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重月
【摘 要】 我國有著廣闊的鄉村地域和眾多的鄉村人口,因此,鄉村的民主政治建設是我國民主政治發展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在鄉村治理方面仍不成熟,村民政治參與度低以及選舉民主中多數原則的負面效應等都不利于我國鄉村民主政治的建設。探討協商民主與鄉村治理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有助于理解協商民主在鄉村治理中運用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 協商民主 鄉村治理 運用
一、基本概念界定
協商民主,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最重要的政治思想成果之一。其主要是指組織或集體中的公民作為主要的參與者,通過協商談話的方式解決公共政策問題,從而來保障少數人的利益,協商民主的提出是為了彌補選舉民主的缺陷。陳家剛在《協商民主:概念、要素與價值》一文中指出,“協商民主強調在多元社會現實的背景下,通過普通的公民參與,就決策和立法達成共識。其核心要素是協商與共識。協商民主有助于矯正自由主義的不足,同時也有助于不同層面的政治共同體的政治實踐”[1]。本文則認為協商民主即是基于平等原則,在強調理性交往和參與的同時,通過公共協商和平等對話的方式來整合不同利益主體的利益,并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賦予立法和決策以合法性,使得每一種利益訴求都得到尊重的民主形式。其實質是實現和推進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
“鄉村治理”概念的提出與全球治理理論的興起是密切相關的。治理理論強調的是不同利益群體通過某種方式協調合作的過程,這有利于不同意見的有效整合。本文認為,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權力向基層的延伸,其呈現出在執政黨的領導下,形成以政府為主導,與社會組織等共同治理的多元格局,是運用公共權力的配置和運作對鄉村公共事務開展治理活動,其目的在于推動鄉村社會的和諧有序發展,最終實現鄉村的善治。
協商民主和鄉村治理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協商民主是一種新興的民主參與方式,鄉村的民主政治建設是我國民主政治發展的重要內容,將協商民主與鄉村治理相結合,對于我國鄉村的民主政治建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協商民主在鄉村治理中運用的必要性
鄉村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鄉村治理是我國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大多數情況下,在鄉村治理中,村民是無法參與農村公共事務的民主管理、民主決策以及民主監督的,造成的結果就是廣大村民對村莊的公共事務、資源分配等沒有發言權,繼而引發了更多的社會矛盾與沖突。為了能夠有效解決鄉村治理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有必要將協商民主有效地運用于鄉村治理中,讓每一種利益訴求都得到尊重,以此來完善鄉村民主。協商民主在鄉村治理中運用的必要性具體如下:
1.彌補鄉村選舉民主的困境
選舉民主通常基于多數原則作出決策,它不能有效地將所有人的個人偏好轉化為社會偏好,因此,少數人的利益往往得不到保障。在利益需求出現分歧的情況下,協商民主堅持協商一致的基本原則,通過理性協商、平等對話的方式,讓每一個利益主體都有表達自己意愿的機會,使得少數人的意見不會被忽略,從而每一種利益訴求都能得到尊重,更體現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本質。除此之外,在鄉村選舉民主中普遍存在著鄉村精英替代鄉村大眾民主的現象,鄉村精英一般是選民代表,但他們很少去關注普通村民的生活,但其又占有主動話語權,所以提出的意見或建議往往違背村民的利益,甚至未能反映村民意愿。協商民主秉著平等參與的原則,以協商討論和相互妥協取得一致的方式有效解決了鄉村精英替代鄉村大眾的問題。因此,協商民主能夠彌補選舉民主的缺陷。
2.農村社會分化和農民利益多元化的現實需求
在市場化浪潮的沖擊下,我國農村社會日益分化為不同的階層,原來農村的集體生產生活方式已不能滿足農民日益復雜且多樣的利益要求了。上層建筑要適應經濟基礎才能推動社會的向前發展。因此,面對已經發生變化的生產生活方式,運用于農村中的民主形式也要相應的進行創新。而要使村莊內的每一個利益主體的利益需求都能得到保障,就需要采取協商的民主形式對不同利益需求進行整合。而在整合農民利益的過程中,協商民主無疑是目前最為合適地選擇,它能有效保障少數人的利益,不再采用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從而能有效達到整合利益的目的。協商民主以它特有的理性協商方式既保障了每個參與主體的話語權,也促進了政治參與的有序進行。在當前鄉村社會利益分化的現實背景下,協商民主是解決現狀的最佳選擇。
3.創新鄉村社會治理方式的重要舉措
目前我國主要采取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相結合的民主形式,而我國鄉村社會治理中也一如既往地采取選舉民主方式來進行治理。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鄉村治理方式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鄉村治理中需要注入新鮮血液來推動我國基層民主政治的健康發展,而協商民主的興起與推廣,無疑是為鄉村社會治理帶來了福音。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過程中,將協商民主引入鄉村治理中是創新鄉村治理方式的重大舉措,也是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要求的。協商民主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村民的利益,調動村民參與政治活動的熱情,不僅利于鄉村的穩定與發展,對我國的民主政治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三、協商民主運用于鄉村治理的路徑探析
我國在建國之初就確立了政治協商制度,所以我國擁有適宜協商民主發展的土壤。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協商民主是否能有效運用于我國鄉村治理中對我國基層政治建設意義重大。
協商民主在鄉村治理中的運用路徑可從協商民主的參與主體、提高村民自身政治素養以及推進協商民主程序法制化三個方面來思考。參與主體多元化方能聽到不同群體的聲音,使得決策更加科學化。提高村民的協商民主素養,以更好地實現鄉村大眾和鄉村精英之間的良性互動,這是達到協商民主目標的前提條件。任何方法措施的落實都需要法律作為保障,否則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協商民主的實施需要健全的法制保障。
【注 釋】
[1] 陳家剛.協商民主:概念、要素與價值[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05,(3):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