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探究性教與學中,學生由死記硬背到動腦思考、探究問題,實現了主動學習。這樣的教學對于教師來說又提出了什么樣的要求?本文對這些問題做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探究性教與學;小組合作;培養創新人才
由于學生各自文化空間、家庭氛圍、文化基礎、思維方式有差異,學生的學習活動理論上應當是人人有特點、個個有方法的生動有趣的過程,不僅要從老師那兒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能力、健全人格、肩負責任、塑造形象、有所作為。可是我們的課堂教學方式有時流于形式,有時粗暴灌輸,學生的學習基本上是聽講——記憶——練習,再現教師傳授的知識,從懂到會到對到美是師生共同追求的歸宿,其終極目標體現在如何準確無誤地把老師講的、學生學的答在試卷上,能得到高分。在這種教與學的方式下,教師很少顧及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只是傳授學生知識,而“探究性的教與學”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上面的問題,但在“探究性的教與學”的方式下,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對待和研究。
一、 小組合作是課堂裝飾嗎?
(一) 有的教師在課堂上片面追求用小組合作形式,課前對小組合作沒有進行細致思考、精心設計和認真準備,對本堂課學習目標,重難點突破,教學過程沒有把握到位,對出現的課堂生成問題的時機或課堂突發事件沒有課前預判,就倉促討論。甚至一個幾乎沒有多少討論價值的問題,也要進行小組討論。這樣就導致轟轟烈烈走過場,真真實實假合作。再加上有時把控不住時間,部分學生還沒進入討論狀態,小組合作學習就在教師的要求下結束了;或者小組合作無限超時,教師駕馭不了,成為脫韁的野馬。
(二) 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身份定位不準,不是一個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建設者,而是一個霸道總裁,控制約束學生思維,自己在縱情表演,使小組合作成為被動式的一言堂。其實“探究性的教與學”,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式教與學,其目的是活躍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能拘泥于常規形式。如就某一節課的教學,可以先布置任務給一組學生,所有學生都要有課前準備,任務組學生課前認真自學,并用課件把小組課前充分合作準備的一些問題在課中展示出來,供其余組的學生共同參與完成,其余組的學生在討論完成的過程中再生成一些新問題全組再討論,教師對學生易錯點、疏漏處提出質疑,并進行有力、有法、有序、有情的指導,進一步引導學生再討論。這樣的小組合作形式,師生都會產生愉悅心境,尤其會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的合作師生才能有積極探索、敏銳觀察、牢固記憶和豐富聯想;才能使學生積極努力改進知識錯漏、學習方法、聽課效果,并且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去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二、 “探究性的教與學”是最好的嗎?
教師在教學中有時會片面甚至過于重視新的教與學方式,忽視或者拋棄傳統的教與學方式。其實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把頭腦中儲存的知識提供給學生,學生再把知識儲存到自己的大腦中,對于一些基本知識的掌握是有重要作用的。任何學習都是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的,有時死記硬背和重復訓練也是需要的。其實,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的教與學才是教師和學生應該考慮的問題。
三、 “探究性的教與學”能培養學生的“四基”和“四能”嗎?
培養學生的“四基”和“四能”是新課程的一種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不能孤立地、人為機械地處理“四基”和“四能”。曾有一個事例,一個班級正好上英語直接引語和間引語課,英語張老師剛走到班級門外,忽然聽到一個學生王明在教室里罵他說:“張老師是一條狗。”。張老師在教室門口聽到了,但故作不知地,停了一會走進課堂,說,“今天我們來改一個句子:Li Ming said teacher Wang is a dog.誰能加一些標點符號,把這句話的意思改反掉?”,思考了一會,老師有意提問了一個同學,沒答出來。接著提問王明,王明由于心虛,也沒回答上來。張老師說:“你們看,老師是這樣改的,”。“Li Ming,”said teacher Wang,“is a dog”.同學們都笑了,王明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學到了知識,受到了教育。老師接著說“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不過我們千萬不要學習句中的這位李明同學噢”。你看,只有“四基”和“四能”融為一體,威力才是無窮的,才是有血有肉的。
四、 “探究性的教與學”能促進有效教學嗎
有效教學就是有效地教和有效地學,前提在于教師,但對有效性的檢驗要從學生入手,要看學生學習的效果,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思維、興趣拓展的深度和廣度。簡而言之,有效就是學習有效果,是教與學雙方共同努力的成果。算一算這道題:“90%×90%×90%×90%×90%=?”約59%。也就是說滿足每堂課教學內容的90%被90%的學生學會了,滿足每一次練習90%的學生做對了,滿足每一單元的知識點90%學生理解了,滿足每一次測試90%的學生優良了,那么結果就是這不及格的59%,如果上述各方面都達到99.8%,就能實現“99.8%×99.8%×99.8%×99.8%×99.8%”=99%的有效教學。所以我們提倡課堂教學要貫穿“探究性的教與學”的本質,而不是形式。切記不能探而不究、究而不深、深而不融、融而不通、通而不悟、悟而不用。
給學生一個時間、空間、問題、困難,讓他們自己去思考、翱翔、探索并解決;
給學生一些情境、沖突、心胸、天地,讓他們自己去演繹、延伸、合作與享受。
加拿大人戈培爾說過:“無論設立的目標看上去如何遙遠,……,即使是一個小小的變遷,只要它是朝著正確的方向發生的,就比方向錯誤的變遷乃至無方向的變遷更具有積極意義。”不管什么樣的教與學方式,都要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以知識碰撞、情感交流、人性升華為抓手,以造就一大批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高素質的拔尖創新人才為宗旨。
讓探究之樹常青,讓探究之趣常新,讓探究之路常行。
參考文獻:
[1]郭占榮.如何提高學生探究性學習數學的實效性[J].科技信息,2012(11).
作者簡介:
李克強,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樹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