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在蓬勃發展,對語文學科的重視也日益凸顯。小學階段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的重要養成階段,朗讀能力的提高也隨著新課改的進展而日益被重視。朗讀能力的提高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文章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能力培養問題進行分析,為大家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小學生;朗讀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6-005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045
(一)朗讀時長不夠
在新課改背景下,師生雖然對朗讀能力的認識大大提升,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越來越注重朗讀的作用,但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上依然存在諸多問題。朗讀雖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教學大綱并沒有明確要求,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語文教學時,對朗讀的重視程度不夠。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設計中,朗讀部分占時比較少,甚至經常會被其他課堂練習占據,朗讀時間無法得到保證,朗讀效果更不可能得到提高,這一情況必須改變。
(二)朗讀內容不豐富
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教學與其他教學內容同樣重要,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上也要多花心思備課,在朗讀部分教學中呈現多樣化,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情感。當前朗讀環節一般采用的都是課本內容,學生在預習時就已經讀過,所以課堂朗讀時就會興致不高。這也會導致學生不重視課堂朗讀,容易被其他感興趣的事物吸引。課堂上教師經常會在朗讀環節選擇朗讀能力較強的學生,從而加快朗讀環節的進程,進行下一階段的教學內容。雖然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加快課堂教學進程,但卻忽略了大部分學生的朗讀練習,沒有給其他學生提供朗讀平臺,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朗讀的興趣。
(一)轉變教學觀念,增加朗讀時間
要想在小學語文課堂提高朗讀能力,首先教師必須轉變對課堂朗讀環節的認識,正視課堂朗讀,重視課堂朗讀,認識到朗讀環節是語文課堂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學校也要革新教育理念,認真實踐新課改要求,培養學生多元化多發展,而不是唯成績論。學校要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要求,合理分配教學環節的時間,讓教師認真踐行新課改教育理念。
在語文課堂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創新和優化,合理分配課堂教學內容的實踐。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時間為40分鐘,依據教材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朗讀時間可以分配為5-10分鐘。在這個時間內,教師需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課文,認真體會課文中作者的情感,并把自己的情感與課文相融合,聲情并茂地朗讀。
(二)尊重學生,增加朗讀環節的趣味性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教育的客體也是教育的主體。學生是教師分析研究和施教的對象,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語文課堂教學的朗讀部分,教師也要豐富該環節的課堂設計,增加趣味性,以提升學生的朗讀興趣,使朗讀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能順利開展。
在朗讀環節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比如朗讀表演法,朗讀接力,朗讀比賽等方式豐富朗讀環節的課堂教學。以表演朗讀法為例,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理解課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和表達特色,并在朗讀過程加以表現。這種表演朗讀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人物性格,讓學生在朗讀過程體會朗讀的樂趣,以此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以小學三年級人教版《愛是什么顏色》為例,教師先將課文中的生詞、難詞進行講解標注,帶領學生齊讀一遍,讓每個學生都大聲朗讀。之后指定2名學生為醫生當小糾錯員,從旁記錄讀錯的字詞。這樣的閱讀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朗讀教學效果。
(三)引導朗讀,豐富朗讀評價
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適當引導可以啟發學生思考,開拓學生思維。在朗讀環節上,教師也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升學生朗讀方面的主觀能動性,優化朗讀評價方式。利用優美的藝術性的語言對學生的朗讀表現進行以鼓勵為主的評價,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在進行朗讀評價時,要委婉地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綜上所述,朗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要正視朗讀教學,轉變固有的教育理念,依據新課改要求實地踐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朗讀環節留下充足的時間,豐富朗讀環節的設計,培養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在朗讀評價上要委婉客觀,既能夠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又要客觀指出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1]賀靜靜.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12).
[2]屈雪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8(36).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李正明(1970.12— ),男,漢族,一級教師,甘肅武威人,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