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赫爾巴特在教育理論領域一直被視為傳統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其教育主張被認為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必須無條件地服從教師、教師可以懲罰學生等等,這一片面的理解影響著教師的教學、學生的管理,甚至掩蓋了赫爾巴特學生觀的客觀性。本文基于赫爾巴特的名著《普通教育學》,試圖從管理思想、教學思想和訓育思想來還原赫爾巴特學生觀的本來面目。
【關鍵詞】赫爾巴特 普通教育學 學生觀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029-01
學生觀是關于學生的本質屬性和特征的基本觀念體系。具體而言,指教師對學生的基本認識和看法,是教師對教育對象的地位、主體性、獨特性、情感和特點等方面的基本認識和根本態度。主要包括學生的人生觀、發展觀、權利觀、地位觀等。
一、從對兒童管理觀念中重新審視學生觀
(一)管理的手段——管、教并舉
兒童不守秩序的根源在于兒童處處都會表現出來的烈性,這種烈性擾亂成人的安排,并把兒童未來的人格置于危險之中。為此,赫爾巴特提出,對兒童的管理包括威脅、監督、命令、禁止、體罰、權威和愛。
一切管理首先采取的措施是威脅。在赫爾巴特看來,威脅并不是主要的管理手段,或者某種意義上說,赫爾巴特并不主張運用威脅來對學生實施管理。因此,赫爾巴特將監督作為兒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如果對學生不加監督,放任兒童的行為,就不可能培養出學生偉大的性格。但監督要有明顯的限度,教師不能簡單地、一般性地了解學生,而是要帶著自己的感情深入到學生中,融合到學生的感情中去,用自己的感情打動學生。
(二)管理的目的——兒童的自我管理
管理只是一種手段,是教學和訓育的基本前提,最終必須讓位給教學和訓育,實現兒童的自我管理。所有的管理都指向學生的發展,指向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在于幫助學生從外在的約束過渡到內心的自主自覺。嚴厲的懲罰只能在極端情況下應用,同時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懲罰方式和懲罰位置。管理的最終目的是自由,也可以說是不管理。
二、從教育教學觀念中探析學生觀
(一)學生多方面、平衡的興趣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兒童的興趣應該是多方面性的,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道德的培養,只有興趣是多方面的、平衡的,才會促使道德的培養是多方面的、平衡的。在對興趣進行分類時,赫爾巴特還強調要對心理狀態進行必要的分類。為此,從興趣的對象的角度,要培養學生經驗的興趣、同情的興趣、對事物的聯系與規律性的思辨的興趣、對真善美的審美興趣。
教學要力圖使一大批的學生具有全部的興趣,所有的興趣都要受到同樣程度的激發,使學生能全方位的發展。學生應該能夠清楚地掌握一切,并致力于一切。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必須保持高度的注意集中和高度的專心。
(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
“人通過經驗從自然中獲得認識,通過交際獲得同情。”教師作為學生的指導者,要通過描述來擴大學生的交際范圍,從遠古的哲學思想家的思想到近代的科學的發展,教師就是在與學生的一步步交際過程中,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的情感交流。教育者本身對于學生來說也將是一種豐富而直接的經驗對象,他們在課堂上自然或不自然地進行交際。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際是平等的,是思想的交流與溝通,是一種自發產生的情感交融。
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赫爾巴特擺脫了教師掌控全局的思想,主張以學生的基本能力為基礎,反對單純的機械背誦。要給兒童形象直觀的教學材料與資源,將教學內容在可能的范圍內滲透到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通過與學生的交談讓學生對教學的材料有初步的直觀想象與猜測,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提供最詳細的說明,讓學生通過冷靜的觀察、反復的檢驗形成思辨的能力。學生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是為了生活;不是為了富麗堂皇,而是為了實用。
三、從訓育的視角來探析學生觀
赫爾巴特認為,當教育性教學實現了學生多方面興趣的目標時,便有必要通過訓育來促成行為的多方面性。當學生可以“獨立地使用自己的理性”,可以自己進行思考、自己判斷時,教育性教學就可以停止了。由此,教育行動進入到第三個維度:訓育。
(一)注重對學生心靈的陶冶
在訓育的過程中,要讓兒童相信教育者的善意與力量。讓兒童對教育者能夠心悅誠服,使兒童在訓育的過程中感到信任、尊重。為了達到使學生形成道德力量,訓育要激發學生的每一種樂趣,通過誘導來引起學生的活動。
(二)強調對學生行為的贊許
師生借之以贊許提升訓育的效果。“訓育在找到一種通過感人至深的贊許來突出學習者自身較好的一面的機會以前,不可能有真正的進展。”教育工作者必須始終用溫和的感情來對待學生,對學生施以同情、友好和信任的目光,幫助兒童排除一切不適當的干擾以使其內心世界達到純潔。對于具有不同性格的學生,訓育要做到因人而異、有的放矢,教育中要把大部分心血獻給學生,投身到學生正當希望的一切之中,基于學生已有的意見和觀念之中,真正深入到學生中,通過接觸行動影響學生,用青年人的方法來觀察青年人的世界與未來。
作者簡介:
方婷婷(1990-),女,漢族,黑龍江齊齊哈爾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比較教育、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