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良好的師生互動往往可以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以增進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不過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還有著很多的問題。本文就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具體的分析一下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研究,從而為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師生互動 ? 小學語文 ? 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越來越來多的老師也開始認識到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只有老師更好的進行師生互動,才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思維交流,從而加強學生對相關教學內容的理解。下面就圍繞這個主題,對師生互動模式的應用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師生互動的主要類型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可以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下面就是幾種師生互動的類型:
(一)言語的互動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有很多的互動都是用語言的行為。老師通過言語來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語文老師通過和學生的互動,就可以了解到學生的整個學習狀況,從而開展更有針對性的策略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這樣的過程中,老師就需要更好的使用語言。如果老師可以有幽默詼諧的性格,那么就可以很好的和學生開展互動。
(二)角色的扮演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角色扮演往往可以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和表演欲望。通過表演,學生可以更好的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思想。
(三)情境的互動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可以構建更加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參與在里面。情境的構建可以讓學生更感興趣,也可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二、師生互動中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很多老師也意識到了師生互動的必要性,只有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不過在實際的互動中,還有下面這些問題:
(一)展開互動的方式缺乏靈活性
1.太過于程序化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就經常使用的一種師生互動方式就是提問。老師要設置相關的問題,讓學生來進行回答,同時老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回答情況,對他們的掌握情況進行核定。但在提問的過程中,老師提出的問題太過于復雜,或者太過于簡單,這樣就會大大的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外,語文老師在提問的環(huán)節(jié)往往都是提問優(yōu)生的,對于成績不好的學生,雖然老師也會進行提問,不過提問的次數(shù)也很少。這樣一來,就會讓差生覺得上課和自己沒有什么關系,不利于這部分學生的健康成長。另外在進行提問的時候,老師也要更好的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出一些不合層次的問題,這樣也會影響提問的有效性。
2.主客體相對固定
在進行提問的時候,很多老師都是使用老師問學生答的模式,這樣的方式就有著一定的弊端。因為在這樣的過程中,老師往往是主體,學生是客體,不僅僅只能被動的等待老師提問,也只能被動的接受問題。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方式就會受到限制,因為他們只能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去探究問題的最終答案,而不是自己產生了疑問去進行相關的探究。這也就是在提問的環(huán)節(jié)中,缺少了學生問老師回答的這個部分。從某個方面來說,學生自己提出什么層次的問題,也就代表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到達了什么程度。但是在教學活動中,師生的互動往往太過于程式化,就像是為了提問而進行提問,這樣就會影響學生對文章內容的了解。
(二)互動的時機不當
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師生的互動時機往往是很講究的。這一部分就需要老師不斷的進行探索和實踐才可以更好的把握。例如在互動的時間設置上面,老師就可以在課堂中進行,因為這個時候的學生注意力往往是比較分散的,因為他們很難在一節(jié)課上都保持注意力。那么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使用師生互動的方法,來重新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過很多老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往往是為了互動才進行互動的,這樣就會使師生互動的效果不好。另外,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老師也要選擇恰當?shù)臅r機進行參與,避免因為盲目參與打斷討論使教學效果受到影響。
三、師生互動的具體方法
(一)構建良好的氛圍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語文老師一定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樹立起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更加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所以在日常的交流活動中,老師一定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這樣才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具體的問題探究中來。例如在學習“歌唱二小放牛郎”這一部分的時候,老師就可以提出相應的問題:王小為什么能夠在日軍威脅他的時候還保持鎮(zhèn)靜,和日本人周璇?又或者是“假如是你們,是不是也會像王二小一樣。”總之,語文老師一定要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這樣就可以讓學生自由的進行發(fā)揮,從而使課堂的氛圍變得更加的活躍。
(二)構建相關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小學生因為年齡還小,其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都是非常強的,因此他們更容易受到一些實際情形的影響。例如老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的游戲情境,或者是使用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的情境等等,這樣就可以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參與度,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從而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文章的內涵。
例如在學習“臥薪嘗膽”這一部分的時候,語文老師就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來給學生展示勾踐當時面臨的處境,讓學生感知到勾踐在國破家亡時候面臨的困難。然后老師就可以找一些學生來進行角色扮演,有的學生去扮演勾踐,有的學生去扮演吳夫差等等,老師也可以參與其中的一些角色,或者是扮演旁白,引導學生更好的去開展自己的角色扮演。當然老師還需要準備好道具,如可以讓學生去嘗一些比較苦的食物,這樣學生就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勾踐的隱忍,從而體會當時勾踐的心情。通過這種角色扮演活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會很高,同時也可以很好的活躍學生學習的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了能夠使學生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進入到具體的表演之中,老師就可以使用分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來對每個小組的表演情況進行相關的點評,最終找出表現(xiàn)最好的一組同學還有組員。所以這樣的方法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了他們的表演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三)使用分組分層的提問方式
上面說過,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提問的方法,老師通過提問的方法來增強和學生們之間的溝通。不過很多語文老師都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基礎還有學生的實際語文水平,因此提出來的問題總是不夠合理,甚至還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之后提問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就可以通過分組分層的提問方法,也就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還有語文基礎水平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分組,分組的結果可以先不告訴學生,然后再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準備不同的問題。比如對于一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老師也可以準備一些復雜的問題,對于那些學習程度不好的學生,老師可以準備一些簡單的問題,這樣就可以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實現(xiàn)和老師的交流互動。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的時候,使用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可以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yǎng)師生之間的感情,進而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想要取得良好的師生互動效果,就需要老師營造更好的互動氛圍,構建良好的情境,增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老師也要使用分組分層的提問方式,這樣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愛菊.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合與實踐[J].中等教育,2017,(10).
[2]趙秀梅.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研究[J].中等教育,2018,(02).
[3]杜永強.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研究[J].中等教育,2013,(07).
[4]莊紅艷.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研究[J].中等教育,2018,(06).
[5]馬興芳.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J].學周刊,2019,(10):127.
[6]龔紅霞.淺析促進教學互動生成發(fā)生的若干策略[J].教師教育論壇,2019,(02):53-55.
[7]周芬.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農村教育,2019,(03):85.
[8]王靜.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文教資料,2019,(01):63-64.
(作者簡介:郭永珍,大學專科,一級教師,山東省鄒城市第二實驗小學,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