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都用到了課堂教學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而初中物理教學也運用到了多媒體技術,通過多媒體授課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出現的一些物理現象,從而加強課本知識的鞏固和學習,通過多媒體進行物理教學,讓生活和學習緊密聯系。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初中物理教學;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6-014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137
將多媒體技術和初中物理教學有效結合,是新課改的要求,通過教學模式的改變,豐富教學課堂,讓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盡可能多地顯示出來,這樣能讓物理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味,也能讓學生有一個更直觀的物理體驗,使物理更具象化。
初中生因為受到年齡和成長方面的一些影響,相對來說,會缺乏一些耐心,對事物的觀察力也不敏感,特別是農村的學生,自身的閱歷是比較有限的,所以對于很多物理現象的解釋都是基于教材理論知識,因為課堂上無法還原這些物理現象,所以了解得比較粗略。物理教師應結合多媒體進行物理教學,可通過課前設計PPT、動畫、視頻等形式,將物理情境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進而引發思考,明晰書本上無法解答的困惑,通過多媒體形式的授課,也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神奇的物理現象產生興趣。如在“凸透鏡成像”的學習中,若單靠講解是非常抽象的,結合道具,也會使演示效果受到空間限制,從而不夠全面。而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幻燈片、照相機、放大鏡等進行情境設計,就會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成像的原理,加深學生印象。
傳統的物理上課形式是板報的方式,比較重視課堂紀律,不注重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而新課改提出了新要求,教師要能夠為學生創造合作的機會,要讓學生之間多多參與交流和溝通。而在多媒體的授課方式下,節省了很多物理做實驗的部分,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去展開合作,然后結合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完成物理知識的學習。做完后以小組的形式上交給物理教師,教師也會在課前做好整理,并通過PPT的形式展示學生的作業成果,并進行批改評價,從而達到學生合作溝通的效果。
物理是一門現象級的學科,離不開學生的主動觀察,而且要求學生有極高的觀察力,初中生的觀察力相對較弱,通過多媒體技術,就能夠有效改善這一狀況。因為多媒體技術可讓很多物理現象更直觀地表現,包括物理現象的形成、變化的過程等,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在物理課堂上,能夠更加仔細地傾聽和關注,使得物理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如,教師在進行水沸騰的實驗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觀察到沸點,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攝像技術進行投射,讓學生清晰地看到物理變化的過程,如果一遍沒觀察好,可以進行重復播放;也可以在某一個觀察階段,暫停播放,以展現實驗結果中更細節的部分,這樣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物理教學的質量。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在注重學生理論成績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也做出了要求,希望學生能夠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特別是對于物理這門科學性比較強的學科來說,要求學生能夠用所學的知識為科學服務,這就要求學生對科學技術的進步加以關心,所以在物理的授課中,靠傳統的教學方法是無法還原物理現象的,只能通過對一些理論知識講解,這使得學生并不能感知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價值。
所以,這就要求物理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在結合教材內容的前提下,多收集整理相關資料,然后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展示講解。
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振動產生聲音”時,就可以通過視頻,將生活中振動產生聲音的現象表達出來,這樣就更加讓學生理解物理對生活的重要性。但是在多媒體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也不要過度地依賴多媒體技術教學,雖然多媒體有很多功能,可以更好地幫助物理教學活動的執行,但是物理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還是以實踐為主,學校也應加大對物理實驗室的投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物理教師的帶領下,動手做實驗,體會實驗的效果,這樣將多媒體教學和實踐教學互相補充,就能讓物理教學變得更加高效。
綜上所述,如果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物理教學課堂中,再結合實踐學習,就能夠讓學生對物理現象有更清晰的認識,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也能從枯燥無聊的物理教學感受中抽離,從而提高對物理學習的興趣,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也能讓教材知識講解得更加全面,從而提升課堂效果和學生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辛榮娥.多媒體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210.
[2]吉美存.多媒體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考試周刊,2018(102):158.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馬曉遠(1981.11— ),男,漢族,甘肅民勤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小學基礎課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