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琦
摘 ? ?要: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媒體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各種教學媒體的應用雖然給教學工作提供了幫助,但同樣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這對于現代教學事業的發展是不利的。本文在對適用性教學媒體進行介紹的同時,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對適用性媒體的正面作用與負面影響進行分析,并針對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對適用性教學媒體的應用展開探討。
關鍵詞: 新課標 ? ?小學語文 ? ?適用性教學媒體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想達到這一教學要求,離不開對適用性教學媒體的應用。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支持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內容增添了新的活力,教學工作的開展難度大大降低,這些都能夠為新課程標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貫徹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
一、適用性教學媒體概述
在現代社會中,媒體往往被定義為交流雙方之間信息傳播的一種介質,其不僅包括計算機、投影儀等硬件設備,而且包括磁帶、光盤等軟件工具。只要實現信息的傳遞與存儲,就可以被定位為媒體。基于這一概念,教學媒體的含義自然就不難理解,在廣義上,教學媒體可以看做是用于傳遞教學內容的介質,這一范圍同樣包括教師本身。在狹義上,教學媒體可以被定義為傳播教學內容的技術與媒介,如圖片、錄像、多媒體大屏幕等。本文所指的教學媒體,同樣是狹義上的教學媒體。另外,在實際教學中,能夠應用于教學的媒介與技術雖然非常多,但由于教學本身存在多樣性與不確定性,因此,并非所有媒體都適用于實際教學,只有真正與實際教學情況相契合的媒體,才能夠被稱之為適用性教學媒體。
二、適用性教學媒體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學習動力主要來源于學習興趣。新課改雖然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的情況仍然存在,通過對教學媒體的應用,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幫助學生逐漸提高學習興趣[1]。當前的教學媒體以多媒體技術、設備為主,能夠利用聲音、圖片、視頻等形式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具有形式多樣、真實直觀的特點,這與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十分契合,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學媒體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降低教學內容的難度,使學生更加輕松地參與學習活動中并獲得學習成果與成就感,這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同樣是非常有利的。
(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適用性教學媒體不僅能夠很好地滿足教師的實際教學需求,對于學生自主學習也會起到很大的幫助。從整體上看,教師通過對教學媒體的應用,不僅能夠實現對課文、知識點的深入分析與清晰講解,教材內容情境再現、課文領讀、能力專項訓練、課后習題設計等工作也能夠借助教學媒體完成,這對于學生的自學能力能夠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例如學完新課文,教師無須在課上帶領學生朗讀課文,而是利用錄音設備將自己的課文朗讀錄制下來,或是在網上尋找一些課文朗讀的音頻,并在課前將音頻以導學案的形式下發給學生,讓學生跟著音頻朗讀課文,達到良好的領讀效果。這樣節省了很多課堂時間,而且在長期按照這一模式進行朗讀的情況下,學生的自學能力也逐漸得到提高。
(三)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教學媒體與互聯網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學媒體的應用都需要依靠互聯網實現,如課文相關圖片與視頻的搜集、計算機網絡資源的應用,等等。因此,在對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過程中,教師往往能夠將語文教材之外的閱讀文本、知識點納入課程內容中,增強教學內容的豐富性。通過這些知識內容的接觸與學習,學生的知識儲備也會進一步增加,這對于語文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四)抑制學生的想象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媒體的應用不僅能夠產生積極影響,而且存在一些負面影響,而其對于學生想象力發展的抑制,正是其中之一。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于教學媒體的應用通常以多媒體課件為主,這些教學課件由各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文字資料組成,能夠有效引導學生了解本節課內容,并對所學知識產生更深的理解。然而正是由于這些圖片、視頻過于直觀,往往很容易讓學生對教學內容形成固化的印象與理解,或是將課件中的文字資料當做唯一的答案。長此以往,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就會對課件產生較強的依賴性,而不愿發揮想象力進行自主思考,最終給想象力的開發帶來極大的阻礙[2]。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這一課時,很多教師會為學生播放電視劇或動畫版本《三國演義》中的視頻片段,學生在觀看完視頻后,對課文的故事情節與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有了直觀的認識,自然就不愿再對課文進行深入思考。
(五)影響師生間的關系
新課標雖然明確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仍然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并與學生進行積極互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間的關系會變得更加密切,這對于后續教學工作的開展是非常有利的。然而在對教學媒體的應用中,教師通常是圍繞多媒體課件展開課堂教學,學生的關注焦點會集中在課件內容上,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較少,長期下來,就會對師生間關系造成影響,讓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困難。
(六)不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語言表達能力不僅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而且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基礎。然而在對教學媒體的應用中,無論是課上師生互動的減少,還是對學生想象力的限制,都會直接影響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最終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負面影響。
三、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對適用性教學媒體的應用
(一)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
小學是學生身心發育的重要時期,不同年齡、年級的小學生在心理特征上往往會存在差異。這一心理特征差異體現在認知能力、思想情感、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等方面,能夠對其學習需求造成直接的影響。因此,要保證教學媒體應用的實用性,就必須充分了解與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
具體而言,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要與學生密切溝通,并仔細觀察學生的行為,結合學生的年級與年齡對其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心理特征進行準確判斷,之后根據這些心理特征信息對教學媒體進行合理應用。例如在一二年級時,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集中,但模仿能力與機械記憶能力較強。教師可以利用幻燈、投影等教學媒體為學生創設直觀真實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更好地對知識進行記憶[3]。在五、六年級時,學生的抽象思維與理性思維已經初步形成,教師選擇一些軟件工具輔助教學,如讓學生根據對課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利用畫圖軟件畫出課文中人物的肖像,并寫明原因。這樣既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抽象思維,加深了其對于課文的理解。
(二)靈活選擇教學媒體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雖然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口語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等不同教學模塊間也存在很深的聯系,但在對教學媒體的應用上,仍然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靈活選擇。例如在學習生字、生詞時,其教學目標為發音準確、正確書寫和字詞含義的準確理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錄音設備為學生反復播放字詞的正確讀音,加深其記憶,或是利用FLASH插件制作生字書寫的動圖,幫助學生明確生字書寫的筆劃步驟。在閱讀教學中,對于學生的閱讀量有著較高的要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與互聯網,在網絡上選取合適的課外閱讀文本供學生閱讀。
(三)充分聯系知識要點
教學媒體雖然形式多樣,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很多幫助,但其應用價值卻仍然體現在對知識內容的分析與講解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通過教學媒體對本節課的知識要點進行深入解析,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的重點與難點[4]。例如在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這首詩時,學生對于詩中所描繪的情景理解會比較模糊,但如果教師能夠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與詩中景色、意境相近的圖像,那么學生自然就更容易理解詩中所蘊藏的情感。
(四)重視課堂導入設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媒體在興趣培養上的優勢,將教學媒體應用于課堂導入的設計之中,充分激發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興趣,強化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媒體為學生播放講述這一故事的相關影視劇片段,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都對故事的思考上,并對這篇課文產生興趣,這樣在之后的課堂學習中,學生會更加認真、積極。
(五)創新課堂活動形式
教學媒體的應用體現在對課堂活動的創新上,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課堂活動大多比較陳舊,學生對這些活動已經失去了新鮮感,根本無法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媒體,設計一些全新的課堂互動,使課堂教學更具趣味性,并營造更好的課堂氛圍。例如在學習成語時,教師可以結合計算機游戲與成語知識,設計一種猜成語的電腦游戲,讓學生從一組多個漢字中找出四個漢字組成成語,如組合正確,屏幕上會顯示“請勿驕傲”,如果選擇的漢字不對或順序錯誤,屏幕上則會顯示出“再接再厲”。通過這一游戲,學生不僅積累了知識,而且體驗到了游戲的樂趣,真正達到了玩中學的效果。
四、結語
教學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既能夠起到積極作用,又會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教師必須充分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對其進行應用,保證教學媒體的適用性,這樣才能夠將教學媒體的應用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李二明.淺論新課標下語文課程中的適用性教學媒體[J].東方文化周刊,2014(16):329.
[2]盧藝.芻議新課標下語文課程中的適用性教學媒體[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12):355.
[3]李美素.多媒體輔助教學于小學語文課的適用性[J].才智,2009(26):95.
[4]李文娟.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程中適用性多媒體的運用[J].新課程·小學,2016(9):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