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麗
摘 ? ?要: 隨著新課標的推進,素質教育已全面普及,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已經成為當下社會發展的代言詞,教育創新及科技創新都是熱門話題,教育的蓬勃發展自然帶動社會發展,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是青少年成人成才的關鍵,教育創新更是責無旁貸。本文依據小學語文教學現狀,探究創新思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 小學語文 ? ?創新思維能力 ? ?實踐與思考
引言
泰戈爾曾說:“創造的神秘,有如夜間的黑暗,是偉大的,而知識的幻影,不過如晨間之物。”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小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接班人,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時代所需。語文學科作為九年義務教育學科的基礎,小學語文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是培養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所在。目前,部分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并沒有意識到小學生語文教學中創新思維的重要性,這種現象的形成會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道德水準及思想觀念,不利于學生成長,也不利于學生發展。因此,探究創新思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小學教育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受傳統教學的影響,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缺陷和不足。首先是創新思維教學工作沒有受到相關人員的重視,部分教師及學生沒有意識到這一方面的重要性。一些教師采取的是灌輸式教學手段,忽略學生的自我判斷及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遠遠達不到教師的預期效果,導致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整體不高。其次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于依賴教師,合作能力及創新意識不強,對于不懂的知識,第一反應是尋求教師的幫助,而不是獨立思考或者與他人共同探索。好奇新事物是小學生的天性,只有產生好奇心,才有自主創新動力,一些教師在傳授知識時沒有注意到這一特征的重要性。研究表明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創新思維整體比較薄弱。
二、創新思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大意義
創新的本質是不受常規的影響,對于某一問題有獨特的看法及全新的解釋。傳統教學過于限制學生的思維能力,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學生的天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奴隸,不知道為何學習卻不得不學習。很多文章對小學生的要求都是背誦且默寫,多數學生采取的是死記硬背,沒有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及要求背誦的原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打破傳統教學的局限,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自主創新,進一步提高對文章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學生快速吸收課堂內容,并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創新思維與傳統思維的不同之處在于一個“新”字,這個新字意味著打破傳統的思想,一定程度上超越現有的認識及事物。教學過程中的創新思維指的是學生在教師引導的基礎上對某一知識產生新的想法,同時培養豐富的想象能力、創造聯想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步驟之一。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創新精神,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化被動為主動,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教師要創造益于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教學環境,采取合理的教學手段打破常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道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培養小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創新思維能力的措施
(一)教學理念的創新。
新課改是當下比較流行的教育模式,也是大家都提倡的創新型教育,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隨著這一改革的推廣一一暴露,人們已經意識到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危害,教學理念對教育工作的開展影響很大,創新的教學理念會促進教育發展,順利實現教學目標。新課改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的主動性,改變過去教學中教師的地位,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以學生為教育中心展開工作。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摒棄一講到底的授課模式,成立學習小組,讓學生之間互相探討,積極發表觀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團隊合作能力。教學重點應發生轉移,重在引導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再局限于對學習成績的要求。
(二)改善課堂教學模式,實行教學創新。
除了教學理念創新外,還要注重課堂教學創新,課堂教學是教學理念的關鍵實施場所。新課改的著重點也放在課堂教學中,創新的理念需要有效的、具體的實踐,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探索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尤為重要,要積極和學生溝通,加深對學生的了解,考慮學生各個方面的因素,有目的性地教學,同時轉換教學方式。傳統教學方式枯燥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無法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教學質量。
(三)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盧梭說:“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興趣是學生開始認識一切事物的源泉,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教學內容采取靈活的教學手段,開展講童趣故事、玩角色游戲、知識競猜等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講解《守株待兔》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讀課文內容,了解大概的故事情節,然后給學生分配角色,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課本內容進行情景表演。學生剛開始表演難免很生疏,放不開自己,這時教師就要鼓勵學生,經過一番表演,相信學生會很快理解《守株待兔》的諷刺寓意,進行自我反省。如此,在活躍課堂氣氛的時候,學生的創新意識也會得到培養。
(四)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鼓勵學生開拓創新。
融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還有助于學生主動思考。如今,一些教師過于嚴厲,大多數學生對其有一定的敬畏感,不敢主動回答問題,創新如紙上談兵。教師對學生而言,不僅是良師更是益友。教師應該正確看待師生關系,并且和學生建立深厚的友誼,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營造良好、輕松的教學氛圍,而不是從精神上壓迫學生,使學生產生畏懼感。教師應該主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且踴躍回答問題,發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尊重學生的思想,以肯定的態度認可學生的課堂表現,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面對不同學生,教師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勵學生自主創新、積極動腦、善于思考。
(五)充分開發小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其創新思維。
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的想象力是不容被忽視的,特別是語文教學,開發學生的想象力,進一步發掘學生的潛力。為了便于學生理解,目前很多語文課本不再以文字為主體,而是運用了很多插圖。教師在講述某一篇文章時,可以結合插圖,讓學生通過插圖聯想課文內容及文章想要傳遞的思想,通過對插圖的自由想象促進學生創新思維意識的形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十分重要。作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在教學過程應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創新,彌補自身的不足,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會質疑是學會創新的關鍵,人在質疑一個問題的同時,大腦會高速運轉,從而調動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緊抓機遇,隨時隨地讓小學生的大腦處于高速運轉態。例如: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將段落中重要句子羅列出來,讓學生分小組討論,相信每個學生的心中都會有不同的疑惑,對句子的疑惑,以及對文章主體大意的疑惑,這樣小學生就會具備主動閱讀的動力。教師要善于從小學生的好奇心出發,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
結語
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師不可忽視的責任。小學生身體和心理都沒有成熟,在這一階段對小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尤為重要。當今社會最缺乏的是創新型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國家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須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教師應高度重視,為國家培育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實踐與思考[J].學周刊,2016(2):197.
[2]莊麗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導學,2017(10):44.
[3]汪春青.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1(11):29-30.
[4]陳玉秀.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7(2):78.
[5]王正鵬.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