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霞 徐碧英
摘 要: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家庭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了新的突破,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以阿壩州為例,當地家庭教育內容單一、教育方式簡單以及家庭教育趨向功利化等問題突出。此研究旨在深入調研少數民族地區(阿壩州)家庭教育現狀,通過剖析現狀,挖掘其中的閃光點,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及對策。希望此研究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少數民族地區的家庭教育,以進一步優化當地家庭教育理念,讓家庭教育在孩子成人成才中更好地發揮作用,為學校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以此推動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繁榮和發展。
關鍵詞:少數民族;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理念
一、引言
家庭教育是整個社會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基礎性的作用,亦是兒童接受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起點;對國家、社會而言縮小地區差異,實現共同富裕起著重要作用。2015年10月11日,教育部面向教育系統頒布了《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為我國家庭教育的發展和改進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沖擊、相關政策大力扶持以及現代化改革的影響下,阿壩州少數民族家庭教育觀念與時俱進,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由于受阿壩州經濟落后、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以及觀念落后等因素的影響,該地區存在對家庭教育的認識及家庭教育內容不全面、家庭教育方式單一等問題,阿壩州家庭教育的發展舉步艱難。
二、基本概念
(一)家庭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理念是指人們以自己的語言形式來詮釋家庭教育時,所歸納或總結的思想、觀念、概念與法則。其內容包括家庭教育思想、家庭教育觀念、家庭教育概念和家庭教育法則。
(二)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方式是指家長自覺地、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響。
三、當地家庭教育理念的現狀
此次研究主要采用隨機問卷調查法,以訪談為輔的方法進行。問卷的主要內容是了解阿壩州少數民族(主要是藏族、羌族以及回族)家庭教育的基本情況。本次調查中,共發放問卷317份,收回問卷317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317份,有效率100%。為了更加深人了解當地家庭教育的具體情況,還深入訪談了近50多位家長,了解他們的家庭教育觀念,從而補充問卷法的不足。
(一)當地家庭的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對象為阿壩州少數民族地區孩子的家長,其中藏族176人,占總人數的55.52%,羌族51人,占總人數的16.09%,回族51人,占總人數的16.09%。調查對象有一個孩子的103人,占總人數的32.49%,兩個孩子的176人,占總人數的55.52%。從主要承擔孩子家庭教育來看,父親265人,占總人數的83.6%,母親248人78.23%,爺爺92人,占總人數的29.02%,奶奶95人,占總人數的29.97%,哥哥姐姐83人,占總人數的26.18%。
(二)當地對家庭教育的認識
根據調查結果,71.16%的家長認為家庭教育非常必要,26.81%的家長認為家庭教育有必要,另外也有極少數的家長認為家庭教育不必要占0.95%和完全不必要占0.63%。根據調查結果,很多家長送孩子讀書的目的非常明確,是為了改變孩子的命運以及接受基本的文化知識分別占比60.88%、31.55%,但值得注意的是還有2.84%的家長是因為政策要求,有1.89%的家長是因為工作忙無暇照看孩子,有0.32%的家長人是因為從眾心理,雖然是少數,但是也不容忽視
(三)當地家庭教育涉及的內容
從家中來說,主動去學習和了解家庭教育相關知識的家長比較少。只有6.94%的家長深入學習過,有30.91%家長學習過一點,有34.07%的家長沒有學習和了解過家庭教育相關知識。從對孩子教育的內容來看,目前當地家庭教育的內容比過去豐富,家長也開始重視道德、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但教育內容仍不全面。其中,認為應包括道德教育的占86.75%、文化知識的占83.8%、一技之長的占39.5%、心理健康的占52.68%、興趣特長的占48.9%,生理教育的占41.32%以及宗教信仰的占36.59%。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36.59%的家長注重孩子宗教信仰的教育,這是少數民族地區特有的一種家庭教育現象。
(四)當地實施家庭教育的方式
當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有88.64%會用交談的方式,有33.44%會用委婉暗示,有20.5%會用嘮叨說教,還有少數會使用冷暴力、打、罵和其他方式教育的分別占5.36%、8.83%、7.26%、9.46%。可以看到,有51.42%的家長愿意和孩子平等交流,但是也有45.43%的家長選擇以長輩的姿態和孩子交流,導致與孩子溝通交流存在一定的問題。根據調查結果,當孩子犯錯時,教育孩子的方式單一且不科學,其中有86.12%家長通過說教來教育孩子,是孩子犯錯時主要的教育方式,也有部分家長會通過責備、打、宗教教育的方式教育孩子,分別占23.03%、16.4%,23.03%、6.94%,還有0.63%的家長無視放任。
四、少數民族地區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教育觀念
1.教育觀念傾向于功利化,忽視孩子階段性的發展
當地家庭教育觀念有功利化化的傾向。綜合分析,導致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當地經濟、文化等事業發展落后,教育水平有限,離成都等發達大城市近,在現實生活的對比中容易浮躁,急功近利。
2.家庭教育缺乏因材施教的意識,容易盲目跟風
通過調查數據分析,當地部分家庭很少主動學習、關注家庭教育相關知識,缺乏對家庭教育科學的認識。導致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家長的文化程度比較低。
3.家庭教育中存在父母、家長至上傳統觀念,容易忽視孩子的成長需要
當地部分家庭中,在家庭教育中有父母、家長至上傳統觀念,很難平等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交流,容易忽視孩子的成長需求,長期以往,容易導致孩子產生心理困惑,心理壓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教育內容:忽視了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教育內容不全面
家庭教育中側重于道德、文化知識和一技之長等,當地家長的教育觀念比較務實,教育內容一般實用性強,因而家長在教育過程中忽視了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在走訪調查中發現,當地家長對孩子的生理健康教育僅理解為孩子的衛生習慣,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則更為忽視,使當地孩子普遍存在自信心缺失等問題。
(三)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單一化,缺乏多樣化的新型教育方式
調查發現,有80%以上的家長會采用說教的方式教育孩子,也有部分家長依然用指責、打罵、冷暴力等方式教育孩子,讓孩子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綜合分析得出以下原因,主觀上,教育承擔著教育意識、能力不強,客觀上,外部的教育環境普遍存在同樣情況。
五、改善少數民族家庭教育的對策
(一)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改變落后觀念
首先,家長應樹立以人為本的家庭教育觀念,以人為本的家庭教育觀念強調要重視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愛護孩子,在與孩子溝通時,要以朋友的身份傾聽孩子的心聲,做孩子的知己;還需要父母注重挖掘孩子的天賦和潛能,慢慢培養孩子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等品質。其次,要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念,家長要著重關注孩子發展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培養孩子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最后,家長還應樹立因材施教的教育觀念,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身心發展規律,父母在進行家庭教育時,要根據孩子的發展規律,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不可盲目跟風,盲目攀比。
(二)豐富家庭教育內容,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首先,家長應從孩子的全面發展出發,精心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文明、平等的家庭環境,這樣的環境更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其次,興趣愛好也是家庭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家長應該積極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支持孩子好的想法和決策。家庭教育的成敗主要取決于家長,家長可以主動參加專題講座,主動學習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知曉新時期家庭教育的內容。最后,學校也可以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或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會,讓家長們在老師的科學引導下,交流互鑒,取長補短。
(三)靈活運用家庭教育方式,用科學的方式教育孩子,扣好孩子成長的第一顆“扣子”
對于父母來說選擇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至關重要。父母可以作為朋友與孩子進行交談,營造出輕松民主和諧的氛圍,誘導孩子把心中的想法傾訴出來。在表揚、獎勵孩子時,應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作為家長要主動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如交談、委婉暗示、說教、典型示范以及隱性教育等,并將其靈活結合起來使用,以多元的教育方式引導教育孩子,特別是隱性教育和言傳身教,在日常生活中將好思想、好品德、好習慣潛移默化地傳給子女。家長在選擇教育方式時,要因材施教,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為孩子的教育成長成才,扣好孩子人生的第一個“扣子”。
六、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少數民族地區家庭教育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當然,要有效地解阿壩州地區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這樣的建議是微不足道的,它需要當地家庭教育承擔著充分調動主觀意識,需要當地政府積極的努力,為當地提供更好的外在環境,更需要社會各界的積極關注,并給予大力的支持和幫助。
參考文獻:
[1]劉軍.別讓留守兒童成為家庭教育的空檔[J].學術研究,2011(1).
[2]王秋英.當前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J].教育探索,2001(2).
[3]張文琦.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關于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J].課題教研,2011(7).
[4]任路,金海英.中國少數民族家庭教育研究綜述[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