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分析了傳統庫存模式下存在的問題和弊端,介紹了供應商管理庫存模式的思想、框架及主要步驟,并給出了制造企業參與VMI模式的具體實施方案,以便制造企業能夠不斷改進其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升企業經營效益。
【關鍵詞】 供應商管理庫存 制造企業 供應商管理 供應鏈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產品的多樣化和質量的參差不齊導致客戶的需求量也變得不穩定,傳統的“訂單和供應”庫存管理模式仍以造成供應商庫存過剩或短缺,進而導致庫存成本居高不下。制造企業要想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必須不斷研發和生產新產品,然而不可預測的客戶需求量使得其面臨很高的庫存風險。鑒于此,本文重點研究制造企業參與供應商管理庫存的應用,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1傳統庫存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和弊端
1.1企業庫存周轉率低。傳統庫存管理模式下,企業之間缺乏溝通,上游企業難以快速應對消費者需求變化,原材料采購的速度落后于生產的變化,一是原材料采購量不足延誤生產,二是采購過多,企業陷入庫存陷阱。此外,據統計,制造企業原材料平均庫存周期長達20天,產成品平均庫存周期長達59天,庫存周轉率的低下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轉。
1.2庫存管理方式單一。大多數制造企業原材料和產成品種類繁多,然而對庫存管理卻采用“一刀切”的策略,不會根據原材料和所產產品的性質進行分類管理,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1.3信息不對稱。傳統庫存管理模式下,供應鏈上的上下游企業之間是買方和賣方的關系,除了業務上的往來,各個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共享,上游生廠商難以把握消費者的需求,對消費需求的預測往往與實際存在較大差異,這樣的管理模式不僅造成了庫存積壓,而且降低了客戶滿意度。
1.4對市場需求反應速度慢。傳統庫存管理模式下,如果消費者對某種產品的需求突然增長,零售商只有當產品數量到訂貨點時才會向其上游供應商發出訂貨請求,而上游供應商也會等其庫存降低至最低庫存水平時才會向上級生產商發出訂單,生產商收到訂單后也不會立即組織生產,而是等到庫存需求不能滿足當前需求是組織進行下一輪的生產,這樣整個供應鏈上的企業無法快速滿足消費需求,從而失去銷售機會。
2供應商管理庫存的實施研究
2.1VMI模式的核心思想和框架。供應商管理庫存是供應商和零售商在一個共同的協議下,以降低雙方的成本為目的,由供應商管理庫存,監督協議的執行情況,不斷修正協議內容以優化庫存管理。VMI模式可以使供應商擺脫庫存陷阱,不占用庫存資金,不需要增加采購,進貨,入庫,出庫,保管等工作量,是企業能夠集中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組織研發和生產,提高自身競爭力。
2.2VMI模式的分類。供應商庫存管理有分散性和集中型兩種運作模式,在分散性模式下,由多個供應商的多個倉庫負責運送產品,而集中型模式只設立一個倉庫中心,多個供應商負責把貨物運送至倉庫中心,由倉庫中心實現貨物的終端配送。
2.3VMI模式的實施步驟。在供應商管理庫存模式下,其實施細節和戰略決策會因參與方的情況不同而不同,但總體上分為以下幾個實施步驟:
(1)實施前的相關準備工作。分析企業自身所處的行業和供應鏈環境,分析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自身所具有的優勢和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模式所面臨的挑戰。
(2)簽署合作框架協議。企業可以通過發起或者參與的方式進入供應商管理庫存模式,共同協商之后,參與各方要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明確各參與方的義務和權利,并制定相應的糾紛解決機制。
(3)建設倉庫中心,進行存貨管理。確定哪些存貨要納入供應商管理庫存模式,確定好實施存貨清單后,進行倉庫中心的的建設。
(4)建立供應商管理庫存系統。VMI系統的建立要實現配送計劃和需求預測兩個功能,以保證供應商能夠準確完成相應貨物的配送,需求的預測可以參考客戶歷史訂單數量,生產計劃,銷售計劃等來制定。配送計劃可以幫助供應商隨時獲取庫存狀況和消耗情況,來制定最優的貨物配送方案。
(5)重組企業的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原有組織的改變要求企業進行相應的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的重組和調整,以便VMI模式的實施能夠產生最佳的效果。
3制造企業實施VMI的方案研究
3.1VMI模式運行流程
一般情況下,制造企業會有幾十甚至幾百家供應商為其提供原材料,所以需要建立配送中心,統一由配送中心對原料進行管理和配送,制造企業實施VMI模式的流程如下圖:
3.2供應商管理庫存系統的實施。
3.2.1調查分析,啟動項目。啟動項目之前,要首先對對制造企業進行調研,了解制造企業的業務特點,財務狀況,并結合供應商對制造企業供應鏈流程與結構、原料分類和采購流程,運輸路線和費用、庫存狀況、信息技術條件、供應商數量及關系等各方面進行調研分析,并充分聽取供應商的意見。
3.2.2設計可行方案。為了能夠相應制造企業的需求,供應商倉庫一般建立在制造企業附近,由第三方物流服務方進行管理。設計倉庫時,應該充分考慮物料倉儲要求,最大庫存量以及物料出入庫程序等因素,另外還要進行倉庫技術,財務和社會效益的可行性分析。
3.2.3方案實施。實施VMI模式之前,供應商和制造企業要就服務水平、費用與付款、評價指標等方面簽訂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供應商和制造企業需要從各自的團隊當中挑選人員組成專門的團隊,負責產品、庫存、訂單、配送、財務和信息的專門管理工作。
3.2.4VMI績效評價。VMI模式十分復雜,在實施過程中會面臨喝多不確定性因素,因此,設立績效評價體系能夠及時發現問題,保障其長期實施。
【參考文獻】
[1] 陳聯丁,羅鍵.VMI對供應鏈管理的影響[J].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375-378.
[2] 鄭莉.基于第三方物流的集中式VMI模式研究[J].物流技術,2014,(6):39-42.
作者簡介:王寶玲(1998.02.26)女,漢族,河北衡水人,單位:河南大學經濟學院,2016級本科生,經濟統計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