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峰
摘 要:學習美術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表達生活中所發現的美,通過畫筆記錄下美好瞬間。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學習繪畫的心理訴求出發,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激發學生學習繪畫的熱情。教師要帶領學生到戶外觀察,體驗自然景物的發展變化;教師要利用多媒體進行美術教學,豐富學生的繪畫知識;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關鍵詞:初中美術;高效課堂;教學方法;觀察;交流
中圖分類號:G633.9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9-0087-01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學生的學習成績已不是衡量學生自身能力發展水平的唯一標準。學生在新時期的教育過程中,要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綜合素質能力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美術作為一門藝術類學科,越來越被廣大教師和學生所關注。學生在學習美術時,可以提升自身的審美品味,通過繪畫抒發自己的思想情感,從而懂得如何更好地生活和學習。
繪畫的靈魂在于繪畫者有善于發現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眼睛,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戶外寫生對美術教學的重要意義。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部分教師只是將課堂教學集中在班級,并沒有認識到戶外教學對學生美術思維培養和繪畫能力提高方面的重要作用,從而使美術教學受到一定的限制。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美術能力方面的培養和提高,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上了解更多的美術知識,同時讓學生在戶外直接觀察事物,從而可以創作出優秀的繪畫作品。例如,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戶外去觀察自然景物的變化,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積累更多的繪畫素材,讓作品變得富有內涵和現實意義。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戶外教學,可以打破傳統課堂氛圍對學生的禁錮,讓學生有更多的繪畫發揮空間,從而可以讓學生萌生出更多的繪畫想法和創意,使美術教學更具實效。
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講解的重點不僅僅在教材內容上,還要對課程之外的美術知識進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從而豐富學生有關美術方面的知識和閱歷。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在網上搜集整理與美術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制作出課件,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觀看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進行美術教學,可以對豐富的網絡資源進行提取和利用,讓學生在美術課堂可以收獲更多的美術知識,了解更多的繪畫技巧,從而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美術水平。例如,教師在講解不同流派畫家的作品時,將課本上的內容講解完后,可以利用網絡資源豐富便捷的特點,對所講內容進行補充,在網絡上找到更多的相關作品,通過課件形式讓學生觀看和欣賞,讓學生打開眼界,了解更多的美術作品。學生了解的美術作品越多,他們的美術素養就會提升得越快,他們創造出的繪畫作品也將更加具有自己的想法,創造出充滿特色的繪畫作品。由此可見,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繪畫思維及能力方面的培養,運用新的教學手段增長學生的見識、拓寬學生的眼界,使美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也隨之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以適應改革需求,使自身的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在現階段的教學中,教師要擺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端正態度,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中,更好地進行有關美術方面的交流,達到師生的共同進步。在傳統教學中,部分教師總是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并沒有很好地與學生進行學習方面的交流和溝通,只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學生身上,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去完成任務,實際上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訴求。學生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很難有機會將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表達出來,自身的能力和思維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學習效果并不理想。教師在現階段的美術教學中,要本著教師與學生亦師亦友的關系,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讓學生有機會提出自己關于繪畫方面的意見和見解,教師可根據學生提出的觀點進行具體的分析,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可以讓學生與教師的關系變得更加融洽和諧,師生之間進行繪畫方面的交流會碰撞出不一樣的思維火花,從而給學生的繪畫帶來靈感,從而創作出與眾不同的繪畫作品。由此可見,教師與學生的良好溝通也是實現高效美術課堂的一個重要途徑。
總之,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要堅持激發學生繪畫興趣的教學導向,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美術知識講解,以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學習美術更有動力。教師要注重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進行觀察體驗,要注重利用多媒體拓展學生的視野,要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參考文獻:
[1]楊群芳.殊途同歸發展素養——初中美術《用畫筆觸摸細節》同課異構教學研究[J].中國美術教育,2017(01).
[2]王碧微.初中美術課堂情境教學研究[D].天水師范學院,2018
[3]劉兵.高效課堂——初中美術活動單導學教學[J].內蒙古教育,2016(26).
[4]王春仁.初中美術高效課堂的構建途徑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