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蘊含著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高校作為文化傳播的主戰場,應該讓學生接觸并體會文化有效地呼喚學生的文化意識。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過傳統文化的多個角度,提高學生的心智成熟度,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探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0-0039-01
一、當今高校在傳統文化教育上面臨的問題
1.傳統文化教育逐漸被邊緣化
一方面,高校在思想教育上更注重利益與名義的培養,導致傳統文化正在被邊緣化。另一方面,學校在對傳統文化融入課程具有主觀認知阻礙性。
2.傳統文化教育不斷被附屬化
中華傳統文化課程的缺失有諸多問題,而最大的問題在于將傳統文化視為輔助高校政治理論課教育的資源,而不是將傳統文化教育作為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1]。
3.傳統教育觀念逐步被淡薄化
學生主觀意識深層認知不足,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文化傳播方面常常具有被動性。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意義
1.有利于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體系和方法指導
當學生從被動到主動、從客體變為主體時,這就體現了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程,不僅推動了課程體系的完善,而且提高了課程方法技巧,對高校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2.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內涵和文化底蘊
讓學生主動察覺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學生感受到自己是文化的主體,才能對文化進行思辨分析,有效地審視自己在文化活動中的地位,修正自己的文化行為,文化底蘊的培養也在無形之中形成。
3.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中華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程中能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帶來的魅力,使中華文化根植于每個學生心中,這樣才能推進民族文化的創新和傳承。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則
1.找到切合點,重點融入
在傳統文化融入過程中,要注重與時代背景、認知方式等因素的適切性,必須根據課程的需要來決定內容的取舍和詳略,針對相應的側重點突出內容。
2.突出創新性,批判融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與時俱進,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與當今學生心理特征等多個方面相吻合,所以在融合與轉化過程中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提煉,從而突出當代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性。
3.發揮主體性,自覺融入
學生在課程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學生真正地融入其中,教師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
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1.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在課堂教學中的融合
傳統的課程模式是以教材知識為本體,思想政治教師應該從“教本”向“學本”概念意識轉變。
2.加強中華傳統文化在校園文化中的作用
高校校園文化是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培養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2]。學生通過校園文化活動,從中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用自己最熟悉的場景,抒發真情實感,進而使高校學生有充分的興趣參與其中并融入集體活動。
3.發揮中華傳統文化在新媒體信息傳導中的優勢
伴隨著文化傳播的多元化,新媒體信息傳導也越來越成為主導,讓學生主動感受傳統文化,培養高校學生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體的文化交流等,進而將新媒體信息傳導的優勢作用充分的實現,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從根本上實現。
參考文獻:
[1]馬瑞,劉姍姍.關于高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J].教師教育論壇,2010(3):24-27.
[2]寇建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路徑[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11).
作者簡介:劉奕含(1991—),女,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