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鳳球
摘 要:小學語文是培養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基礎科目,對學生未來的人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如何改變原有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小學語文教學問題。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相關解決對策,為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自主學習能力;對策
自主學習能力是區別于傳統接受式學習能力的現代化學習方式,通過確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指導其獨立對問題進行分析、探索、實踐、創造等方法促進學習目標的實現。在新課改要求中,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培養學生處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正是對該理念的實踐。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現狀
1.學生在學習中缺乏自主意識
在傳統教育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普遍存在著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情況,這種方式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但是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單一的教學方法,無法對學生的學習潛能進行開發,尤其是學生自主實踐能力方面,傳統的教學方式極大地阻礙了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作用。
2.學生在實踐中缺乏自主能力
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多數語文教師將關注點放在了語文理論知識的傳授上,忽視了語文知識的實踐過程,使得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很難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嚴重阻礙了學生自主實踐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對語文理論知識的重視,使得語文教學中原有的實用性被減弱,學生無法從語文知識學習中對發散思維進行培養,從而導致實踐活動中自主能力的缺乏。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對策
1.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在原有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由于教材內容簡單,且考試題材多為書本知識,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灌輸式”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很好地應對考試習題,但是在具體的語文知識應用中往往缺乏實踐能力,導致語文教學活動缺乏成效[1]。
在這種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根據新課改要求對語文課程制定教學規劃,積極主動地促進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動性,指導學生對語文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在感受到文章意義的同時,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2.采用多元化辦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1)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內容規劃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教材目標,對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結合趣味性原則進行設計,富有趣味性的語文課堂氛圍符合學生思維發展的需要,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以小學語文四年級課文《火燒云》為例,在展開這一課的教學活動時,可以提前搜集火燒云的相關圖片,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使文章中關于火燒云的描寫變得具體化,更易被學生理解。
(2)對語文閱讀方式進行充分運用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對不同閱讀形式的有效運用,可以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提升學生對語文的自主學習興趣。和傳統的分組閱讀形式不同,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例如,在選讀課文《七色花》的指導閱讀中,如果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課文閱讀,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在課文閱讀活動中的創造性,從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應用對策。
3.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程度
在新課改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實踐,積極尋找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2]。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例,在實行這一教學活動時,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活動目的和要求進行明確,并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話題討論,營造出輕松愉快的語文教學環境,以促進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以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為出發點,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拓展性學習,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探究興趣,例如,以《金色的魚鉤》為例,語文教師可以對這篇文章的創作背景進行講解,當學生提出為什么會出現老班長等人要穿過草地時,語文教師就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對我國近代戰爭的相關歷史進行搜集,并在第二天在課堂上進行分組或自主討論,通過這一方法,可以有效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其對語文知識的自主探究興趣。
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技能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實踐活動,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采用多元化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并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針對性培養,進而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進步。
參考文獻:
[1]葉柳.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 新課程(小學),2017(4):212.
[2]陳立來.淺談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新課程(上),2017(2):329.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