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廷旺
摘 ? ?要: 協同合作在目前社會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能力,教師作為學習課堂的主導者有責任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需要從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只有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小組合作模式是目前教育體系中提倡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在初中歷史課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索精神,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提高。
關鍵詞: 小組合作 ? ?初中歷史 ? ?學習模式
對于初中歷史課堂而言,枯燥的課本知識不僅讓學生感覺不到學習的樂趣,而且消磨學生的學習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出現解決了這一教育問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主要是以小組成員為本體,以提高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為最終目標的一種協同合作教育形式,旨在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活躍歷史課堂學習氣氛,使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得到改善,從而更好地提高歷史課堂學習效率,讓所有學生都全面發展,增強學生的參與性、思考性和探索性,化被動為主動。
一、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初中歷史學習,只有培養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興趣才能讓接下來的歷史學習順利進行。只有激發興趣才能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方向,才能更好地激活學生的創造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初中歷史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觀看影片的方式教學,從而讓學生對于歷史有更直觀的感受,也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1]。只有合理科學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可以開展角色扮演活動,以各個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例如在學習《北方民族大融合》時,可以讓學生按照北方各民族的民族特點進行表演,然后讓其余各組進行評價,從中評選出最優秀的一組表演,這樣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領悟所學的歷史知識。
二、班級分組與成員分工
教師在確定相應的學習計劃與活動課題后,應當按照一定的教學要求對班級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學習,分組應當遵循優化分組的原則。所謂優化分組是指合理地根據學生的相應特點、學習能力、學習熱情等分組,從而讓每個小組在各方面達到平衡[2]。由教師在各個小組中選擇一位各方面較優秀的同學作為小組組長,然后明確各個小組成員的分工,讓組長協調各小組成員的學習工作,使小組順利進行小組學習活動。教師合理地進行班級學生分組,各個小組長明確每一位成員的學習分工,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學習效率,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比如在教學《百家爭鳴局面》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學這一課,然后分組討論百家爭鳴產生的原因與影響,之后讓組長選擇其中一個學生作為代表結合小組成員的不同觀點進行發言,選擇表現得最好的一組進行獎勵,然后由教師進行總結歸納。這樣不僅能保證每個學生的學習參與度,而且能讓學生更充分地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三、個性化內容的選擇與學習目標的清晰
教師應該根據各個小組的特點,個性化地設置適合每個小組的學習內容,積極考慮每個小組的平均學習能力、年齡特點等條件,從而為每個小組設置不同的學習要求和學習內容。這樣的個性化學習條件的安排能夠適應每一位同學的學習能力和發展需求,清晰學生的學習目的,更好地積極參與,相互交流,從而達到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學習目的。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都是不同的,個性化地進行分組學習,讓每一位學生彌補自己的不足,向同組更優秀的同學學習,促進大家共同發展。老師要認真觀察研究每一位學生在各方面的表現,然后合理安排。學習目標清晰需要每個小組組長有針對性地對每位成員的學習能力及特長進行客觀地評估。應用這樣的學習方法可以突破以往的教育理念,使學生能夠更合理高效地學習理解初中歷史知識。
例如在教學《春秋戰國的紛爭》時,教師可以提出多種不同的觀點:一是戰爭會造成毀滅與災難,二是戰爭能夠促進朝代的更新替代,三是不同的戰爭會造成不同的影響。然后讓每個小組自由投票選擇任一觀點代表本組,上臺進行討論[3]。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辯論能力,而且積極強化了學生的思考能力,更好地提高了初中歷史課堂學習效率。
四、合理構建評價體系
教師在布置歷史學習任務的同時應該制定出合理的學習評價體系,有獎有罰,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評價體系可以是教師對小組的評價,也可以是小組對小組的評價,應該合理科學地進行評價與建議。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效率,而且能夠對各個小組的觀點起到補充的作用。評價的幾個基本點可以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及學習活動的行為規范等。可以在開始活動前,教師制定出相應的一套評價標準分發給每組組長,然后組長將相應的評價標準講解給各組成員,從而讓學生在開展學習活動的同時以相應的評價標準作為衡量尺度,保證各個小組的學習質量。
構建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既可以加強小組之間的學習交流,又可以使小組成員意識到榮辱與共的合作精神,能夠極大地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率。學生在聆聽評價的同時能夠意識到自身學習知識的不足,老師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認識能力,及時給予有效的指導。這樣就相當于將老師與同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教與學初中歷史課程,可以更有效地消化歷史知識。對于需要改進的小組而言,這樣的評價體系更具有指導性意義,激發學生的好勝心。
五、課后閱讀與討論
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除了課堂知識外,課后知識的學習也是必要的。教師要在完成歷史課堂知識教學前,為學生布置適當的課后歷史知識學習任務,比如可以讓學生去圖書館閱讀相應的歷史書籍,然后在下次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在閱讀書籍的同時積極思考,然后選出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在課堂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討論,這樣可以更好地讓學生積極參與,彌補自己的不足,拓寬學習的范圍,不使眼光局限于課本上,相互討論,相互啟發,相互學習,及時彌補能力的不足[4]。只有及時反思才能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才能不丟掉學習的目標,才能不斷進步。課堂短短的45分鐘難以將歷史知識充分地展現給學生,需要在課后進行深刻的反思與討論。教師要求各個學習小組在課堂結束后,對于課堂所學做出相應的總結,讓學生展示出自己對于該知識點的感想,這樣能讓老師更理解學生的想法,及時做出相應的教學調整。
六、結語
以往的教學體系中,學生只能采用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不僅使初中歷史教學課堂枯燥乏味,而且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應用合作學習模式不僅能夠有效改善這一現象,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動力,迅速提高歷史課堂學習效率。合作學習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容易地接受歷史知識,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快樂學習、高效學習與合作學習不僅是現代教育體系必需的,而且是個人生存發展必需的。不僅是初中歷史課堂,任何學科都要注重合作學習,這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等。雖然新型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但是只要教師和學生積極配合學習,在實踐中合理積極地探索,必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郭德俊.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8(22):136.
[2]夏宏業.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J].學周刊,2018(24):113-114.
[3]陳兆山.初中歷史探究教學方法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6):147.
[4]徐鑫鑫.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