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瓊

【摘 要】隨著我國深化教育改革的持續(xù)推進,高中教育全面落實素質教育,高考也不再是簡單考察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而是側重對學生各種綜合能力的考察。依托高中的地理學科來說,提升學生成績的關鍵在于試卷中的綜合題。而地理綜合題解題效率的提升,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解題思路與方法等。本文通過分析高中地理綜合題答題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給出了一些提高答題效率的措施。
【關鍵詞】高中地理;答題效率;提高措施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試題不再是簡單考察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而是將生活現(xiàn)象、地理情況等與理論知識聯(lián)系起來,綜合考查學生的地理思維。這些題目新而不偏、類型靈活,使得解題難度有所增加。在這樣的情況下提高對地理綜合題的解題效率,教師要圍繞地理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完整的知識脈絡,保證學生綜合題的解題質量與效率。
一、高中地理綜合題解題時的普遍問題
高中地理綜合題解題時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影響了學生答題效率的提升。本部分通過聯(lián)系教學實踐,總結歸納學生解答綜合題時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下文論述做好鋪墊。
(一)學生審題不清
解題的基礎就是審題。地理綜合題解答過程中,題干中給出的已知條件包括文字與圖表。學生通過審題從題干中提煉出信息,分析問題并初步形成解題思路,這樣解題時才不會出現(xiàn)偏差。部分問題的答案直接隱藏在圖表信息中,通過分析圖表就能得出答案,但部分學生并未掌握讀圖表的能力,使得解題過程中無法獲得有用信息,也就無法高效率的解題。
(二)空間概念混淆
部分學生在地理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存在概念、原理、計算與分布等知識混淆的情況,不利于提升解題效率。通過分析近些年高考地理綜合題目,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題目以區(qū)域為背景并重點考察區(qū)域內的知識,這類地理題目解題的關鍵就是準確的區(qū)域定位。這類題目失分主要表現(xiàn)為答案過于簡單,或區(qū)域定位出現(xiàn)錯誤,造成答非所問、邏輯性差等情況,無法準確表達意思。
(三)解決問題不足
如果學生邏輯思維不強,并未深刻掌握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因果關系,在解題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忽略某些環(huán)節(jié)的情況。學生在完成題干審讀后,并不能找出題目蘊含的問題,也沒有具體分析試題中的問題,這種情況源于長期訓練單學科試題所養(yǎng)成的思維定式;此外,部分學生無法規(guī)范答題也是造成丟分的主要問題。這些學生在答題過程中缺乏條理、字跡模糊或凌亂,出現(xiàn)答案邏輯性不強、前后矛盾等問題,這也是在地理綜合題答題過程中普遍存在的。
二、提高地理綜合題答題效率的方法與措施
(一)重視傳統(tǒng)文化融合
地理作為一門需要學生正確去理解各個思維節(jié)點的學科,對于地理命題的基本定義和特征掌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對于地理這門學科來說,學生的理解對于做題和教師做課后輔導這兩者的難易程度影響巨大。教師在教授新課時,要放慢講述速度,鼓勵學生及時對不懂的問題要進行提問,并在回答學生的問題中梳理所講地理內容的重難點部分,加強自身的學習和教學反思,改變自己單一式的教學思路,同時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新思路的探索。
經過長期的生產生活,我國古人總結出“二十四節(jié)氣”,這與農業(yè)生產活動存在緊密聯(lián)系,尤其是被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更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寶。
如:隨著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正式在“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納入“二十四節(jié)氣”,人們對其研究的興趣愈發(fā)濃厚。二十四節(jié)氣地球公轉軌道如圖1所示,兩個相鄰節(jié)氣間的時間約為15d,請根據圖1所示完成以下內容:
(1)一年中長沙市中最接近日出方位的兩個節(jié)氣:
A.谷雨與霜降 B.清明與白露 C.雨水與驚 D.立春與立夏
(2)我國農事活動安排中二十四節(jié)氣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其本身存在一定局限性,以下四個區(qū)域中最適合的:
A.松花江流域 B.長江流域 C.海河流域 D.珠江流域
解析:這道題選擇以二十四節(jié)氣為切入點,實質卻考察地球的公轉規(guī)律及我國農業(yè)生產分布情況,具有極強的綜合性。正確答案為:B、C。
(二)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
教材是教師教授新課的教學工具,雖然對教師所要講述的內容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概括,但不是教師教學的唯一依據。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式教學思路,應加強自身的知識素質和教育知識學習,以及時應對探索新思路的挑戰(zhàn);教師在備課時應將教材所講述內容全部理解,并在講授新課時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平時,教師也應在做題中鼓勵學生多進行新的思路的探索,而不是只依靠答案來做題;教師在講述題目時是也要加強引導,帶領學生進行新思路的探索。在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并做好收集數據、圖表繪制等方面的訓練,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掌握地理知識,養(yǎng)成正確的地理解題思維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在講解地形剖面圖的繪制內容時,要求學生對各等高線的不同高程進行標注,接著將不同的點利用光滑曲線聯(lián)系起來,可以直觀的發(fā)現(xiàn)山地陡坡的變換形態(tài),也可以感受到實現(xiàn)遮擋情況,達成平面與三維立體的有效轉換,實現(xiàn)通過看圖便可以了解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特點,掌握原始地貌與緩坡溝谷。與此同時,在完成上述過程后,可以引入相關的地理習題,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獲得讀圖能力后,很多相似的關于分析等高線圖的題目便可以迎刃而解,提高學生們的地理解題質量與效率,促進其高中地理學習成績的快速提升。
(三)掌握地理基礎知識
高考試題不同于一般性考試,試題本身具有選拔性的特點,主要為能力考查,不是簡單的考“是什么”,而是考“為什么、怎么做”,簡而言之就是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知識點的能力。提高高考地理復習效率的首要內容就是夯實學生基礎,這點并不是新內容,是所有教師與學生都明白的道理,也是課堂上重復最多的內容。但基礎是什么呢?如果僅停留在教材描述與簡單習題練習上,沒有深入挖掘這些知識點的話,難以應對高考試題。
基于高中生角度分析的話,高中地理基礎知識的掌握,包括地理概念與地理規(guī)律的分類及分辨。地理知識本身就是概念與規(guī)律的集合,概念理解除了要了解概念的定義外,還要對概念進行延伸,構建起相應的地理知識模型,正確掌握地理知識以解決實際問題。對特定知識點的理解要全面分析,掌握實驗基礎、基本內容及公示形式等,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系與網絡圖,將概念與規(guī)律結合起來,實現(xiàn)地理知識點的靈活運用。
(四)培養(yǎng)學生審題能力
地理是一門抽象性強的學科,其主要特點在于將數字進行抽象表示不易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在教授地理這門學科時,要采取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全面展示所講地理現(xiàn)象的概念及其全部特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在學生熟練地掌握地理定義及全部特征之后,鼓勵他們多進行發(fā)散性的思考,比如鼓勵他們進行地理公式的再推導,以及探究此地理與相近的有何區(qū)別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習慣進行對學生正向思維的培養(yǎng),但逆向性思維卻是大大拓寬學生思考路徑的好辦法,鼓勵學生進行地理公式的再推導等方式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創(chuàng)新能力,還能在解題實踐中讓學生更加得心應手,真正靈活的掌握地理定義及其全部特征。
綜合題一般都是材料題,其中包括一部分文字敘述、若干表格或圖片材料。學生在讀題時應該學會做記號,將題中的關鍵字圈畫出來。高中地理中有很多題目,只要找準關鍵詞,根據關鍵詞便能正確而完整地解答;相反,如果對關鍵詞理解錯誤,所答內容就會答非所問。比如, “澳大利亞的人口都集中分布在本國的東南部沿海地區(qū),人口這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_____。”這道題的答案很簡單,是氣候因素和經濟因素,但有的同學卻沒有理解因素和原因的區(qū)別,往往會把答案寫成“氣候舒適、海上交通便利”,這樣雖然答題的字數較多,但顯然文不對題,答案錯誤。
三、結語
總之,地理教師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地理的學科特色并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專業(yè)知識。地理綜合題的解答能直接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更能衡量學生的綜合素質。高考本身不同于一般性的考試,作為選拔性考試,所以更具有一定難度。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讓使學生不但能掌握相關知識,還具備科學的地理思維,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地理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楊永.淺談如何提高高中地理綜合題答題效率[J].黑河教育,2018(11):28-29
[2]夏正德,陸才穩(wěn).鄉(xiāng)土認知視角的高中地理綜合思維培養(yǎng)課例研究——以“農業(yè)區(qū)位選擇”為例[J].地理教學,2018(20):36-39
[3]張妍,王向東.STEM在培養(yǎng)高中地理綜合思維中的設計策略——以人教版“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一節(jié)為例[J].地理教學,2018(17):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