機等,通過這些有效的鞭策機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價值觀。
四、結語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書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開展道德教育是全體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也應該在德育的視角下進行展開。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學科教育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不僅傳授專業知識,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教師只有兼顧了“教書”和“育人”,才能夠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德才兼備才能走得更遠、取得更大的成就。
【參考文獻】
[1] 田敏敏. 趙傳生.淺談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科教文匯,2009(32):175.
[2] 伏春宇.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研究[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 (11).
[3] 劉倩. 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慶: 西南大學,2013.
[4] 錢曉. 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滲透研究[J].學理論,2013,( 11).
[5] 申平平. 德育教育視域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