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恩普 孫展
韓公濟老師是我上世紀六十年代在河南省南樂一中讀高中時的語文老師、班主任。王琪秀老師是我曾就讀于南樂西街小學的一名教師。倆人都是我的老師,又是我的岳父岳母。我一直很喜愛和尊敬他們,他們的言傳身教令我終生難忘,也成為鞭策我一生前行、盡孝行善的動力和榜樣。
帶岳母看遍世間繁華
因為岳父去世較早,我和岳母接觸更多,了解她最多的是在我調到北京工作之后。北京是她的故鄉,每年我和妻子都會接她來北京居住一段時間,少則兩三個月,多則半年。
岳母身體素質好,腿腳利落,喜愛活動和旅游,我們特意給她安排了很多活動。岳母來到北京,先到她青少年居住的地方拜訪了幾位年輕時的伙伴和朋友。再是,到自己兄弟姐妹家里聚聚,一起回憶年輕時候的青春歲月和難忘的經歷,那時岳母總是滿臉笑容,有說不完的話,心里別提多高興了。我們找最好的飯店為她過生日、逛公園,看文藝節目,她似乎又回到童年的歲月,臉上燦爛的笑容讓岳母年輕了許多!頤和園、圓明園、天壇、香山等名勝,我們帶她去了好多次。即便是密云、平谷、順義、延慶周邊比較偏僻的景點,也帶她參觀游覽過。
每年的重陽節,民政部、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舉辦的“紅葉風采”全國老年文藝演唱會,也會在人民大會堂、西苑賓館、政協禮堂舉行中外友人聯歡會。這時候,我們就會帶岳母去參加。她看到了國家領導人、著名文藝表演藝術家、駐華大使和社會各界老年人代表,大開了眼界。與他們一起合影、座談,就餐,岳母不卑不亢、談吐流暢、風度高雅,充分代表了中國老年人應有的風采,外國大使也紛紛為她點贊。
我們還依照她的愿望,陪同她到外地拜訪親人和參觀。如今的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是岳父的家鄉,我們專程來到這久違的地方看望親人和晚輩,增添親情。我們陪她一起來哈爾濱參觀中央大街,坐車游覽了太陽島,登上了哈爾濱電視塔。當地的朋友特意安排她來到莫斯科餐廳用餐,欣賞俄羅斯舞蹈,當俄羅斯姑娘跟她合影時,岳母高興得合不攏嘴。
我們又陪她來到當年岳父年輕時去過的齊齊哈爾、大慶、綏化等地參觀。當我們來到齊齊哈爾東南30公里世界著名的扎龍濕地丹頂鶴保護區時,岳母高興地站在丹頂鶴旁邊留影,為鶴群飛舞鼓掌歡呼。
承德是岳母年輕時隨父親一起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我們帶她舊地重游時去過兩次承德。到避暑山莊后,岳母很興奮,說她小時候在這里面住,父親就在這里辦公。她追述往事,感慨萬分。
秦皇島是岳母弟弟居住的城市,這里自然是岳母的牽掛之地。自2010年我們在秦皇島有了公寓之后,每年都會接她來這里探親,住上一段時間??赡苁怯H情關系,加上晚輩們的盛情款待,她在這里居住得十分踏實。
岳母常說,她早年去世的母親是上海人,她幼年曾去過上海,晚年很想再去看看。2013年夏,我們帶著岳母和樂平專門去了上海、蘇州、杭州,了卻了岳母多年的心愿。外灘路上,車水馬龍,流光溢彩,一派繁華的景象。岳母目不暇接,滿臉喜悅,心情無比高興。
家住蘇州的外甥聽說姥姥來到上海,便開著車將我們接到蘇州來游玩,岳母很是樂意。寒山寺的住持秋爽大和尚,十分熱情地接見了將近90歲我的老岳母,并欣然起筆為她題寫了一個大“壽”字,夸獎她身體好,頭腦清晰,祝福她長命百歲。到了“天堂”杭州,我們推著輪椅帶岳母游覽了西湖。在杭州的幾天,我們依據她的心愿連續三次游覽了西湖,這里是她百看不厭的風景勝地。岳母對我妻子說:“你們以后多帶我到外面轉轉,比給我錢要好得多!”
用行動回報知遇之恩
我的岳父岳母解放初期就響應黨的號召,從首都北京來到偏僻小縣從事教育工作,無怨無悔地奉獻一生。
當時,我于蘭州大學畢業后,分配到甘肅省天水地區西和縣十里公社工作,這里山大溝深,是當年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必經之地,生活條件比較艱苦。那年,我回到家鄉探親過春節,李崇德老師聽說我還沒有找到對象,很是著急。他給我介紹了岳父的二女兒韓樂聲。那年韓樂聲20歲,高挑身材、風華正茂,正在洛陽軸承廠當工人。我頭戴一頂“狗皮帽子”,腳穿翻毛牛皮鞋,純粹一個土里土氣的鄉鎮干部形象,兩人比較起來差距很大。有人說我在西北貧苦農村工作,比不上大城市洛陽,可老岳父說出了一句讓我終生難忘的話,他說:“別看恩普如今在農村,這是一個鍛煉時期,說不定他以后還會到北京工作!”這句擲地有聲的話,促進了大家對這門婚事的認可。
老師親定的這門婚事,為我后來努力工作,奮發進取增添了信心和力量,也為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鴻運”。一年后我被天水團地委推薦到共青團甘肅省委工作。不久,我又被選拔到《中國青年報》社,陸續擔任該報駐甘肅記者站和河北記者站站長;出任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院長、教授;1997年春進京擔任民政部所屬的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之后又相繼擔任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和全國助老工作指導委員會主任。
歲月流金,轉瞬即逝。岳父享年67歲,岳母享年98歲。如今追思岳父岳母,最令我們驕傲的是岳母對子女和學生的精心培育和無私付出。最令我感到安慰的是我沒有辜負恩師對自己學生“慧眼識珠”的期待,實現了岳父的預言。他們的兒孫們如今都是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畢業,都有了自己美滿幸福的家庭和熱愛的事業。他們的養育、培育之恩,春暉朝靄,絕不忘懷!
(本文作者系原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全國助老工作指導委員會主任臺恩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