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對于結構性減稅稅制的改革,勢必導致了我國稅收收入的下降。為此,國家稅務總局十分重視稅收征管工作,因此關于生產加工制造企業無法回避的納稅問題的研究也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從制造企業稅務風險主要內容著手,對制造企業存在的稅務風險進行探析,最后提出對稅務管理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 制造企業 稅務風險 稅務管理
一、制造企業稅務風險主要內容
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傳統的支柱產業,當前面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成本推升、稅收負擔重、涉稅風險高等困難,稅收問題貫穿于生產制造企業籌建、采購、生產、銷售等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企業準確把握制造業相關稅收政策并加以合理運用有助于企業更好完成財務規劃,實現利益最大化目標。因此,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分析制造企業稅務風險。
1.增值稅稅務風險。(1)設立環節。主要是在稅種認定和行業選擇方面需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來進項登記。企業辦稅人員必須知道自己企業具體開展的業務,同時正確填寫稅務信息表格且在與稅局相關人員如實、清楚表達企業具體是什么,避免在增值稅方面的錯誤登記。常見情況在于錯將生產制造企業登記為批發企業,從而導致其進行了不當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操作。(2)采購環節。關于制造業采購環節增值稅涉稅風險,主要是企業需要注意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問題,以及從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供應商采購原材料的比較問題。在相關供應商質量,供貨效率方面同等下,不能只考慮從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處取得專票。而更多的需要考慮資金流出量問題,且還需考慮企業某個階段增值稅稅負的問題,而不是簡單的考慮成只要16%稅率的專票。要知道實務中很多時候,我們取得了專票也不是當期就抵扣,在考慮增值稅稅負下,還必須對進項抵扣期間合理調節。(3)生產環節。庫存盤虧情況:貿易企業采購庫存內部控制機制健全,物流管理部門不定期對庫存商品進行巡查盤點、賬實核對,一旦發現貨物毀損就向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提交盤虧申請,檢查人員在查賬過程中只查找到了調減庫存的記賬憑證和盤虧申請單,遂發現企業未針對盤虧貨物做進項轉出。
2.企業所得稅稅務風險。企業所得稅稅務風險是指企業在企業所得稅計算納稅環節涉及的稅務風險,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風險主要包括收入與支出的確認風險、稅額計算風險與企業所得稅申報風險企業所得稅計算風險。主要是在收入、成本費用等數額的確認存在誤差或計算方法的錯誤引起的最終應納稅所得額的錯誤,從而導致稅款計算錯誤。企業所得稅采用匯算清繳的納稅方法,在稅款申報上要嚴格依照稅法規定的時間進行。企業由于在錯誤時間進行申報會造成納稅申報和稅款繳納風險。甚至還會出現例如在對企業所得稅進行費用扣除時,對于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的劃分不清楚,也會導致相應的納稅風險的出現。
二、制造企業存在稅務風險的原因
1.稅務管理體制的不適應。經調查,大多數的企業并沒有建立起完備的內部稅務審計制度,不能針對涉稅事務進行定期檢查和有效評估。企業只是根據稅務機關的硬性要求被動地對企業涉稅活動進行自查。由于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缺乏相關的稅務知識而委托外部稅務中介進行外包式檢查,由此也產生外包風險。
2.企業外部條件的變動性。我國現有的稅收法律、規章層次多、數量大,對于企業財稅人員而言,實時學習更新相關最新稅收政策變得較為困難。甚至有些稅法規定得較為模糊,使得稅務機關擁有絕大多數自由裁量機會,在缺乏有效監督的情況下,極易給納稅人帶來一定的稅收風險。
3.稅務管理職能的不健全。全國企業稅收管理部門設置不一致,有的地方稅收管理部門與所得稅管理部門在一起,而有的地方稅收管理部門與國際稅收管理部門在一起,還有較少一部分單獨設置了稅收管理部門。毋庸置疑的是,稅收管理部門與其他部門職能交錯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稅收管理部門職能的發揮,同時也使其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稅收相關問題,管理力度被大大降低,同時還加大了企業稅務管理的風險。
三、完善制造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建議
1.加強與稅務機關的溝通,協調與稅務機關的征納關系。企業應當積極加強與稅務機關的誠信交流與及時的溝通,處理好與稅務機關的關系,主動適應稅務機關的管理,及時爭取稅務機關的指導,努力尋求稅務機關的支持與幫助,樹立良好的納稅信譽與形象。甚至做到在實施每一項新籌劃方案時,能努力獲取稅務機關的批準與認可,誠信發問及時改正自身不足之處,在降低稅務機關征管難度實現的同時,提高企業稅收籌劃的準確性,從而進一步達到企業與稅務機關的雙贏局面。
2.開發應用信息化、一體化的防控平臺。開發統一的業務處理暨風險防控信息化平臺,將稅務部門的各項主要工作和綜合征管、預警評估、網上辦稅、行政辦公等主要軟件系統整合到一個平臺之下,并將崗位風險防控理念貫穿到整個平臺的功能設計中,使風險防控工作與業務流、信息流融為一體,實現單點登錄、信息共享、自動預警、過程控制目標,提高風險防控質量、效率和剛性,保障各項防控機制高效運轉。
3.設立專門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機構。為了加強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國家稅務總局在2009年5 月頒布了《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該指引就大企業設立稅務風險管理組織、稅務風險識別與評估、風險應對策略和內部控制、信息與溝通、監督和改進等問題作出了規范和闡述。由于我國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尚處于探索階段,目前許多企業還沒有設立專門的稅務管理機構,即使設立了稅務管理機構的企業,也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體系。為了切實貫徹和執行《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稅務機關要相應的設立專門的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部門,配備專業人才,從管理機構層面實現大企業稅務風險專業化管理,同時,指導和協助企業組建稅務風險管理機構,建立稅務風險內部控管體系。
【參考文獻】
[1] 周運湘.論制造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J].現代經濟信息,2017(05):211.
[2] 何濤. 企業稅務風險及其案例分析[J]. 稅務研究,2013(10):79-82.
[3] 張云華. 企業稅務風險原因分析與制度設計[J]. 稅務研究,2010(09):81-83.
[4] 陜西省國家稅務局課題組,牟信勇,寇偉斌,王謙英,王雪絨. 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探索[J]. 稅務研究,2014(10):55-60.
[5] 白玉明,黃盛陽. 從稅務遵從報告視角探析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J]. 稅務研究,2017(11):110-115.
作者簡介:陳敏(1995-),女,漢族,重慶市人,學生,會計碩士,單位:重慶理工大學 研究方向:資本運營與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