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婭 楊丹紅
【摘要】伴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呼聲日高,近年來,一種名為“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悄然興起。筆者認為,小學語文課堂中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設計在課前進行細致的準備;提高課堂前半段時間教學有效性;課堂后半段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混合式學習;課堂結尾進行科學總結與評價。
【關鍵詞】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小學語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復旦大學心理系教師張學新提出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對分課堂。這是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其特點是將課堂時間的一半分配給教師,另一半分配給學生,并通過討論進行互動學習。同時,教師的教學和學生討論在時間上恰當地交錯,這樣可以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并在課后吸收。還可以更好地處理教與學的關系,使教師準確地講解,并且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消化和討論。此外,在對分課堂上,老師有引導,但并不窮盡內容,給學生留下了進一步探索的空間,可以激發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對分課堂讓教師回歸到了引導學生學習的正確位置,也大大提升了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可以隨時參與討論,學生有非常多的機會與老師溝通,互動交流大大增加。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一經提出,立即引起了教育界的關注。現如今,一些教師對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有了明顯的效果,但每個學者的想法都是有差異的。對于我而言,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似乎并不復雜,可其背后蘊藏的教育理念、心理學原理、教學和學習理論是非常豐富的,用老師們的話來說,對分課堂“基礎相似和基礎參差不齊班級均適用”“越用越覺得好”“越用越覺得必須用”。但是做到運用自如,還必須繼續研究學習和實踐。我認為,小學語文課堂中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應切實做好如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設計在課前進行細致的準備
為提升小學語文課堂中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成效,教師要把教學設計在課前進行細致的準備。如《找春天》一文,首先確立具體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會認生字,如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從而觀察、發現春天,感受春天。接著設計好具體的教學過程,如引入生活場景,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等。最后對于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動態生成也應積極預設,如提問學生在你的印象中春天是什么樣子呢,通過這節課你們都有哪些收獲,有沒有想到和找春天類似的歌曲,想象同學會怎樣回答,作為教師怎么應對,等等。小學語文教師只有把教學設計在課前進行細致準備,才能更容易地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使用,才能更好運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
二、有效提高課堂上半部分的教學效果
對分課堂僅為課堂教學的一半時間,而真正留給小學語文教師進行知識講授的時間并不多。因此,在這一時間段內,我們教師必須潛心關注,使得開展的課堂教學積極有效。例如,教學《蜘蛛開店》一課時,首先帶領同學們認識“店、蹲、寂、寞”等16個生字和會寫“店、決、定”等9個生字,會寫“飛蟲、決定、商店、木屋、圍巾、星期”等詞語。然后,對課文進行示范性朗讀,并引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最后,讓學生了解蜘蛛開了三次店:口罩店、圍巾店、襪子店,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事情并不都是一路順風的,并且經過學習,培養學生面對困難勇往直前的良好品質。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互動較多,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保證,使得課堂教學氛圍十分生動。鑒于得當的教學安排,本課的基本教學內容學生也出色地完成了。
三、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堂下半部分進行混合學習
(一)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主學習
作為教師,我們不能越俎代庖。因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我們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教學《小馬過河》一課時,由于同學們帶著學習任務,讀了課文更加知道為我們講了一件什么事,為同學們布置了這樣幾個自主學習任務:(1)自讀一至三自然段,小馬愿意幫媽媽做事嗎?(愿意)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2)想小馬為什么要過河?他遇到了什么困難?(3)小馬來到河邊,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從小馬的心理活動中體會到什么?任務布置下去后,同學們立即獨立開展自主學習。在具體的自主學習過程中,為了避免孩子們開小差,我在一旁巡邏,對于分心的學生及時提醒。同時,對于孩子們不理解的地方及時指導,預期效果非常好。
(二)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合作學習
眾所周知,好的小組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效果要比學生一個人的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們教師要合理的給學生分配學習小組,并根據小組成員的特點找出能夠擔任此組的組長,帶領大家進行深入學習,必要時還能對組員遇到的難點給出意見。例如,教學《彩虹》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合作學習,我要求學生完成:從《彩虹》一文的四個自然段中找出你所喜歡的自然段,然后有感情地讀給小組的成員聽,最后說一說自己為什么喜歡這個自然段,并舉幾個關心父母、關心家人的例子。任務布置下去后,同學們立即在小組內展開討論與交流,緊接著說出這個自然段好在哪里,把自己喜歡的理由具體分享給小組成員,小組成員給出意見,組長提出參考意見。同時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們暢所欲言,對于關心家人的案例也列舉的非常多。小組通過相互之間的學習交流后,把在本小組的合作學習成果積極展示出來。在整個合作學習中,我們教師也積極參與到學生們的交流中,與同學分享他們最喜歡的自然段和關愛案例。
(三)課堂結尾進行科學總結與評價
一堂課的結尾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精彩的結尾使學生期待著下堂課的到來,甚至對后續學習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自主學習不僅僅在課堂,還需要在課外,那課堂結尾就顯得尤其重要,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自然也并不例外。例如,在對分課堂的結尾階段,可以這樣總結和評價:“同學們,對于本次的對分課堂,大家都非常積極主動,而且做到了認真聽講。同時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表現十分出色,尤其是小明(化名)同學,平時看起來沒有那么積極主動,今天列舉的案例也非常多,同學們說他棒不棒!(棒)。那同學們以后想不想變得更棒!(想)。我很欣慰,期待同學們的下次表現。下節課我要準備兩個禮物,看看哪位同學在課堂中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表現得更好,對了,別忘了課下復習哦,下課!”無論是哪種總結和評價方法,都非常有必要在課堂結束時進行總結和評價。
四、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說明小學語文課堂中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但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我相信,只要教師理解流程背后的理念,能夠對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系統研究與實踐,從而進行不斷總結與反思,總結更多有益的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運用經驗,那么對小學語文課堂中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必將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學新.對分課堂:中國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2]邱愛梅.“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理念及其實踐[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6(3).
[3]楊淑萍,王德偉,張麗杰.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及其師生角色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
[4]張明宜.對分課堂的評析——以陳老師的對分課堂為例[J].速讀(上旬),2016(5).
[5]張霞.分層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J].課外語文(上),2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