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摘 要:文章從昆蟲生態故事會的課堂活動設計與實際使用效果分析兩方面,對該活動的具體使用方法與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分析歸納,為“昆蟲生態與預測預報”課程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與方法,進一步促進教學水平與效果的提高。
關鍵詞:昆蟲生態學;生物關系;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1-0007-01
傳統的“昆蟲生態與預測預報”課程教學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課堂討論與練習等方式進行。同時,使用的統編國家規劃教材中列出的案例以南方昆蟲種類及相關研究成果為主,與本校學生成長環境存在一定的距離,導致其在理解消化課本知識方面有一定的困難和難度。此外,目前學生也缺乏實際運用課本知識的途徑,仍停留在對知識點的識記與理解上,沒有將學習的昆蟲生態學知識融會貫通。
為進一步提高課程教學學生參與度,增進課堂師生互動,豐富課程教學形式,筆者自2016年開始承擔“昆蟲生態與預測預報”教學任務后,一直致力于該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在2016~2017學年、2017~2018學年曾兩次嘗試以課堂故事會的形式幫助學生綜合理解運用昆蟲生態學的知識要點。到了2018年,終于獲批立項“‘昆蟲生態與預測預報課程改革”教學研究項目,得以將前兩年的嘗試系統總結歸納并不斷完善。
其一,故事會內容。故事劇本要涵蓋不少于5種昆蟲種類和5種昆蟲生態知識點。昆蟲種類:應準確具體,標注學名。昆蟲生態學知識點:可以涉及教材中的任意知識點,也可涉及教材之外的其他昆蟲生態學知識點,但知識點需與列入的昆蟲種類有直接聯系,以串起整個故事情節。
舉例:螞蟻幫助蚜蟲驅趕天敵瓢蟲(瓢蟲對蚜蟲是捕食關系),所以螞蟻“放牧”體現了一種互利共生關系。
其二,匯報形式。課堂匯報以小組形式開展,每一教學班按人數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人數以5~6人為宜。小組內需有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包括組長、匯報人。
其三,考核與評分。評分為百分制,分別從故事的科學性、完整性、新穎性和匯報過程四個方面進行打分,每部分滿分25分,合計滿分100分。
科學性:能準確表述昆蟲名稱(學名)、昆蟲生態學知識要點。要求昆蟲種類學名準確無誤,昆蟲之間關系真實存在,不得杜撰。昆蟲種類名稱完全正確,具體到種名。完整性:包括不少于5個昆蟲種類,不少于5個昆蟲生態學重要知識點,其中生物關系不少于3種。新穎性:所列昆蟲種類之間的相互關系是否恰當,在情節串聯上是否合理。匯報過程:PPT制作、視頻等多媒體材料的運用情況,匯報者表達是否清楚,儀態是否具有感染力,邏輯結構是否清晰。邀請1~2名昆蟲學科教師和2~3名昆蟲學研究生助教組成3~5人評委小組,對昆蟲生態故事會進行打分。
其四,活動后記與材料提交。各小組匯報結束后,根據評審提出的問題與意見進行進一步完善,課后將故事講稿、PPT、視頻、小組分工以及活動感想與建議等相關材料提交給任課教師存檔。
在2017~2018學年第一學期“昆蟲生態與預測預報”課程教學過程中,“昆蟲生態故事會”作為其中的測試內容,在植物保護與動植物檢驗(植物檢驗方向)兩個專業、三個教學班中開展,參與學生人數為105人,其中漢族學生62人、少數民族學生43人。具體使用效果總結如下。
1.昆蟲故事會的內容分析
故事會中出現頻率最多的昆蟲是瓢蟲、蚜蟲、螞蟻,捕食、競爭、寄生、互利共生等生物關系運用最多。部分素材來源于昆蟲科普讀物中的小故事,來源于害蟲防治實際的例子較少,表明學生自主思維能力不強,比較依賴教師課堂所講的例子或現成資料中的故事情節,原創昆蟲故事較少。在報告形式多樣化方面,所有小組的匯報均能采用PPT與講稿結合的方式進行,部分小組配有剪接視頻與現場表演,形成了昆蟲舞臺劇的新穎形式,表明學生在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與表現力方面的想象力較強。后續的教學改進中應進一步考慮如何提高學生對昆蟲生態學知識點本身的運用與理解。
2.改進措施與下一步計劃
(1)進一步修訂完善“昆蟲生態故事會”課堂活動方案。加強“昆蟲生態故事會”中對學生知識點的考核力度,力爭做到能真實反映學生對昆蟲生態學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情況。完善故事會的表現形式,進一步規范相關材料的提交形式與要求,如PPT、講稿內容等的具體評價要求。(2) 提高學生對“昆蟲生態故事會”的參與度,完善評分細則。將“昆蟲生態故事會”的評分細則進一步完善,優化其占總評成績的比例,提高學生對該活動的重視程度與參與度。少數小組匯報時流于形式,應付交差的現象依然存在。(3)下一步計劃。在后期教學過程中進一步開展該活動,并逐步擴大使用范圍,覆蓋到整個植物保護方面,吸引相關專業的學生參與,形成一項特色活動,爭取能納入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中。
參考文獻:
[1]張孝羲.昆蟲生態及預測預報[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2]鐘海青.教學模式的選擇與運用[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劉廷輝,李瑞,董建臻.昆蟲生態及預測預報實驗課程改革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