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執廣
◆摘 要: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正處在趨漸成熟的階段,可塑性和動搖性并重,因此初中階段的學困生轉化一直是初中教育工作者較為棘手的部分。初中教育承前轉后的階段地位,而基于初中班主任在教育活動中的能動地位,學生普遍產生的依賴性和信任感令班主任職務在這一問題的轉化上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探討對學困生進行有效教育的方法:公正公平、一視同仁;獎懲分明、賞罰有道;讓教師發揮榜樣作用。
◆關鍵詞:班主任;學困生;初中;教育
德育教育關系到“百年樹木,十年樹人”的民生大計,隨著免費義務教育事業的全面推行,教育工作者不僅迎來時代新篇章,更肩負了人才全面培養的教育重擔。而激勵學困生成為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措施。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堅持“一個標準”,尤其是獎懲方面,要求做到公平公正、一視同仁,并且賞罰有度、有懲罰也有鼓勵。
一、公正公平、一視同仁
學困生形成的因素之中包含班主任工作失當,尤其是難以做到一碗水端平。畢竟一個班級由幾十位學生組成,要做到公正公平、一視同仁是對班主任工作的考驗。總的來說對班主任有四方面的要求,一是優生差生、一視同仁;二是男生女生,不宜異同;三是學生和班干部,公平對待;四是背景不同、態度相同。
例如,小高同學生來自單親家庭,平時很少與同學打交道,性格孤僻,因為不配合班干部工作,不參與集體活動,不少同學也自動隔離,不太愿意和她交朋友。在一次考試中,我發現小高同學的文筆優美,字跡工整,比班上大部分同學的卷面都要干凈。我在講解試卷的時候,重點表揚小高同學的字寫整齊,并要求同學們向小高同學學習,因為字跡優美、卷面整齊是直接影響評分因素的。小高同學贏得了同學們的刮目相看,也找到了自信。事后,我找她談心,希望她多與同學交流,在學校就要快樂地求知。她受到啟發,后來改變了許多。
班上的學困生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教育環境,不同的生活條件,情況各不相同。班主任應該仔細觀察,深入了解,找到學困生問題背后的原因,對癥下藥,在找到癥結之后,理性對待,平等溝通,令學生敞開心扉,承認自己的問題和錯誤,將其引領到正確的學習方向中來。
二、獎懲分明、賞罰有道
當人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受到他人重視,自己的行為被認為有特殊的重大意義時,人的主觀能動性便能夠被充分地激發,潛在的能量才能夠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和運用。班主任與學困生之間就有這么一層天然的關系。利用好這層關系,在教學活動中獎懲,是轉化學困生的直接手段。
例如,我班有兩到三名學生成績拔尖,每次考試都是排名在全校前十的位置。人們常常將成績好的學生分為兩種:一種是天才型的,一種是后天型的。我班的小盧同學就是屬于前者,因為在老師的課堂上,他并不是最認真的;在同學的眼中,他又是電子競技游戲高手。但是,每次考試都拔得頭籌,這樣的同學難免會驕傲,也會自大。臨近期末考試,家長向我反映,他放了學總是回來的晚。有一次,他和小春同學放學后徑直去了網吧,被我抓到。小春同學是班上成績墊底的,我誤以為是小春同學帶壞了小盧同學,重罰小春同學,輕罰小盧同學。小春同學感到委屈,百口莫辯,私下對我充滿反感。而小盧同學則更加恃寵而驕。直到小盧同學成績被趕超,我才發現問題,意識到要對小盧同學進行教育。
又例如,我班因為課間操期間隊伍歪曲,有部分學生洋洋灑灑目無紀律被學校廣播通報批評。我決心管治,請來體育老師,令不守紀律的同學在放學后去操場整隊,訓練持續一周,經過這樣的懲罰,班上紀律明顯好轉。第二周,我班就獲得了學校“流動紅旗”。
事實說明班主任的獎罰有好有歹,有事半功倍,也有事倍功半。因此,班主任的賞與罰要遵循以下幾條原則:第一,可以只賞不罰。比如可以表揚作業做得好的學生,實際上,對于那些沒被表揚的學生來說就是隱形的批評。第二,有罰必要有賞,重罰必有重賞。只罰不賞容易激起人的逆反心理,使人抗拒。重罰之后的重賞能夠起到明顯的激勵作用。第三,必要時改罰為賞。賞與罰是相對的,用賞取代罰往往會對學困生產生積極的效果。第四,賞罰要公正。班主任容易對成績好學生形成慣有思維,他們犯錯誤時班主任容易網開一面,這是學困生非常敏感的一點。第五,賞罰只是外部的力量,教師更要關注學生的內在動機。這要求班主任更加細致地觀察學困生,將獎賞化為學困生的內部動機。
三、讓教師發揮榜樣作用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言行一致的道德形象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理解道德觀念的實證,使學生可以具體形象地理解道德觀念的含義;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模仿的范例,使學生在實踐中可以學習模仿教師的道德行為,以形成自己的道德行為習慣。
例如,學校食堂的規定是米飯打多少就得吃多少,不能浪費。這個要求對于學生來說幾乎是沒有震懾力的,畢竟沒人會因為一碗米飯而受到重罰。我和所有學生一樣,中午在學校食堂就餐。有一次,有學生親眼撞見我倒掉了大半碗米飯,我為此感到自責,心想我不遵守學校食堂的規定,學生更加不遵守,我浪費,學生也浪費,大家都浪費的話,我們的教育就沒有了意義。于是,我在班會上提出自我批評,同時作出表率,要愛惜糧食,尊重勞動,感恩生活。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是學生的模仿的對象。一不小心,班主任就成了道德行為的“學困生”,如履薄冰。當然了,教師及時改正也會帶動學生的效仿,帶來是榜樣教育的效果。
班主任作為學校教育活動中最基層單位的責任人,處在學生工作的第一線,教育面臨的問題細化開來,其實就是班主任面臨的問題。一旦學困生轉化工作沒有及時對癥下藥,或成效不顯著,或放任自由,可能造成學困生身心發展的欠缺,影響波及家庭,甚至給社會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響。因此,學困生轉化問題是德育學者專家們不可忽視的研究視角,也關系著整個教育系統的良好有序發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