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節理想的,有魅力的課堂教學離不開一個精彩的小結。語文課內容龐雜,豐富多彩,如果教師能根據文本內容對課堂做一個魅力的小結,那么整堂課就會韻味無窮,活色生香。筆者從“無聲結課”“師生板書”“詩詞結語”三個方面對語文課如何有魅力地小結做一個闡述,以期使課堂教學進行得如行云流水,讓師生都陶醉于成功的喜悅。
◆關鍵詞:語文教學;魅力課堂;課堂小結
明代文人謝榛在《四溟詩話》里說:“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這句話雖是用來形容寫文章的,但是也同樣適用于教師課堂的小結。課堂最后,學生處于疲勞狀態,3~5分鐘的小結,對于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總結重難點、活躍思維等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果能做到“清亮美約,余音繞梁”,那么對于魅力課堂的構建,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創建魅力課堂》里提到“魅力課堂”的內涵:以學定教;還課堂于學生;促進課堂生成;師生共同成長。語文課,光怪陸離。如果僅僅在小結時進行知識和重難點的梳理,也能起到總結的目的,但是距離魅力課堂相去甚遠。不如“以學定教”,抓住文本的特質,在教師的引導下,還課堂于學生,才能更好地促進課堂生成,達到師生共同成長的目標。
下面結合筆者以及同行們的語文課堂實踐,就如何有魅力地進行課堂小結提出幾點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此時無聲勝有聲
閱讀,占據語文課很大的比重,與寫作也息息相關。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一起對文本進行了深入地對話,學生們分析了人物形象,理解了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等。小結時與其教師進行再一次的強調,不如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他們靜下心來,自己走進文本,或閱讀,或質疑……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因為閱讀教學,老師無法代替學生進行體悟和思考。
比如在執教《落花生》一課時,筆者并沒有照本宣科式的小結。而是把感受和品味的時間給了學生,讓他們去進行個性化的情感體驗。同時我播放了背景音樂《雪的夢幻》,在純美柔和的聲音中,有的學生小聲地有感情地朗讀了起來;有的學生就近幾個人分角色讀了起來;有的學生在書上寫下了與花生相近的事物,如蠟燭,小草等心得體會;還有的學生在討論著不明白的問題……
顯然,教師小結時的“無聲”,引出了學生精彩的“有聲”,也給了學生進行消化、吸收的寶貴時機,真正達到了“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另外,這種“無聲”的魅力小結也不會導致拖堂行為的發生。
二、師生共同板書小結
板書,對于課堂的意義不言而喻。一般情況下,教師邊講解邊完成板書,最后作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果由學生自己完成板書,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將會被大大激發起來,對于知識的記憶也更加牢固和深刻,從而更有利于課堂生成。
筆者曾去教育局參加教研,當時一位教師執教的是《魚游到了紙上》。在教師和學生共同思索,閱讀,分析,體悟了聾啞青年忘我的句段之后,教師順勢提出問題:你覺得這些描寫外貌、神態、動作的語句體現了青年的哪些品質?請你到黑板上來寫一寫。教師早已在黑板的中間分兩行左右各畫了三條橫線,橫線中間空著一定的距離。學生們踴躍地把自己的想法寫到了黑板的橫線上:堅持不懈、一絲不茍、勤學苦練、持之以恒、廢寢忘食、孜孜不倦……真是佩服這些學生概括得這么貼切,詞匯量又如此豐富。正當我疑惑橫線中間空著的部分有什么用途時,執教老師在肯定了學生的板書后,緊接著說:“這些品質‘一絲不茍是講‘認真的;‘堅持不懈和‘持之以恒是說勤奮的;剩下的三個是形容‘堅持的。”說著把這三個詞語寫在了橫線中間空著的部分,我恍然大悟。
師生共同板書,小結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們對自己概括的成果印象深刻,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適時小結概括,師生共同成長。此種方法,魅力無限。
三、詩情詞意結課法
毋庸置疑,浩如煙海的古代詩歌,能讓母語的課堂活色生香。聽著那些有聲音、有色彩、有畫面的詩詞,怎能不給學生帶來詩的靈性和美的享受呢?
筆者在執教老舍先生的《貓》小結時,首先出示了老舍先生的故居圖片,靜謐的音樂響起,古今寫貓的詩詞幻燈片隨之播放,教師即興說道:這就是老舍先生故居,一個寧靜祥和的小院,那古怪的貓兒安頓了先生每天的旦暮晨昏。“紫燕雙飛深院靜。簟枕紗廚,睡起嬌如病。閑折海榴過翠徑。雪貓戲撲風花影”;“陋室偏遭黠鼠欺,貍奴雖小策勛奇”;“纖鉤時得小溪魚,飽臥花陰興有余”;“悠然獨倚闌干立,花下貍奴臥弄兒”……在詩詞的調動和想象里,一幅幅鮮活的生活畫面呈現于眼前,我們都走進了其樂融融的境界。
有的時候,教師和學生也會共創自由詩結課,不僅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還使課的結尾閃現情意,涌動詩情。《懷念母親》小結時,我問道:“懷念是什么?”在七嘴八舌中,我們一起寫下:
懷念,是什么?
是童年懵懂,
田野里,母親難得笑容。
是灰天悵望,
淚光里,幻出母親面影。
是母親棄養,
廚房里,獨留半根青蔥。
……
詩情詞意結課,怎能不使我們的課堂美麗而又魅力呢?
課堂結尾的方法多種多樣,能否恰當地進行課堂小結,并充分發揮小結的作用,是創建魅力課堂的重要標準。倘若教師能根據語文學科特點,按照魅力課堂的原則去進行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在小結時達到“趣未盡、思不止、意無窮”的效果,那么教師的每堂課都會魅力無窮,每個人都能成為魅力教師!
參考文獻
[1]范冬冬主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鄭州:海燕出版社,2013(1).
[2]姜承啟編著.創建魅力課堂[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5(4).
作者簡介
王苗苗(1990.10—),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學歷:大學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職務:教師;職稱:小學一級教師;單位:滄州市教育局石油分局華北油田十五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