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麗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目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注重學生的創造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以及學科整合能力的培養,思維導圖在這方面顯示出它的作用。思維導圖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它可以幫助解決問題;可以把復雜的知識清晰化;可以幫助記憶……
【關鍵詞】思維導圖 小學數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2-0186-01
一、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中應用的意義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它有效地把思維用圖形和關鍵詞的形式呈現出來。它簡單有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目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注重學生的創造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以及學科整合能力的培養。思維導圖在這方面顯示出它的強大優勢。首先,思維導圖是一種發散性思維。其次,思維導圖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在畫思維導圖時要先找出問題(確立思維導圖的主題),再拆解問題(發散思維導圖的層級),然后試著去回答被拆解的問題(提煉關鍵詞),在這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中不斷發散思考,層層深入,直到逼近答案,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出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后,思維導圖具有強大的記憶功能。因為“思維導圖”強調“圖像記憶”和“自由發散聯想”,對于抽象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圖像記憶”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把知識記住”的效率。因此,許多學科都應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記憶”。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
1.利用思維導圖的雙泡圖形式對易混淆的事物進行分析。找到兩種事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數學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例如長方形和正方形(圖一)。
2.利用思維導圖的樹狀圖形式對事物進行分類。例如角的分類:銳角、鈍角、直角;四邊形的分類:平行四邊形、梯形、任意四邊形(圖二)。
3.利用思維導圖對知識進行梳理。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思維形象化的方法。放射性發散思考是人類大腦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個中心點向外發散出成若干個關節點,每個點代表與中心主題的連結,而每個連結又可以成為另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發散出若干個點,展現出放射性立體結構,而這些點的連結可以視為你的記憶。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學科中的知識點立體的直觀的把它呈現出來,這種呈現便于學生的記憶。
在學習“分數大小比較”時我們累計了許多種比較的方法,下面是兩位學生創作的思維導圖(圖三、圖四)。
通過這兩張思維導圖既可以看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思維導圖把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
思維導圖既然是工具,就應該應用在各個領域當中。希望通過在數學領域的初步應用,可以使學生擴展到在各學科上的應用,終身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