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艷云
【摘 要】本文基于“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有利于實現理論與實踐雙向融合的優勢,結合《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的理論教學及實踐訓練的要求和特點,論述由淺入深逐步引導、理論與實踐齊頭并進、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等策略,旨在通過一體化教學教透知識要點、學好基礎知識、做好技能實訓,切實提高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的教學實效。
【關鍵詞】一體化教學 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5B-0159-02
《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是一門相對成熟的課程,是電子技術專業必須學習的課程之一,其既注重理論的學習,又重視實踐技能的操作培訓,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將理論和實踐相互融合,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全面地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一、《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實行一體化教學的意義
對于《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來說,采用一體化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所謂的“一體化教學”,從教學內容來說就是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之間相互滲透、一體化展開,從教學方法方面來談就是“教、學、做”的一體化。一方面讓學生深刻地理解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又能借助所學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操作,掌握實踐技能,用理論知識去指導實踐,同時又通過實踐去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應用,以此來達到一體化高效教學的目標。一體化教學是科學的教學模式,符合教學規律與學生的認知規律,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雙向融合,改進了單一側重教學帶來的弊端,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而《電子基礎與技能》課程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程,其中電子基礎主要是理論基礎知識,是理論學習部分,技能則注重實踐操作與技能的訓練,二者相互結合構建成《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基于此課程的特點適合采用一體化教學模式,也就是將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相結合、一體化展開,讓學生先深入地理解理論知識,再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下進行實踐技能的操作與訓練,在這一過程中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又能科學、準確地進行實踐操作訓練,這就是《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同時,一體化教學模式也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發展與完善,傳統的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踐技能訓練分離開來,這樣學生往往無法得到全面的訓練,特別是在實踐操作過程中也相對糊涂,在某種程度上偏離了學科教學的內涵和意義,一體化教學則有效地彌補了其中的不足,提高了教學效率,能夠帶來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一體化教學在《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一)由淺入深逐步引導,在一體化中教透知識要點
《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具有十分明顯的實踐性和理論性,其中理論部分略顯復雜、抽象,實踐部分則更加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然而實踐訓練必須有特定的實訓空間、操作場地,實踐場地的建設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還需要教師掌握足夠的實踐技能,對此可以嘗試把教室和實訓場地相結合,讓學生先從簡單的生活中普通的小電氣入手進行操作,再逐步轉向復雜的電路系統的操作,通過由淺入深的方式來逐步教學和引導。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借助多種現代化教學設備和手段,輔助學生的實踐教學,為學生模擬一個看似真實的實訓場地,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所需知識。
例如:教師可以盡可能多地利用多媒體設備、計算機、手機等為學生模擬一個看似真實的實訓場地,先從一些簡單的電器設備入手,如手機的線路板以及內部電子元件等,讓學生通過拆裝手機中的線路板明確實用電路的連接方法,并向學生呈現各類電子器件、元件、電路板等,帶領學生一邊操作、一邊提出有建設性的問題,讓學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學生通過參照實物能夠從中有所收獲,也能更加深入、細致地理解各個元件設備的運行模式,加深對電子技術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整個過程中學生伴隨著對知識的感性理解,能從理性的角度來深入剖析,有效降低了理論知識的難度。通過實物操作以后,學生能夠更好地化解理論知識中的難題,同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也都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多種現代化教學設備,如多媒體、計算機等都能將靜態、抽象的理論變成生動、簡單、易懂的實物,學生能從簡單的畫面中理解其中的電子技術知識。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對電子技術的熱愛,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資源,將一切可利用的條件調動起來,為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實訓場景,使學生接受最大程度的實訓訓練,以此來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理論與實踐齊頭并進,在一體化中學好基礎知識
在整個電子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屬于相對基礎又十分重要的課程,其兼具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索雙重屬性,需要學生既要理解理論知識,又要加強實踐技能的訓練,對此需要創新性地運用課本,加強不同教學資源之間的整合與應用。
例如:元器件這部分內容,不能局限于元件、器件的內部剖析,還要延伸至外部分析與實踐應用,主要從實用角度入手,適度地科學取舍,如略掉模電環節,重視數電環節。教師可以嘗試選擇理論教學與實踐練習同步進行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如教師可以在課上初步講授各個電子元件的工作原理、組配方式、裝配模式等,隨之讓學生動手實踐操作,并在動手過程中分析不同電子元件的運行原理,期間學生可以隨時向教師提出問題,從而達到學生獨立操作、獨立思考的目的,學生的雙手和大腦都得到了鍛煉。在此基礎上督促學生提前預習再聽講,使學生更深刻地掌握知識,如在 OTL 功效放電路裝配過程中,不妨先讓學生自我檢測各個放大管的基極、靜態電壓值、集電極等來全面剖析三極管的運行模式,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三極管放大模式下、飽和模式下的偏置電壓需要,教師再從中總結、測試并及時給出評價。對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必須給予關注,而且要及時地給出積極的評價,讓學生找到自信心,同時促進學生間的交流與互動,引導學生深入地剖析問題,從而深化對問題的理解。經過這樣一邊理論分析、一邊實踐訓練的方式學生能夠大有收獲,在不斷的學習、分析與總結中自我改進、自我優化,經歷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過程,學生能一邊學習、一邊總結經驗和教訓,逐漸地將知識融入自己的腦海、掌握所需的實踐技能。
(三)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在一體化中做好技能實訓
由于學校的客觀條件有限,學生在實際的實訓過程中難以接受到最到位、最全面的訓練。學校不妨嘗試同當地的電子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來彌補實訓不足的短板,解決學生客觀操作不到位的問題。學校可以充分地利用電子企業生產加工或技術部的客觀實訓環境來調整課程體系,如將課程分成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程設置,學生一周在學校內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接下來的一周深入工廠,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帶領學生直接深入電子企業和工廠在最前線掌握相關的電子技術,身臨其境地操作并體會每一項技術。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得到充分的實踐操作訓練,而且也能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企業也可以利用學生這一人力資源群體來完成部分簡單的生產、加工等工作,企業自身節省了生產成本,達到雙方互助、合作共贏的效果。
例如:電子元件、器件等的一體化教學既要重視理論的傳授,又要緊隨實際發展,訓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對此,教師可以在校內課堂為學生講解各類電子元件的概念、原理與參數、計算公式等,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理論知識之后,再轉向企業,在企業內部參與實訓,從而逐步掌握各類電子器件的使用方式、調試方法與維修技術等。
隨著教學進度的進展,教師會發現電子設備不斷更新、不斷發展,學校內部的實訓配備無法跟隨發展腳步,各種設施、設備等也難以達標,此時最關鍵的就是要利用好校企合作制度,充分利用實訓企業所提供的條件。
又如:在學習穩定電壓的相關原理時,不妨組織學生自行動手操作,具體操作訓練內容包括:整流濾波、穩壓電路的設計與設置。通過組織學生設計電路、調試電壓則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學生能帶著興趣來設計出一套穩壓電源成品;而且經過不斷的試驗、測試與學習,學生能更加熟練地操作萬用表,進而掌握檢測整流電路,明確其輸出電壓是否和實際相符,從中測試出電路系統的靜態電流、動態電流等的變化規律。這樣學生既能更為深入、牢固地理解理論知識,也能科學、高效地完成實訓操作。
總而言之,一體化教學強調理論學習與實踐技能訓練的相互融合、相互滲透,要充分地運用一體化教學模式,提高《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教學效率,讓學生在理論知識的科學指導下展開實踐操作,有效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從而達到課程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黃 驚.中職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實訓一體化教學模式實踐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8(20)
[2]王忠海.中職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J].現代職業教育,2018(2)
[3]黃 利.提升中職電子技術專業教學質量的三種策略[J].廣西教育,2017(2)
[4]喻獻云.提高中職學校電子技術應用 專業學習的策略[J].廣西教育,2014(46)
【基金項目】2016 年度南寧市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一體化教學在《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