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嵐


【摘 要】本文針對中職茶藝禮儀課程傳統教學模式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實踐、不符合中職學生個性特點等問題,提出在茶藝禮儀課程中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型,通過課前、課堂、課后三階段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分析應用效果及存在的不足,為下一步的實踐活動提供改進方向。
【關鍵詞】中職學校 翻轉課堂 茶藝禮儀課程 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5B-0032-03
翻轉課堂是一種有別于傳統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它將傳統教學的“課堂知識傳授”與“課外知識內化”進行顛倒,通過課前和課下的自主學習,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內容,再通過課堂上的小組互動式學習、討論等過程,加強對課前自主學習知識進行補充,能夠較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本文探討在中職學校茶藝禮儀課程中應用翻轉課堂教學,并分析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效果。
一、翻轉課堂模式在中職茶藝禮儀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一)中職茶藝禮儀傳統教學存在問題。當前,中職茶藝禮儀教學普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而從茶藝禮儀課程特點及中職學生學情來看,茶藝禮儀課程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存在以下問題。
1.傳統教學模式不符合茶藝禮儀課程特點。(1)茶藝禮儀課程不屬于專業必修課,由于多年應試教育養成的習慣,大多學生在學習中以“考試成績”為驅動,在心理上人為劃分各科目的重要性。茶藝禮儀課程通常屬于選修課,考核方式為考查,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重視程度不足,學習積極性不高。(2)茶藝禮儀課程需要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茶藝禮儀課程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要求較高,尤其是當中的一些行為、規范等,需要大量直觀性強的演示方法來完成教學,并且需要學生反復觀看及跟做。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需把時間、精力放在完成知識點的講授上,并需占用課堂時間進行演示,不管是用視頻、圖片來示范,學生在課堂上只能一次性觀看,學生較難進行跟做。在完成課堂教學后,學生的“知識內化”過程缺乏指導,導致無法取得好的效果。
2.傳統教學模式不符合中職學生特點。(1)中職學生大多為義務教育階段的不適應者。現階段,選擇進入中職學校就讀的學生大多不適應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方式,尤其厭倦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被動接受,角色定位錯誤,學習的參與度不足,使得教與學兩者脫節,嚴重影響教學效果。(2)中職學生是互聯網時代的活躍者,雖然在義務教育階段,他們成績落后,但這與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無法幫助他們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有關。中職學生生于互聯網時代,年輕而活躍,樂于接受新事物,對于網絡化、信息化的教學方法較易接受。
(二)翻轉課堂模式能解決中職茶藝禮儀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理由如下:
1.翻轉課堂模式符合茶藝禮儀課程特點。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生成為學習的中心,改變了死板沉悶的課堂氣氛,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得以體現,不再“唯成績論”。同時,學習時間得以延展,并且可靈活支配。學生可以反復觀看視頻、圖片等學習資料,反復跟做。不但可以選擇較佳狀態時間進行學習,還可以根據自身學習特點,安排學習順序,對掌握不足的部分進行更多次的重復,放慢看不清的動作,定格相關細節。
2.翻轉課堂模式符合中職學生特點。翻轉課堂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學的網絡化和信息化,教學資料更為豐富、生動、有趣。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在教學當中的主體地位,有效改變了學生對于教師單向傳授的厭倦情緒。
二、翻轉課堂在中職茶藝禮儀教學的應用實踐
(一)中職茶藝禮儀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根據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解,結合任務驅動理念,構建茶藝禮儀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如圖 1 所示。該教學模型主要包括課前、課堂、課后三個階段學生與教師的不同活動安排。
(二)中職茶藝禮儀課程翻轉課堂教學實施。本次教學實施的對象為 2017 級酒店專業的學生,他們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信息獲取能力,能較熟練地使用 Word、Power Point 等軟件。但自學能力、協作能力、溝通表達能力較弱。班級共有 37 名學生,將學生分成 6 組(其中一組 7 人),要求學生選出組長,共同學習,共同完成任務。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1.課前。老師制作學習任務單(見表 1 )及教學課件、學生自評表(見表 2)等,上傳網絡供學生自學。學生閱讀學習任務后,按任務單指引進行自學,通過觀看課件的理論要點、動畫、視頻,完成學習,并分組完成任務單中指定任務。在這一階段,老師應密切關注學生活動情況,了解學生學習進度,指導學生分組及分工,掌握學生任務準備情況。
在課前的學習過程中,事先安排的分組任務成了主要的學習推動,并起到了學習效果檢驗的作用,而學生自學能力較弱、不善于團隊協作的缺點得以暴露。如第一組學生在制作PPT過程中,對于內容選擇、制作風格方面,組內爭議較大,在請求教師介入的情況下才得以較好解決。PPT 制作技術方面,也較多的請教了教師。其他組在任務準備的過程中,也或多或少的需要教師的參與,才能順利完成。當然,這除了暴露學生缺點外,恰恰也使學生通過這一學習、協作過程提高相應能力。
2.課堂。在課堂上,首先各小組展示小組任務,教師進行點評。第一組學生的 PPT 制作較好,但負責演示、講解的同學較為緊張,語速較快,且講解過程中眼睛不敢直視聽眾。其他組同學表現較好,展示的動作基本符合規范,并能注意到相關細節,但還不夠大方得體,還有較大進步空間。
展示完成后,學生進行熱烈的討論,有些學生能準確指出展示的同學存在的問題或錯誤。討論結束后,教師隨機抽取了幾位學生進行本次課程主要知識的問答,被抽到的學生都基本回答正確,只是語言組織上有些許問題。最后教師對課前、課堂學習情況進行小結,指出課前學習過程中個別同學積極性不足,未體現小組共同學習的相互監督、相互促進作用,小組協作能力有待加強,個人自學能力有待提高;指出課堂展示時,有些同學因為緊張未能充分展示準備好的東西,個別同學不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等,并對本次學習的重點及難點進行歸納總結。
3.課后。學生按發放的學習自評表進行自評,第一項理論學習部分,較多學生自評等級為一般,其余部分,較多學生自評良好。教師對本次教學得失進行了總結。在此基礎,學生繼續進行鞏固學習或提高學習,老師提供拓展學習資料及相應指導。
三、翻轉課堂在中職茶藝禮儀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一)取得的成效。具體表現如下:
1.課堂氣氛活躍。以往的課堂教學比較沉悶,老師在講臺上講課,不少學生在課桌下玩手機,有的學生在睡覺,只有少數學生能認真聽課。應用翻轉課堂教學后,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不再去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分組展示時,大家認真觀摩,與自己的學習和理解相互印證,討論時各抒己見,氣氛熱烈。
2.教學目標達成度高。通過學生的自評、展示過程中的表現,可以看到課前制定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大多數同學的操作準確,對于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較高。
3.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學生通過自學,提高了自學能力;通過分組完成任務,提高了團隊協作能力;通過準備PPT,提高了對知識的總結提煉能力、PPT 制作能力;通過展示,提高了表達能力;通過討論,提高了溝通能力。
(二)存在的不足。具體表現如下:
1.學生自我學習的效果有待提高。學生在小學、初中形成的固有學習習慣不易打破,需要時間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在課前學習階段,學生自我學習的效果不夠理想,本次實踐中,老師參與了課前學習階段對學生學習的監督、鼓勵與指導,才保證了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今后將更為細化學習任務,促進合作學習,培養學習習慣。
2.老師綜合素養有待提高。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于老師綜合素養要求極高,老師要提供合理、有效、能激發學生自我學習興趣的教學資料。過去的課堂上,老師只要把事先準備好的東西講完就行了,但在相對自由的課堂上,老師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應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各種問題,還要具備足夠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把控能力。因此,老師應當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還應不斷實踐,提高綜合能力。
3.評價機制有待改進。相對傳統教學模式,本次實踐的評價機制有所改進,但對于學生學習過程的表現評價不足,應補充過程記錄及評價部分。盡可能更全面、更完整、更準確地對學生學習全過程及學習效果進行評價。
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對于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職業教育傳統教學模式存在不少弊端,推進教學改革是大勢所趨,而信息技術的進步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技術保證。在中職茶藝禮儀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證明其對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著明顯的效果,這堅定了筆者繼續學習、繼續實踐、繼續改進的決心。而本次實踐中發現的問題,也正是今后的實踐活動需要改進的地方。
【參考文獻】
[1]羅惠娟.基于SPOC的中職茶藝課程翻轉課堂實踐研究[J].廣西教育,2018(7)
[2]羅惠娟.翻轉課堂在中職茶藝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西部素質教育,2018(9)
[3]陳曉慶.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服務禮儀課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職業,2016(17)
[4]詹 琳.關于《現代禮儀》課堂教學的思考—— 淺談“翻轉課堂”教學在《現代禮儀》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亞太教育,2016(12)
[5]陽 娟.淺談《商務禮儀》教學方法改革—— 以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為例[J].中國市場,2016(14)
[6]夏遠利,劉勝勇.基于混合學習的翻轉課堂教學應用探索——以商務禮儀課程“職業妝”教學為例[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5(4)
[7]金照娣.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服務禮儀教學中的實踐研究——以“蹲姿禮儀”課堂教學為例[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5(4)
[8]王鳳毛.商務禮儀教學中翻轉課堂式教學方法的應用[J].才智,2013(26)
[9]顧小東.論依托茶藝活動培養中職學生禮儀素養的策略[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7(3)
【基金項目】2017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職專業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構建與應用——以《茶藝》課程為例”(GXZZJG2017B262)。
【作者簡介】蘭 嵐(1984— ),女,壯族,廣西來賓人,廣西第一工業學校講師,研究方向: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