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向軍
摘 要:德育作為一門啟發性課程,在保證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在農村高中教育中,班主任若能將德育與潤心教育結合起來,一定能夠達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文章從尋求學校支持、加強與學生家庭之間的互動、組織創新型德育教學活動三方面,探討如何在農村高中德育中有效融入潤心教育。
關鍵詞:高中德育;潤心教育;農村;融入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1-0013-01
老子曾說:“圣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古語亦云:“治天下必先治己,治己必先治心;爭天下必先爭人,爭人必先爭心。”所以,“潤心”管理是現代教育“心本管理”的具體體現。班主任若能將農村高中德育工作與潤心教育結合起來,不僅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而且能夠使學生感受到班主任對他們的關懷,從而成長為優秀的學生。
要滿足現階段農村高中德育工作的需要,班主任應尋求學校的支持與配合。學校要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德育體系,打造一支專業水平高的教師隊伍,在學生碰到困難時能夠及時給予幫助。同時,學校還要經常引進相關德育專家,為班主任進行專門的指導,以保證德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在實施潤心教育時,班主任可以建議學校加強對顯性文化的建設。學校文化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它總是或深或淺地影響著學生品行的發展。學校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行為文化等。班主任可以要求學校多設置一些能夠摸得著、看得到的文化形態,如加強對教室文化、墻壁文化、走廊文化以及櫥窗文化的設置,讓學生能夠時刻感受到校園不僅是學習知識的場所,同時也是修養品行的圣地。例如,每個班級可張掛一些夢想樹圖片、勵志名人名言等。只有校園環境清新優美,學生才能夠真正講文明、懂禮貌。
除此之外,班主任在實施德育的過程中,應當做好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為他們推薦各種新型的德育學習網站,并針對他們的個體差異性提出有效的管理意見。而這一切都應該在學校的支持下進行。只有定時為學生提供專業化的德育素質指導和培訓,才能夠促進學生日后的健康成長。
在農村高中德育工作中,想要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發展,不僅需要學校努力,而且需要聯合學生的家庭一起為學生創造一個相對安靜和諧的德育環境,這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德育觀念。只有做好家庭德育工作,才能夠保證德育的順利開展。
農村高中在實施潤心教育時,應該將“一切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主動發展為本、可持續發展為本”作為辦學宗旨,讓學生快樂成長、體驗成功,使他們的夢想從這里起飛。在與學生家長配合時,班主任應該召開專門的潤心教育家長交流會,告訴家長在家里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與引導。在孩子面對巨大的學習壓力時,家長不應該過高地要求孩子,要多鼓勵孩子,使他們堅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而并非只是完成家長心愿的附屬品。在孩子面臨青春期煩惱時,家長還應該與孩子多談心、多溝通,尊重孩子的想法,并指導其做好情感與學業的協調。在與孩子產生矛盾時,家長也應該多反思自身,而不要把過錯全都推到孩子身上。只有寬嚴并濟,才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除此之外,班主任應經常通過各種手段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定時召開家長交流會,告訴家長孩子在校的情況,其中既包括學習,又包括道德行為素質等方面。班主任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與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與交流,家長也可以將孩子在家里出現的狀況向班主任及時反映,雙方共同配合,進而達到高質量的德育教學目標。
高中階段,尤其在農村,學生面對的升學壓力比較大,難免會出現各種負面的情緒。所以,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時應適當為學生組織一些具有創新性的德育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德育活動中得到切身的情感體驗,進而有效提高自身的德育素養。例如,每周召開一次“感恩他人,善待自己”的德育班會,讓每個學生在班會上講講本周做了哪些幫助他人的小事,從中收獲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等。如主動為學校操場清理落葉,看著地面變干凈,心情也舒暢了不少。本周到特殊教育學校為那里的孩子做了愛心甜點,看到他們吃得開心,自己也感到十分高興。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班主任發現原來交流并非只通過語言,也可以通過文字、肢體動作甚至面部表情來傳達。
通過各種各樣的德育實踐活動,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增強,同時也懂得了無私奉獻的重要性。在課余時間,學生也能夠做好學習與生活之間的協調,感受到幫助他人給自己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而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德育活動中,既能夠形成新型的道德理念,又能夠明白健全的道德品質對人的發展的重要性。
總之,面對農村高中德育工作,班主任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采取各種有效的德育措施,不僅在課堂上為學生傳授必要的道德理念,而且在課下也要為學生組織多種多樣的德育教學活動等,以不斷培養學生的社會道德感和責任感,使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找到真我,成為國家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詹鋒盛.提高農村高中德育工作實效性的策略[J].廣西教育,2017(26).
[2]郭永清.農村學校德育工作之“五化”[J].河北教育,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