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娟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思想水平的不斷進步,當前農村學校中的生額出現了明顯的減少,這使得小班額的優缺點逐漸凸現出來,更使因材施教的落實成為可能。因此,本文從充分了解學生個性與學情;合理進行顯性與隱性分層;評價過程與內容因人而異三方面對如何落實因材施教,提高小班額教學實效性展開了探討,以期能夠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 小班額 農村教學 因材施教
【課題】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農村小學小班額數學課堂全體參與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16】GHB0873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1-0184-02
眾所周知,小學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主要學科,對于小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和數學基礎的奠定具有重要所用。但是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不容樂觀,農村由于受到家庭環境和學習環境的影響,導致他們在學習中的差異性明顯。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理應根據小班額的特點運用新型的教學手段與方法來真正落實因材施教,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實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進步。而以下,便是對此的一些看法與實踐。
一、充分了解學生個性與學情
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個性和學情,以便于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來進行因材施教。如果教師對學生不甚了解,那么又何談因材施教?因此,教師在日常生活與教學中要積極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共性與個性差異,并根據自己掌握的學生情況選擇相對應的教學方法,以滿足小班額學生的基本學習需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選用建立檔案的方式來記錄學生的進步情況,從而真正發揮出因材施教的優勢,有效提高教學實效性。
為了能夠落實因材施教,我通常會在課堂教學中觀察學生對問題的解答情況,以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了解學生的問題主要出在哪里。在課下的時間,我主要通過與學生進行交流來了解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看法,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點所在。同時,為了能夠對學生有一個直觀性的認識,我還為學生制定了一份小檔案,檔案記錄了學生的基本情況,并對如何提高每一位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提出了適當的方案。通過這種前提性的準備,我在落實因材施教的過程中便更加方便、有效,從而幫助學生在掌握基本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促進了自身綜合能力的發展。
二、合理進行顯性與隱性分層
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決定了教師要想實現因材施教就應該適當的對學生進行分層。但是,分層也要講究方法,倘若方法不對,極易使教學結果與教學目標背道而馳。顯性分層是指教師根據班級和學生的學情所進行的分層,這種分層方式有利有弊,利在于教師的介入能夠提高教學有效性,弊在于容易加重學困生的心理負擔。隱性教學是讓學生根據自己情況自主選擇層次性的問題和內容,這對于維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其學習興趣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容易使學生產生固化思維,不敢勇于嘗試。所以,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選擇。
顯性分層與隱性分層各有其優缺點,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的安排。以“認識鐘表”的教學過程為例,為了使學生能夠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學會看整時,我在教學中極為重視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以發揮出因材施教的優勢,提高小班額教學實效性。考慮到小學生對鐘表的認識趨于兩極化,所以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我根據該課的難度為學生設計了兩種不同程度的問題鏈,一個是利用實物鐘表進行循序漸進的了解,一個是直接對其展開復習和訓練,兩種問題學生自主進行選擇。顯然,這一隱性分層的方式不僅不會造成學生之間互相拖累或知難而退等問題,還能夠在最大程度促進全體學生的進步。
三、評價過程與內容因人而異
教學評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起到了鞏固與提高的作用,但是不同的人所能接受的評價方式也有所差異,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能力,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選擇不同的評價方式與內容。考慮到學生在思想與性格方面的差異性,教師更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以保證學生能夠保持一個好的心性,不驕不躁,不自負不自卑。唯有如此落實因材施教,才能在循序漸進中提高小學數學教學實效性。
因材施教不僅表現在教學過程中,還體現在教學評價中。在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的過程中,為了利用評價增強小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能夠了解自身的問題的前提下進行改進,我通常會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選擇不同的評價方式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一些掌握較快的學生我通常會給予學生以認同,鼓勵他們再接再厲;針對一些數學能力較差的學生我通常會告訴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所在,并引導他們進行循序漸進的學習,使他們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學習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從而使學生有效掌握了100以內的數的認識,促進了小班額教學質量的提升。
總之,因材施教這一方法的應用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與進步,從而提高小班額的教學實效性。因此,作為當代教師更應該充分認識小學生的差異性特征,并對其展開針對性教學,以縮短學生之間的差距,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廖振俊.小學數學教學如何體現因材施教[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1).
[2]張翠萍.淺談農村小學小班額下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