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修榮
◆摘 要:本文著眼于“互聯網+”背景下專業群建設的思路、方法、模式發生的變化,以重慶城市職業學院電子信息專業群為例,從觀念理念、科學合理的操作手段就專業建設的內涵與外延、教學模式與學習模式、評價與考核方式等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形成科學有效的專業群建設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專業群;專業建設
文獻標志碼:A 中圖分類號:TP311,G40-058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對教育領域的影響日益加深。教師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模式正稍稍發生著變化,這讓廣大教育管理工作者猝不及防。既定的專業建設模式,人才培養方案,評價考核機制等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
一、基于“互聯網+”思維模式的人才培養方案形成
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需要進行廣泛的市場調研。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時間開展市場調研,以期能獲得較為充足的數據樣本量,使獲得的調查數據具有較為科學合理的“真實性”,不至于因調研數據實真而導致培養方案制定的方向偏離。
利用互聯網技術,使前期的調場調工作變得高效且簡單,在保證有足夠的數據樣本量的同時,也讓數據變得“真實可信”,確保了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一是使用在線表單或調查問卷,群發方式發給專家、用人單位以及其它相關機構和人員,可大獲取數據,省力省事效率還高;二是可以通過大數據爬蟲技術,爬取用人單位、招聘網站以及人力資源機構的人力資源需求信息,獲取崗位人才規格需求,再對獲取的數據進行清洗,即可獲得調研數據,從而輕松完成市場調研工作。
二、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群”專業建設思想
從教育領域來說,專業就是指課程的組合。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必須注重“職業”與“技術”的相互融合,均具有目標、培養模式、師資隊伍、社會服務等描述,專業建設應以此著手。同時,職業教育講究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來開發基于職業標準的課程體系,通過完成典型工作任務來組織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能夠體現素質教育和職業能力培養這一主線,也必須滿足“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本質要求。
專業群是指具有某一專業領域相近或相關的專業集合體,不同的專業往往同屬于某一專業大類。比如:計算機應用技術、軟件與信息服務等,它們同屬于計算機大類,再加上物聯網應用技術,以上三者同屬于電子信息大類。從課程體系形成的角度看,三者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課程體系有交集,也有不同。三者的關系如圖1所示。
不同專業的相同課程,可以以“群”的建設思想,集約化建設、開發和實踐條件建設,利用互聯網技術,豐富和完善課程建設資源,不僅可以提高效率和質量,還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三、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群”專業協同建設舉措
一是搭建五位一體的專業建設保障機制。將政府、企業、行業、院校以及校友等緊密聯系起來,實現專業群與產業群、實習就業與用人單位與行業企業、人才培養與企業、校友緊密聯系起來,實現教育資源的廣泛融合,更加有利于專業群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形成政校、校企、校友的多方深度合作,更方便有效的溝通協調,實現專業與專業群協同建設,多方共同發展的機制。
二是構建專業群建設的“五級體系”。依據電子信息專業群的特點,其各專業的服務領域具有一致性,只有發揮專業群效應,協同建設,協同推進,才能增強群內各專業對于產業的適應性和拓展性。同時,依托“互聯網+”,大力一開展專業群建設的“五級體系”,才能更好取得專業建設效果。“五級體系”是指一課程內容改革與重構、課程設計與開發、課程體系解構與重構、實踐體系建設以及新專業設置與建設。
三是基于“共享”理念的實踐體系構建。實踐體系建設是專業群建設的關鍵。實訓基地建設應能滿足各專業學生職業訓練的需要,并能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由具有行業企業經歷的教師以及來自企業生產一線的兼職教師進行實訓指導,才能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質的提升,提高實習就業的比例和效果。實訓基地建設是專業群內各專業的核心技能訓練為基礎,按專業群分類組建實訓基地,實現資源共享。集中力量才能保障建成教育改革力度大、裝備水平高、優質資源共享的高水平實訓基地。
四、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模式改革
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搭建教課教學平臺,豐富教學資源,廣泛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尤其是教學模式的改革,深入開展教學質量診改,是目前廣泛的做法。積極鼓勵廣大教師開展基于SPOC、MOOC以及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整合專業群資源,才能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專業群建設。
五、結束語
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群”專業建設工作開展了近幾年的研究與實踐,專業群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均取得了預期成效,但在如何更有效發揮專業群協同效應、推進協同建設任重而道遠,希望在接下來的深入推進中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翠英.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途徑探析[J].蘇州教育學院學,2012,12(29):77-78.
[2]齊武福,李倩.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困境與出路[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1(6):15-19.
[3]呂杰林,葉昌元,費麗英.構建企業技能人才職業能力評價標準體系的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4,5(3):27-30.
項目基金:重慶城市職業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互聯網+”條件下電子信息專業群的構建”(項目編號:17XJWT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