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階段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好公民,幫助學生樹立起積極樂觀的生活心態。結合二十一世紀的時代法治要求,培養學生合作,愛和責任的意識,同時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文章從整體角度出發,對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如何有效利用時政資源的具體方法做出了細致的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時政資源;方法探究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有效利用時政資源的重要性
首先,在現階段的小學義務教育實施方略中越來越重視對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因而如何提高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成果,成為教育界越來越關注的話題。同時,有專家提出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有效利用時政資源的教學方法。
其次,通過當下真實的社會案例,把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更加直觀呈現。教師就可以結合自己現實生活中的真實經歷來幫助小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同時,老師在講生活中的真實案例時,還要注意所選擇的內容與教學內容的高度關聯性。通過正確的引導把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引到教學實例中,帶領學生在課堂上展開積極有效的話題討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有效利用時政資源可以促進小學生更加形象直觀的接受理解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內容[1]。
最后,除了以上兩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有效利用時政資源有效利用,還可以幫助小學生了解國內外的情況,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教師可以根據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內容把一些發生在當下的比較熱門的國際時政運用到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
二、積極有效地利用時政資源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一些教師的教學觀念是相對保守的,這就會使得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課堂上教學氛圍非常沉悶、缺乏活力。教師在進行時政資料選擇時也要注意時政內容的積極健康性,保證對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思想發展產生積極正確的影響。既要選擇合適的時政材料,又要注意時政材料與所講內容的結合程度[2]。
1.選取合適的時政材料
在道德與法治教育過程中,時政材料的有效結合改變了原來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呆板沉悶的教學氛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選擇時政材料時,除了要考慮時政材料的及時性和典型性外,還要考慮時政資料內容能否對小學生道德發展形成正確的引導作用。此外,時政材料還必須真實可靠。一些積極健康、與社會發展相關的政策也可以作為教學資料來使用,同樣,一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活動等也可以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例的選擇來源。
2.注意時政材料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有機結合
除了要選取合適的時政材料,還要將選取的時政材料與要講的課堂內容充分的融合起來,這就要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把課堂內容與實例巧妙結合起來。例如,在小學五年級第六課中的第一節課時內容中講到的《尋找身邊的真善美》中可以以近幾年的“最美鄉村教師”為例來進行實例講解。同時,讓學生講述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好人好事”,教師一邊為學生進行理論上引導,可以先讓學生發言說出從實例中所獲得的感想,以及對其中某些做法的看法。老師再對學生提出的觀點進行點評,最后老師再給予學生正確的建議指導。就是在這種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的課堂氛圍中,逐步在小學生心中種下良好的道德種子。
三、結語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時政資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率,這種教育教學方法需要老師將當前的時政資源有效地融入道德與法治教育過程中,從而開展有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本文從多個角度分析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過程中有效融合時政資源的重要性,同時提出了將時政資源融入道德和法治課程的具體策略。
參考文獻:
[1]徐正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時政教學的應用分析[J].情感讀本,2017(33):20.
[2]鄒巍.小學教學中品德與社會時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學周刊,2017(19):173-174.
作者簡介:翁張連(1981—),女,浙江泰順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思想品德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