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嚴 王立松
【摘要】隨著新課改步伐的逐漸深入,體育課程逐漸達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體育課程的設置與安排也逐漸受到了廣大體育教師的關注。運動教育模式這種有外國引進的教學模式也被應用于我國體育教學中,通過采用運動教育的教學模式,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被逐漸提高,從而達到了強健身體,綜合能力的目的。本文將對運動教育模式對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影響進行分析,供相關學者提供體育教學參考。
【關鍵詞】運動教育 體育學習 興趣
運動教育模式是有美國的一位退休教授創立的。其創立運動教育模式的初衷是將學生培養為有運動能力、有運動素養、有熱情的運動參與者。運動教育模式在一些體育教學中得到了有效的應用,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運動教育模式的體育課堂非常受學生的歡迎,提高了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從而提升了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運動教育模式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對體育課堂的興趣,這種體育教學模式值得廣泛的推廣。
1.應用運動教育模式對學生體育學習的意義
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背景之下,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當今時代發展的需求了。運動教育模式在國外受到了廣泛的應用,十分受體育教師與學生的歡迎,在我國體育教學領域,對體育教學的重視正在逐漸得到提升,對體育教育模式也處于研究的初期階段。運動教育與我國新課標對體育課程的要求具有高度的統一。教學的目的都是通過一系列的體育課程安排,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提升學生的運動素養、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參與熱情,使得學生在體育學習中領悟到體育精神的豐富內涵。因此,我國體育教學在改革的過程中,要充分的把握運動教育模式的精髓。體育教師在采用運動教育模式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區別于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教師要認真的準備體育教學計劃。
2.運動教育模式對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影響
2.1運動教育模式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對體育學生的興趣
通過相關調查與研究得出結論,體育教師在采用運用教育模式運用到體育教學課堂中,能夠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學生對體育學習都表現出了較高的興趣,由此可以證明,體育運動模式能夠對待學生的體育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進一步探究其原因可以發現,無論是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方法,都比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更具人性化。教師不再占據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而是將學生作為體育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到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對體育課堂教學成果的影響,因此,體育教師努力為學生營造出和諧自由的體育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中能夠放下緊張的心情,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課堂中來。因此,學生在運動教育模式的體育課堂中能夠逐漸提升對體育課堂的興趣,提高體育課堂的學習效率,帶到提升身體素質目的的同時,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1]。
2.2游戲提升興趣
在運動教育模式中,提倡通過游戲來提升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在《體育大辭典》中,對游戲與體育教學之間的關系有著這樣的解讀“游戲是一種由個人意志而自主選擇的活動,在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將獲得的直接快樂作為是參加游戲活動的原始報酬”。因此,學生的游戲活動都是以自身的內部動機產生的驅動力而引發的一些系列行為,游戲的目的相對的單純,不會受到物質因素的影響,獲得快樂是游戲的根本目的,沒有功利目的在里面。但是,游戲不是隨意的安排,每一個游戲都具有其自身的方式與規則,對于學生來說,體育教師就是體育課堂中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學生必須在游戲的過程中遵守這些規則。體育教師在組織學生游戲的過程中一定要關注到游戲本身潛在的體育教育價值。例如,競爭性、活動性、規則性和自由性這些都是體育游戲的特色。在游戲的過程中能夠潛移默化的對學生形成有效的體育教育價值。因此,體育教師在采用運動教育模式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以游戲為基礎教學理念,將體育運動的本質歸還給學生,提高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對體育的原始快樂[2]。
2.3培養學生之間的共存性,激發學生對體育課堂的動力
在運動教育模式中,對于體育教師來說最重要的一個培養方向就是培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共存性。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中的主宰者,教師對學生發出指令,學生只能夠被動的接受教師的安排與指令,成為消極的體育課堂參與者,學生基本是沒有機會在體育課堂中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的。因此,體育課堂對學生來說,枯燥乏味,不具有吸引力,很多學生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但是,在運動教育模式中,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的來選擇角色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如此一來,能夠大大的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根據統計與研究發現,學生對采用運動教育模式的體育課堂十分滿意,并且能夠在體育課堂中通過參與體育活動獲得極大的快樂感受,進而提升了學生對體育課堂的參與動力與興趣[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不斷進程中,我國教育領域對體育教育逐漸提高了重視,并深刻的認識到體育教育不僅僅是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有效鍛煉與提高,也是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有效培養。在體育教育改革進程的初始階段,我國體育教育改革應該廣泛的吸納國際體育教學中的優良模式。因此,運動教育模式被運動到我國體育教學中來,通過有效的實踐與探索,可以發現,運動教育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能夠提升學生對體育課堂的興趣,突出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體驗到體育運動的本質快樂。在提升學生體育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因此,將運動教育模式運用到體育教學中,能夠有效的提升我國體育教師朝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偉. 運動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8(12):1682-1685.
[2]楊軍, 劉林星, 尹向陽, et al. 運動教育模式與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比較[J]. 濱州學院學報, 2009, 25(3):86-89.
[3]李玉龍, 孫軻, 肖付明. 淺析運動教育模式對高校體育教學的影響[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1):50-50.
作者簡介:伍嚴、1969年11月生、男,漢族,北京,1992年畢業于首都體育學院、大學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訓練與教學。
王立松,1978年10月,男,漢族,北京,2004年畢業于北京體育大學、大學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體育訓練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