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成
摘 要: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已經成為一個熱點問題,它成為學生學習、研究、探索知識的有力工具。同時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口語交際"教學,進行課外延伸,以說促寫,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并以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為軸心,為教育教學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電子備課,教學形式,課外延伸
一、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查閱資料,進行電子備課,為課堂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備課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是熟悉教材、鉆研教材、考慮教法、學法,提高教學實效的基礎。電子教案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備課前先熟悉鉆研教材,再上網查閱優秀教師的備課。網上的備課各種各樣,一課有好多種,而且資料多。教師可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加上自己的見解,有選擇性的拿來運用到自己的備課中。比如:我在備蘇教版第四冊語文《雨后》這課時,就參考利用網上的六種教學設計,備出了適合自己學生的教案。導入用插圖,學文用投影,朗讀用錄音,在學生基本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借助課件,讓學生體會雨中孩子的歡樂,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二、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語文教學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有效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要靠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去引導、啟動和發展起來的。而現代教育技術有刺激感官的作用,運用媒體,充分利用多種感官實現多渠道信息的傳遞,加強學生對知識認知的透明度,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消化。比如我在教學《問銀河》一課時,學生對于天文知識的探知欲是十分濃厚的,但極為有限的課本文字、插圖,激不起學生過高的學習興趣,注意力難以集中。導入時我問學生:"你們見過銀河嗎?銀河是什么樣的?"有的學生說銀河就像一條大河,有的說銀河像黃河…...我利用形、聲、色俱備的教學課件,展示有關銀河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欣賞。播放課文錄音,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把學生帶入到神秘的銀河世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有效運用教育信息技術,創設形象生動的直觀情境。
多媒體課件具有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課件中優美的音樂, 抑揚頓挫的語言環境,加上動靜結合的圖畫,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示出知識的變化與形成過程。因此,小學教學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動態感知的優勢, 創設形象生動的直觀情境,誘發學生猜想、想象和聯想,以開拓學生的思路,增強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例如,在學習《2008,北京》時,為了讓學生體會申奧成功時天安門廣場的一片歡騰。我利用遠程教育中的課件,讓學生欣賞人們聽到申奧成功那一刻的視頻錄像。影片展示的圖像、動畫、聲響效果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感受到了申奧成功的喜悅,特別是對"四面八方""人山人海"、"潮水一般"這些詞語有了深刻的理解。
3、有效運用教育信息技術,可以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增進學習效率。
教育教學信息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刺激強度和頻度,啟發思維,培養能力。例如, 在《臺灣的蝴蝶谷》一文的教學中:插圖上的蝴蝶五彩繽紛,十分壯觀,為什么說它像"誰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顏六色的花瓣,隨風飄來,又隨風飄去"?我們農村的孩子,對于蝴蝶,只見過黃的、白的,多彩的根本沒見過。對于書中描寫的情景,學生沒有感性的認識, 教師說破嘴皮也無濟于事。這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把蝴蝶谷的錄相一放,學生一下就明白了:蝴蝶谷中的各種各樣的蝴蝶五彩繽紛,上下翻飛 確實像"誰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顏六色的花瓣,隨風飄來,又隨風飄去"這是不言自明。總之,多媒體能刺激學生感官,以其超越時空限制,化遠為近,化虛為實,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等許多優勢而大有用武之地。
4、有效運用教育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在教學中,我多次適時地用磁帶錄音的播放替代教師的范讀, 讓學生跟著試讀、復讀、跟讀, 收到了熟讀成誦的效果。我在教學《我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一文時,利用課件中的課文朗讀錄音,再配以精美的課文圖片,同時出現文字,這樣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境之中,反復讓學生聽讀,跟讀,比讀,學生朗讀的聲情并茂,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讀中。課文內容教師沒有做過多的講解,學生自然就理解了。
三、有效運教育信息技術進行"口語交際"教學,以說促寫,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現代技術進入課堂,為學生的說創設了的情境。以指導學生寫"尋找春天"為例,當學生到大自然觀察了春天后,教師很自然地用一句話導入:"同學們,春天已向我們悄悄地走來了,她生機勃勃,清新可愛,你們瞧見了嗎?"頓時,學生紛紛發言."你們還想看看嗎?""想!"一按鍵,屏幕上顯示出各地春天的美景。頓時,教室里安靜下來,陶醉在其中."呀!怎么有這么多漂亮的地方呀?""真美呀!"教師緊接著問:"想不想給大家介紹?""想!"學生的表現欲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個個躍躍欲試。這時教師再因勢利導:"請你按老師講的觀察方法加以觀察,然后選一只你最喜愛的景色向大家介紹,比一比誰描述的最美。"鮮明生動、聲情并茂的畫面,把學生的思維緊緊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學生想說的愿望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這時教師再讓學生同桌對說,小組討論,大家交流,學生的話匣子一下打開了,個個說得開心,這也為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總之,教育教學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為教育教學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教育教學信息技術必須把握"適時、適度、適當"的原則,并以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為軸心,這樣,才能發揮其最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