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飛艷
摘 要:當前,全面普及的網絡為學習者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資源,這為農村高中語文教師自我提升核心素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因此,農村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借助網絡,盡情享受網絡上的優質資源,夯實自己的知識儲備,錘煉自己的課堂教學藝術,提升核心素養,實現自我成長。
關鍵詞:網絡環境;語文教師;自我提升;核心素養
一、用好網絡優質資源,夯實專業基礎知識
如今,網絡技術發展快捷,網絡中的資源包羅萬象,應有盡有。筆者所在學校的語文教師以網絡為依靠,盡情享受網絡上的優質資源,為自己的專業成長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為了夯實語文教師的專業基礎,借助網絡資源,我們可以隨時隨地讀《課標》、讀教材、讀考綱、讀考卷、讀名家。
(一)讀《課標》。課程標準是教學指南。教師要想使自己的教學有方向、有目標、有效益,就必須熟讀并研究課程標準,以此指導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但對于綱領性的課程標準,教師僅僅自己讀是不夠的,還需要看看編者們是怎樣解讀的。這就必須到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網站或者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去查閱、研讀。
(二)讀教材。教材是傳道受業的載體。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尊重教材,深入鉆研教材,弄清教材的編排意圖,這就是備課中的備教材。備教材應備出自己的感悟、方法,同時,還要到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網站或者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上去看看,讀一讀專家們是怎樣把《課標》和教材聯系起來的,是怎樣通過教材來體現《課標》的。
(三)讀考綱。考試大綱是備考的綱領性文件,它明確了考試性質,框定了考試范圍,指明了考試形式,給出了試卷結構,列舉了題型示例。但解讀和把握考綱不能靠閉門造車,而必須學習專家們的解讀,聆聽名師的主題報告。
(四)讀考卷。考綱是考試的方向性文件,考卷是考綱的具體體現,所以我們還得把考綱與考卷結合起來讀。每年高考前的模擬考試,命題者就會發布考試命題細目表。每年高考結束,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組就會發布考卷分析報告。這兩份解讀分析考卷的文章和試卷都值得仔細研讀和分析,如果能把前幾年的都找來對比起來讀,可能會有更大的收獲。
(五)讀名家。所謂讀名家,就是借助網絡資源,聆聽名師的課堂教學。農村教師很少有機會親臨名師的課堂,但是隨著互聯網的推廣運用,我們可以借助網絡資源聆聽名師的教學實錄。我們可在觀看中對照自己,看看自己欠缺什么,就學什么,吸收其精華,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
二、以網絡資源為師,錘煉課堂教學技能
(一)以網絡研究文獻為師,展現一個“新”。在當今這個網絡時代,我們應以網絡研究文獻為師,多看看網絡上的相關研究文獻、課件。特別是要看權威網站對相關課文的解讀,這樣可以讓自己的教學設計思路更清晰,目標更明確,講授有新意而充滿趣味。
(二)以網絡名家講座為師,呈現一個“活”。名家講座是名家在某一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以專題的形式呈現出來。如重慶電視臺祝克非主持的品讀欄目《品讀經典,光亮人生》、北京電視臺的《大講堂》、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翟鴻燊主講的國學課、臺灣國學大師曾仕強主講的國學課,都值得農村高中語文教師學習。以網絡名家講座為師,可從三個方面借鑒:一是學習名家的講授方法,比如翟鴻燊在講座中就講求“一切從心開始,注重語氣語調,講座的場合、場面、場景、氣氛,聽眾的情緒”等,這些都是值得借鑒的。二是運用名家講座視頻。有的名家講座視頻可以直接運用于課堂教學。這一設計的“活”表現在:對曹操的評價靈活,可正評,可反評,言之成理、言之有據即可;在講授中靈活,直接引用《百家講壇》的視頻,還原真實的曹操。教師以網絡名家講座為師,可以博采眾長,形成獨特的解讀視角,從而激活課堂,激活思維。
(三)以網絡優質賽課為師,展示一個“亮”。受地理和時空條件的限制,農村一線高中語文教師要近距離接觸名優課堂是很難的,而網絡能為教師的自我成長提供便利的條件。我們可以在網絡上觀摩學習很多優質賽課,這樣的學習可以提高我們的教學技能,促進我們的課堂教學,讓自己的講授更實在、更實用。教師以網絡優質賽課為師,讓自己的教學思路靈動而有底氣,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還能展自己所長,由此形成了具有獨特魅力和亮點的教學風格。
(四)以網絡課例研究為師,凸顯一個“實”。課例研究是指圍繞一堂課的教學,在課前、課中、課后所進行的種種活動,包括研究人員、上課人員與他的同伴、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和對話、討論。課例是關于一堂課的教與學的案例。農村教師工作之余可以在網絡上觀摩、揣摩這些課例,研究、反思、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技能。筆者在《曹操獻刀》備課時,就觀看了3個相關課例研究視頻,閱讀了5篇相關的課例研究文獻。這一設計的“實”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學生邊讀、邊畫、邊品,二是把品讀與鮮活的視頻相結合,使人物形象更直觀、更生動,三是在品讀、欣賞視頻后,教師的人物形象分析方法指導有實例,點點到位,點點落實,學生也變得有話可說。由此可見,教師以網絡課例研究為師,可以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更有實效。
三、借助網絡環境,反思互助專業成長
在借助網絡觀看名師課堂和名師講座時,筆者一邊觀摩,一邊根據需要隨時回放教學片段,定格了解細節,反復研看,反復解讀,然后結合、對比自己的教學寫出反思,并在QQ空間、微信公眾號和微信朋友圈發表自己的心得,讓朋友們提出批評。這樣既有利于改進教學方法,也為志同道合者提供了借鑒與參考,還能實現優質資源共享。通過這種方式,能讓我們農村教師從感性到理性,從量變到質變,逐步實現個人的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1]陳白縵.高中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探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5(01):45.
[2]胡定榮,錢駿.影響優秀教師成長的因素———對特級教師人生經歷的樣本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06(04):12.
(作者單位:甘肅省漳縣第二中學,甘肅定西? 74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