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梅
關鍵詞:新形勢 ? 小學語文 ? 教學培養 ? 創新意識
在新的課程教育改革中,語文教育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書面知識的培養和學習。其對人文知識的教育以及德智體美的綜合發展也同樣賦予了新的教學內容。因此,在新的背景形式下,如何能夠讓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擁有更好的創新意識是當前語文教育的重點和難點。由于新課程的在教學理念上是突出以“人的發展為本”。其更為注重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因此,與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形式存在一定的沖突。因此,如何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培養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創新意識,是目前大多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
一、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體系傳統單一
在小學語文的整體教學中,大部分的教學還處于基礎層次。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依舊難以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使得“照本宣科”成為語文教學的常態。同時,應試教育也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常態。雖然部分教師在整體的教學過程中已經開始嘗試多方位的素質教育以及人文教育,但應試教育在大多數學校是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主要指標。從而造成小學語文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被扼殺在搖籃之中。同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雖感書面知識學習枯燥無味,但為了應付考試,“死記硬背”詞語詩句已經成為大多數語文教學的基本常態。因此,傳統單一的教學體系與新形勢下小學的語文教學形成了教學體系的沖突。
(二)教學內容缺乏創新
在進行小學語文的整體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思維上還缺乏一定的創新性。
教學內容上,大多數教師注重讓學生學習和記憶更多的詩詞。同時,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這種主動性的教學方式雖然能夠使得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一定性的提升。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難以得到良好的展現,學生的個性化和創新性思維難以得到有效地鍛煉。久而久之,當學生離開老師的時候,其自主學習能力難以得到更好的發揮。
教學創新上,在整體的教學創新上,教師難以將學生的活性思維全面的發揮出來。俗話說:“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能夠讓學生熟記更多的詩詞,教師往往更愿意讓學生去詩詞朗誦或者是熟背詞句。而對于學生感興趣的書籍,大多數語文教師不支持,更不會理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泯滅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
(三)教學方法枯燥乏味
在新形勢下,很多教師在教學中也嘗試改革。例如:“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但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其整體的學習過程還處于一個走馬觀花的狀態。學生對于課件的理解能力會全面性的下降。同時,語文課程的教學如果不積極的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從而使得課程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培養學生的自我創新意識,充分發揮思維的活性十分關鍵。
二、新形勢下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
(一)完善教學體系
在進行教學體系的創新上,應當逐步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再以應試教育作為學生學習考核的唯一標準。而應該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自我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教師也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創新思維,并加以引導,讓每一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自覺養成思考、創新的意識。例如:在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品德、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活潑好動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考核或者表揚。這樣,學生在整體的學習過程中就能明顯感覺到自己被認可,從而漸漸地養成良好的思維導向意識和思維創新意識。
(二)加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
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在進行整體的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斷加強其課程內容的趣味性和生動性,而不是讓學生囫圇吞棗、死記硬背。
設定特定的學習環節,教師更應該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學生思維的引導。尤其是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更應該用心去挖掘其教學內容本身存在的趣味點,并深入了解學生心理特征的認識規律來對整體的教學素材進行全面性的引導。從而不斷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來體驗課程的未知性和創新性。同時,還要充分利用學生對新鮮事物好奇的心理,設定不同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對語文課程內容的學習具有較強的求知欲望。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讓學生達到情感共鳴。小學語文課文有的文質兼美,情深意長,同時具備較強的感染力。很多時候,教師只需設定特定的學習環節。讓學生沉入課文的情感氛圍中,并通過一些特定的情感調控,架起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情感橋梁,讓學生自主的去領略課文的思想內容,從而達到一個更好的共鳴效果。
(三)加強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活躍課堂氣氛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其課堂氛圍相對而言較為沉悶。很多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并不能很好的去理解課程的內容,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因此,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其課程的教學效率,教師更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到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上,使得課堂的整體學習氛圍得到一定程度的活躍。
例如:“在語文課堂的40分鐘中,教師可以用10分鐘對多媒體課件進行簡單的演示。然后提出課程的中心問題,讓學生分小組用20分鐘進行討論。同時,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學生的討論學習中,在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討學習的基礎上,給予學生更多的課程指導。從而更好的融入到學生的自我創新氛圍的學習與教學中;最后10分鐘,教師可以對課程進行總結,并對討論結果進行分析。讓學生能夠揚長避短,更好的去領略課程的精髓”。
三、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案例分析
某小學為適應新形勢下新課標課程的改革,更加注重教師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在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會對每周的語文課程進行統籌規劃。從理論課到作文課到創新課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打破了照本宣科死記硬背的弊端。理論課上教師會應用新媒體課件,制作一些學生喜歡的動畫進行詞語的滲透。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寓教于樂。作文課上教師更注重讓學生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并根據學生的不同閱讀興趣進行點評和循循善誘。創新課程中,教師也會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對不同課程的想法和新意進行小組對比討論,從而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全面的增長。
如在《廣玉蘭》這篇課文中,通過廣玉蘭的美,描繪了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上課時,教師可以先用美讀示范,讓學生受到感染,然后讓學生小聲讀——放聲讀——欣賞讀,這樣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讓學生能夠對課文進行基礎的熟悉。同時,利用多媒體PPT漫畫課件,讓學生對《廣玉蘭》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然后,從整體入手,讓學生初步了解廣玉蘭的美,此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更濃了。
之后,提出《廣玉蘭》課文的中心思想和情感表達方式讓學生自由發揮討論。在討論中,學生的活性思維在整體上得到了一個良好的發揮。從而讓學生以一個探索者、發現者的身份投入學習的思維活動中,以求不斷獲得新知識,迸發創新因素。使學生樂于思、樂于想、樂于學,從而使學生產生了積極參與、主動探求的心理。
四、結語
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的培養十分重要,其能夠使得學生的思維活性得到全面性的激發。同時,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以及自主創新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對學生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奠定了深厚的基礎。最終寓教于樂,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享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讓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更好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吳周立.淺談新形勢下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J].學周刊,2019,(10):87-88.
[2]高菲菲.基于現代媒體新形勢下小學語文課堂管理概念的教學研究[A]..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六卷)[C].:十三五規劃科研管理辦公室,2018:5.
[3]肖為君.新形勢下小學語文翻轉課堂教學應用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09):77-78.
[4]王愛寧.新形勢下整合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學周刊,2017,(13):190-191.
[5]滕娟.探究新形勢下小學語文優質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0):188.
(作者單位:阜南縣第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