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有不少初中數學教師將教材中的閱讀材料當成是附加知識,并不夠重視這部分內容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但是在新課改深化發展的背景之下,閱讀材料對初中數學教學的積極促進作用愈發被突顯了出來,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合理地利用閱讀材料來優化教學過程,以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閱讀材料;有效教學
閱讀材料在數學教材中占據著一定的地位,將其滲透在數學課堂上,可以為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而提供有效的教學資源。換句話說,閱讀材料是教材內容的外延和拓展,可起到豐富數學教學內容的重要作用。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注重挖掘閱讀材料的教學價值,并對其進行合理的利用,使其發揮出應有的教學功能與作用。
一、 初中數學閱讀材料開發利用的重要性
在浙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中,閱讀材料占據著不小的比重,有的閱讀材料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史料性,還突顯了知識性與教育性的特點,它是教材內容的一種有效補充,要求數學教師對閱讀材料的開發與利用給予足夠的重視。
首先,初中數學教師在實際數學教學過程中合理地處理好閱讀材料,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材料內容的時候有效拓展自身的數學知識視野。這對學生而言,從閱讀材料中汲取的知識可以很好地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其次,初中數學教師充分解讀閱讀材料的外延內涵,可以提高數學教學內容的深廣度,不僅有利于構建一個具有濃郁數學閱讀氛圍的高效數學課堂,還有利于調動學生對閱讀材料的閱讀、探索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到閱讀材料的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更有利于學生通過閱讀材料的學習而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最后,初中數學教師將閱讀材料這部分內容貫徹落實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新課改與數學課程標準已經明確倡導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為此,教師要加強閱讀材料的運用,讓學生有效地閱讀數學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從中汲取有效的數學知識,達到“閱讀材料”這個數學教材板塊的教學目的。
二、 浙教版初中數學閱讀材料開發利用的有效方式
(一) 將閱讀材料與課內知識相聯系
閱讀材料是教材內容的一種外延與拓展,因此其與課內知識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初中數學教師若是能夠將閱讀材料與課內知識進行有機的聯系,則可幫助學生科學地鞏固新學的數學知識點,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學生的數學知識視野。因此,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數學發展這一角度出發,在教學時間充足的前提下,組織學生對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進行閱讀,引導學生根據教學內容與閱讀材料內容展開進一步的拓展性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內化效率,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體系建構能力。
例如在浙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中有《機會均等》這一閱讀材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事件可能性大小”這一課的學習之后,對上述閱讀材料進行有效的閱讀,讓學生根據“事件可能性大小”的重要知識點,結合閱讀材料中“機會均等”的內容,展開拓展性的學習。為了提高這一閱讀材料在數學課堂上的運用效果,教師可以創設一個有效的游戲問題情境:“準備好22粒小石子,在游戲過程中,雙方輪流拿小石子,每次只可以拿一粒或者兩粒小石子,在規定某一方先拿的情況下,若是哪一方拿到最后的一粒小石子,則意味著這一方輸了,請問這個游戲是否公平?這一游戲公平是否和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存在聯系?”這樣的游戲活動雖然簡單,但是卻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并感悟游戲公平的本質含義,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這一部分數學內容的學習積極性。
(二) 通過閱讀材料發揮數學史的教育作用
當前新課改愈發重視數學史在數學課堂上的滲透與運用,在浙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中的一些閱讀材料可以說是數學史,教師可以抓住閱讀材料的這一特征來充分發揮數學史的教育作用,讓學生在數學史的熏陶之下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
比如在浙教版初中數學的“圓周率π”這一閱讀材料的教學中,學生能夠在閱讀這一材料內容的時候,了解到祖沖之、劉徽等古代數學家與圓周率之間的數學發展史,讓學生從中了解曲與直的辯證關系,這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科學探索精神,又能夠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使其從計算π的數學方法與解題思路之中聯想到新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
又比如在“勾股定理”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從勾股定理到圖形面積關系拓展》這一材料內容,讓學生從中了解勾股定理和圖形面積之間存在的關系,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勾股定理這部分數學知識的認知能力,并引發學生的更深思考。尤其是這一材料內容中給出了當圖形為正三角形時的數學證明過程與數學猜想,可以激發學生的動手意識與探索意識,希望可以證明猜想,并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三) 通過閱讀材料教學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在浙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中,有一些閱讀材料內容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可以幫助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應用意識,并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因此,教師要依托于浙教版初中數學教材,將培養初中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貫徹落實在閱讀材料環節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學會解決具有實際意義的數學問題,逐漸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生活離不開圓”這一閱讀材料,讓學生了解到在周長相等的封閉曲線中,以圓這一圖形的面積最大。在實際生活中自來水管和搪瓷杯等等都可以制作成為圓柱形,以增強其抗壓力。生活中常見的拱形門與屋頂等等都采用了半圓形這一圖形形狀來進行制作,學生在閱讀“生活離不開圓”這一閱讀材料的過程中,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并且促使學生學會使用現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實際的數學問題,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用性,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最終可保障數學教學獲得實際成效。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依托于浙教版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內容來展開高效的數學閱讀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充分合理地利用教材中的閱讀材料來推進自身的數學學習進程,并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和數學素養等等,以實現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其琛,高興平.教材中“閱讀材料”的教學價值與使用策略——以浙教版初中數學教材為例[J].初中數學教與學,2019(6):1-2.
[2]陳德前.淺談初中數學教材中閱讀材料的運用[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8(5):58-63.
[3]林天足.初中數學教材中閱讀材料的作用之我見[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4):148.
作者簡介:
施玲玲,浙江省寧波市,浙江省寧波市慈溪陽光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