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昌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積極推進“互聯網+”個性化教研模式是小學語文教研主動適應時代發展的積極轉變,它能為小學語文教研注入新鮮的活力。本文在闡述推進“互聯網+”個性化教研模式的意義的基礎上,提出了推進小學語文“互聯網+”個性化教研模式的策略。認為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積極推進“互聯網+”個性化教研模式,在立體化個性化教研模式中,有利于促進小學語文教研發展,不斷提升語文教研的理論高度,指導教師語文教學實踐。
【關鍵詞】“互聯網+”;個性化教研模式;語文教研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小學是學生語文學習積累與發展的起步階段,在學生終身語文學習中發揮著奠基作用。語文教師則是學生發展的引領者,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直接關系到學生語文素質發展。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們要善于借力“互聯網+”資源與技術優勢,積極推進“互聯網+”個性化教研模式,促進小學語文教研發展,為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搭建平臺,以滿足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的需求。
一、推進“互聯網+”個性化教研模式的意義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人們的認知方式與信息交互方式發生重大變化,推進“互聯網+”語文個性化教研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實現語文個性化教研模式重構,而且也推動語文教研多元互動,構建生態化教研環境。
(一)重構個性化教研模式,拓展語文教研渠道
小學語文傳統個性化教研模式下,教師教研渠道相對狹隘,主要以現場的講座、聽評課、培訓等為主要形式,單一化的個性化教研模式導致語文教研氛圍不濃,教師參與教研主動性不高。“互聯網+”個性化教研模式下,語文教研的渠道被拓寬,除了傳統個性化教研模式外,網絡教研、微個性化教研模式深受教師歡迎,語文教研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時間與空間,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實現即時、便捷的語文教研。
(二)推動多元互動,提升教師教研活力
小學語文傳統個性化教研模式下,教研互動性較低。語文教研主要以輸入信息為主,教師被動接受,講座的開設者主要進行空洞的理論灌輸,名家、專家在講座與培訓過程中往往受時間限制,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沒有足夠的時間與教師進行廣泛而深入的互動。“互聯網+”個性化教研模式下,教研平臺更加豐富,教研互動更加便捷,將有助于推動多元化互動,促進校內教師、校際教師、教師與專家、教師與名師等多元化互動,提升教師語文教研層次。
(三)構建生態環境,激發教師教研內力
良好的教研環境有助于激發語文教師參與教研的內動力,“互聯網+”個性化教研模式下,語文教研突出教師在教研中的主體地位,教研空間更加開闊,教研氛圍更加自由,教師可以自由地參與教研,發表自己的教育主張,并將日常教學中遭遇的教學問題提交到網絡教研平臺,在多元教研互動中,及時地解決教學實踐中遭遇的難題與困境,構建起生態化教研環境,釋放教師內力,激發教師教研潛能。
二、推進小學語文“互聯網+”個性化教研模式的思考與實踐
小學語文“互聯網+”個性化教研模式主要依托于網絡教研平臺,網絡平臺的豐富性將直接決定小學語文“互聯網+”個性化教研模式的多樣性,本文擬從網絡平臺視角,探索小學語文“互聯網+”個性化教研模式,促進小學語文教研發展。
(一)QQ專題動感個性化教研模式
QQ平臺是當前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信息交互方式,它具有即時、互動、便捷等優勢,“互聯網+”時代下,我們可以借助QQ平臺,引導小學語文教師開展專題動感個性化教研模式,集中圍繞語文教師日常教學中遇到的難題、典型性困惑等,開展動態化語文教研。我們可以憑借QQ平臺,以教研組、備課組等為基本形式,組建不同年級的QQ備課組群、教研組群。在語文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遇到的困惑、難題等發送到備課組,在備課組范圍內開展專題研討,集思廣益。在此基礎上,對于備課組內難以解決的問題,提交到教研組QQ群進行專題研討,集中全校語文教師的教學智慧有效突破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典型問題。QQ專題動感個性化教研模式改變了傳統個性化教研模式,沒有現場的壓抑感,教研氣氛和諧、輕松,能夠有效激發語文教師參與教研的熱情,而且教研富有針對性,緊緊圍繞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典型問題,能夠有效指導教師的語文教學實踐。QQ專題動感個性化教研模式要發揮備課組長、教研組長在網絡教研中的主導作用,對“互聯網+”模式下教研主題進行高度的提煉,及時地生成課題,促進語文教師教研升級。
(二)網絡視頻診斷個性化教研模式
“互聯網+”個性化教研模式下,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探索網絡視頻診斷個性化教研模式,改變傳統語文教學中“送教”“評課”教研模式,開展網絡視頻診斷式教研。(1)積極推動校內視頻診斷教研。在此模式下,語文教師將課堂教學實錄發送到學校教研平臺,組內教師在規定的時間內觀看課堂實錄,并進行視頻診斷,開展校內網絡評課活動。這樣不僅解決教師聽評課時間問題,也推動校內更多教師參與評課,全面提升校內評課的有效性。校內網絡視頻診斷要與傳統聽評課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互相補充,互相促進。(2)嘗試開展區域視頻診斷教研視頻會話系統為區域內視頻診斷創造了條件,我們借此與區域內的名師、專家等進行有效的教研互動,邀請區域內專家、名師等參與網絡視頻診斷教研活動。教師、名師與專家將針對語文課堂教學視頻開展聽評課活動,從而放大課堂教學中的優點,并對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行集中診斷,提出解決問題的實際方案。立體的網絡視頻診斷個性化教研模式將改變傳統聽評課個性化教研模式,使聽評課從平面向立體升級,全面拓展參與主體,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實現語文教研的靶向聽評課,深化語文聽評課的內涵。
(三)網絡社區互動個性化教研模式
據統計,博客成為第四大網絡交互方式,它具有圖文并茂優勢,并且具有無限的鏈接功能,能夠快速地鏈接其他博客或者其他教研、學習網站等,不僅具有很強的交互性,而且具有極強的滲透力,利用博客發表信息成為一種時尚,也是網絡化時代人們的一種基本生活方式。“互聯網+”模式下,我們可以基于語文教研的需要,鼓勵教師建立自己的教研博客,及時地將自己的教學主張、教育教學理論成果發布到博客上。這樣不僅能夠展示語文教師的風采與理論素養,也推動了語文教師之間的理論、實踐經驗共享,不斷提升語文教師的教研意識。為強化語文教師的教研意識,我們可以將此作為教師教研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促使教師對日常教學進行及時、有效的反思;同時,規定教師之間進行博客訪問、跟帖行為,取長補短,在鍵盤敲擊中叩響教研之聲。為進一步擴大語文教師教研視野,我們可以借助博客的鏈接功能,將學校教研博客與名師博客、專家博客等有機鏈接,從而引領教師與專家、名師對話,從名師、專家博客中汲取有益的教育理念,不斷提升、更新教研理念;條件成熟的學校,可以將教師與專家、名師結對成博友,從而構建網絡社區個性化教研模式。
總之,推進“互聯網+”個性化教研模式是小學語文教研主動適應時代發展的積極轉變,它為小學語文教研注入新鮮的活力。小學語文教師要進一步增強教研主動性,根據“互聯網+”時代的技術與資源優勢,不斷提升自身信息化意識與信息化素養,使“互聯網+”教研與傳統教研有機結合起來,在立體化個性化教研模式中,促進小學語文教研發展,不斷提升語文教研的理論高度,指導教師語文教學實踐。
參考文獻
[1]周云.“互聯網+”時代下體育網絡教研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學校體育,2017(6).
[2]吳春燕.網絡協作教研的實踐探索與反思[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