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華
摘 要:情境教學是指教師為了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創設或者引入一定的場景,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動力,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知識。數學知識帶有較強的抽象性、邏輯性,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感到吃力,運用情境教學的方式,有利于使小學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具體、形象,提高教學效果。要實現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有效運用,教師就必須要處理好“情”與“理”的關系,以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為范疇,對情境教學的有效運用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有效運用
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有利于改變傳統課堂中知識灌輸的方式,通過創設富有趣味性、實效性的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積極自主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近些年來,關于情境教學的研究眾多,但綜合來說,批判性的研究居多,建設性的較少;理論性的居多,實踐指導性的較少,對于教學實踐工作的指導意義不夠充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沒能夠抓住情境教學的精要所在,出現了情境膚淺化、繁瑣化、虛假化等問題。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必須要牢牢把握“情”與“理”兩大因素,在學生的情感體驗與知識學習之間尋找平衡,以合理地運用課堂教學時間,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
一、創設生動具體的情境
情境教學法最大的優點就是生動具體,能夠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但具體的呈現效果與教師的具體操作方式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師要從課堂教學的內容、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水平等多方面出發,綜合考慮情境的創設方式,但其中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刻畫出具體的背景,營造出生動的氣氛。以“認識時間”一課的情境創設為例,在小組討論的時候,學生普遍認為1分鐘是很短的時間,對此,我為學生假設出了一個場景:如果有人不正確地使用電器,導致失火,那么一分鐘后會變成什么樣子呢?然后,我播放了一段網上的電器失火實驗視頻,在短短的一分鐘時間里,小火苗就成為蔓延整個小屋的大火。在觀看完畢后,學生紛紛表示一分鐘的時間其實很長。然后,我又舉出了一些實例,如汽車1分鐘可以行駛大約1500米、鉛筆廠1分鐘能生產1600支鉛筆等等,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1分鐘的寶貴。在這一情境中,我所設置的背景是“失火”,營造出了緊張的氣氛,同時利用視頻這種直觀的方式,使得情境更加生動具體,在讓學生感受時間的同時,還形成了謹慎使用電器的意識。
二、加強情感的注入
情感是情境教學的關鍵。教師在創設情境的時候,要包含一定的情感,不能流于形式,乏味枯燥,且教師要克服主觀的想法,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以及興趣愛好等精心設計教學情境,以確保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的時候,如果教師僅僅是讓學生裝扮成顧客來買東西,那么情境當中就只包含單一的買賣關系,難以讓學生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對此,我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了多種情境,如在母親節之際為媽媽挑選禮物、與朋友去購買郊游用的物品等,通過這種方式,喚起學生的內心情感,使得他們對教學活動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同時,由于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想要買的物品也就不同,活動過程變得更加豐富多變,有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三、把握趣味與知識的平衡
在教學情境具有充分的吸引力和情感后,教師要考慮的問題就是數學知識與情境的有效結合,將數學知識加入到教學情境當中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是要將其與情境有機地融合起來就有些難度了。知識性太重的話,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數學知識體現不足,又無法達到教學目標。教師要在二者之間尋求一種平衡,讓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其內心產生疑問、好奇,渴望學習新的知識,找到問題的答案。比如在教學“乘法”的時候,我發現許多學生都看過動畫片《托馬斯和他的朋友們》,于是,我提出了以下問題:多多島要蓋一座城堡,托馬斯去運石料,但石料太多了,需要23節車廂才能裝下,而托馬斯只有5節車廂,于是托馬斯的朋友高登、培西、艾德華、艾蜜莉都來幫忙,他們也都有5節車廂,那么他們一共有多少節車廂呢?他們能一次把石料運走嗎?接著,學生開始積極地思考,有的學生運加法計算的方式,得出了答案。我首先贊揚了回答正確的學生,然后提出要教授一個更加簡便的新方法,學生紛紛振作了起來,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乘法的學習中來。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是多方面因素綜合而成的有機教學方式,教師在運用的時候,必須從多個角度來考慮情境的創設,以學生的學習需求作為出發點,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改進情境教學的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情境教學水平,從而真正實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學效果,發揮出情境教學的優勢,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蜜.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8(11):40.
[2]歐陽輝.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境創設[J].速讀(上旬),2018(11):8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