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摘 要】“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閱讀教學,讀是關鍵。因為“讀”的功能很多,語言的感知、積累、理解都要靠讀。因此,教師一定要將讀落到實處,針對一篇文章,必須讓學生先反復的閱讀,讀通、讀懂、讀熟,讀出重點、讀出情感,才能發現問題,有所感悟。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倍嫣岣哌@種綜合能力,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讀書上下功夫,讓學通過讀書,加深對文章的體驗和感悟;解。書,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評價能力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呢?下面我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課前自讀,整體感知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預習是練習閱讀過程中的重要階段。在課前,學生自覺、有步驟地進行預習,能使他們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如,我在教《落花生》這篇課文之前,先引導學生明確預習的基本要求,讀預習提示,學生弄懂了預習要求——讀,知事情。畫,重點詞、句子。然后自讀感知,學生自主參與的激情被調動起來,認識到了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便主動去閱讀課文,這樣,使學生在課前通過自讀課文,大致把握了課文的主線,整體感知了課文。
興趣是學生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生就不會視閱讀為負擔,而會主動地閱讀。閱讀教學必須從激發閱讀興趣開始,而文字畢竟比較抽象,因此,教師可從興趣入手,充分借助課文插圖、實物等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猜想、帶著向往進行閱讀,引發學生與課文對話。如學習《跳水》一文,我是這樣設計的:今天我們學習《跳水》這一課,同學們先看課文插圖(出示課文插圖),這個孩子和猴子怎么會上了桅桿呢?孩子為什么要跳水呢?這樣設置懸念,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欲望。
二、善于營造環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想象
語文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的雙邊活動,語文學習的過程,既是學生積累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更是學生體驗情感、張揚個性的過程。封閉、沉寂的教學環境只能閉鎖學生心靈,阻礙學生思維;開放、寬松的教學環境,便能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閱讀。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具、音像等手段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環境,把學生帶入課文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語文學習活動,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讓他們以特定的角色帶著情感色彩去學習,使他們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扮演角色的身份去表達。
三、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
朗讀是培養學生說話能力的最好形式之一。朗讀能使學生體會出文章的音韻美、節奏美、氣勢美,領會到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的精妙,能讓學生真正從感性上、從直覺上、從整體上去認識、占有和體驗文本,對文本進行主觀的消化吸收。在每篇課文的講解前,我總是先要求學生朗讀課文,并找出難點、佳句、重點段落,然后在分析課文時,讓學生反復朗讀,讀出味道,讀出感情,從中受到感染。
古人曰:“學貴自悟?!闭Z文教學是學生自讀、揣摩、感悟的過程。
(一)看課題引導讀
學生看了課題后,說出自己想到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有什么要問的,激發學生讀的興趣。
(二)自由讀
就是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盡情誦讀。在讀法上可以自由選擇,有感情的朗讀、分角色朗讀等。朗讀可分組進行,可全班進行,教師要給每個學生一個展示的機會,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生朗讀活動中去。
(三)檢查效果匯報讀
學生在充分練讀后,要根據自己的感悟、體會讀給同學們聽,然后師生評議,并要求其初步弄清文章的主要內容,找出重點詞、句、段,劃出優美詞句;然后,在此基礎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樣學生就會變得愛讀、想讀,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只有通過多讀,才能對課文有所感、有所悟。
四、學會探究
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讓學生親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閱讀中激勵他們智慧與潛能的發揮,從而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
(一)激發、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興趣
1.創設情景,善于提問
課堂上教師要和藹可親,更要相信學生,使學生學有信心。無論是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學生,都要積極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否認、不譏諷,并善于由淺入深地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另外,還要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聽記習慣,尊重別人發言,認真傾聽別人發言。
2.及時評價,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都樂于提問
教師對于學生提問的評價方式多種多樣,最簡單、最常見的應是鼓勵性的評語,如“你真行!”“真棒!”“你能行!”等,都將給學生無窮的自信。
(二)教給學生發現問題的方法。
1.看完題目后提出問題。
2.抓重點詞、句、段,提出問題。
3.找文章中心段提出問題。
4.營造氛圍,提出問題等。
五、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做到持之以恒
由于考試內容的限定,多數語文教師只注重字、詞、句的教學,忽視了語文教學應以學語言文字為目的。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應從低年級開始,教師要使讀的訓練貫穿始終,應重點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讀得有感情,要求背誦的要人人會背。在課堂上教師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去讀,學生讀不熟文就不開講,堅決摒棄繁瑣分析的老路,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培養學生獨特的感悟?!痹谡n堂教學中,學生的課堂交流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有機會說出自己的獨特感悟,并與同學交流,在交流中獲得發展。交流時,教師要鼓勵學生亮出自己的觀點,允許學生提出問題和師生共議,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總之,我在閱讀教學中進行了“多讀、善問、自悟”的嘗試,努力讓學生從閱讀中發現學習語文的樂趣,并能體會到一種無窮的快樂,從而使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得到了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季康平.論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2(06)
[2]張云峰.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培養[J]課外語文,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