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快速發(fā)展的社會鼓勵多元化,教育也應與時俱進,廣攬資源,為我所用。影視作品因其逼真性、快捷性、科技性、綜合性等特點尤其適宜用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筆者首先淺析其對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其次從閱讀與寫作層面,淺論影視作品的教學價值。
關鍵詞:影視作品;高中語文;閱讀;寫作;運用
“影視作品”是一種融合了文學、繪畫、攝影、戲劇、建筑、音樂以及聲、光、電、色彩等一系列藝術因素和多種感覺相互兼容刺激的資源,更是綜合性、表現(xiàn)性和啟迪性都很高的藝術形式。廣義的“影視作品”包含電影、電視、動畫動漫等。本文涉及的“影視作品”使用的是其廣義上的概念。
一、 影視作品對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分析
(一) 轉(zhuǎn)變觀念,多元開發(fā)
我國的影視事業(yè)已有百年歷史,然而專注于對科學文化的教授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卻對影視作品不十分重視,認為其形式新穎的手段過于花里胡哨,部分人士甚至認為“玩兒電影是不務正業(yè)”,容易擾亂中學生心智。幸運的是這樣的觀點在逐漸地淡化,越來越多的教育者重視學生多元化的發(fā)展,而現(xiàn)行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也很重視影視資源的運用,其中必修4第一單元為戲劇單元,選入的是關漢卿的《竇娥冤》、曹禺的《雷雨》和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而有關影視舞臺藝術的選修課有《中外戲劇名作欣賞》和《影視作品欣賞》。遺憾的是很多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仍未將此兩門選修課設為選修課。相信不久的將來,它可以發(fā)揮它的價值。
(二) 符合興趣,寓教于樂
十幾歲的中學生喜歡新奇、生動的事物。影視作品的光鮮亮麗和生動、豐富滿足了青少年的需求。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借助影視作品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根據(jù)認知學習理論,個體認知的發(fā)展是依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態(tài)度等主動選擇外界信息而形成的,不是由簡單的外界刺激而產(chǎn)生。因此,由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已有許多文學經(jīng)典已搬上熒屏,使得影視作品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并不顯得突兀,反而可以達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三) 全面發(fā)展,經(jīng)典傳承
相比于國外的動漫、電影等產(chǎn)業(yè),我國的影視行業(yè)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因此,有必要引導青少年不過分“崇洋媚外”,而應重視我國影視行業(yè)的現(xiàn)狀,并為其努力,使的我國的影視行業(yè)后繼有人。這就意味著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不應只是關注影視作品的曲折、新奇的情節(jié),而是應考慮更多的因素,如它的深度、它的現(xiàn)實意義等價值。
二、 影視作品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一) 影視作品與語文教學
影視作品題材廣泛,可涉及政治、經(jīng)濟、歷史、人文、自然、社會等眾多領域,并且很多作品的影響很深很廣。僅以電影為例:李楊導演的《盲井》讓人們開始關注礦區(qū)中閑人靠害人賺錢的現(xiàn)狀;被稱為“改變韓國國家”的電影《熔爐》因講述了校園性暴力事件背后的侵犯人權(quán)等罪行而影響了韓國法律;由什里·那拉揚·辛導演的《廁所英雄》終于讓印度政府考慮到衛(wèi)生間問題……由此看來,我國最近的良心電影——文牧野的《我不是藥神》能為我們廣大老百姓帶來福音許是指日可待的。
語文教學也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豐富性決定了其與影視作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此將兩者結(jié)合起來,具有極大的可操作性。
(二) 影視作品的運用
1. 閱讀層面
在閱讀層面,影視作品對文學作品主要起到補充、促進與提升的作用。閱讀考察的是學生的想象思維,而對于學生從未體驗過的生活與文化,學生光靠想象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需要有聲與光的配合來讓學生感受到異域文化,比如方言特色、江南水鄉(xiāng)的吊腳樓、陜北的窯洞、東北的雪場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若是文字的力量不足以展現(xiàn)所描述對象的特色的時候,影視作品將會是很好的輔助工具。例如在《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中,可借《辛德勒的名單》中的電影片段來讓學生感受猶太人睡覺盒子的狹小、逼仄;在講到《飛向太空的航程》時可找尋我國火箭發(fā)射的新聞視頻給學生觀看,渲染氣氛,燃起學生的自豪、愛國情懷。
當然,語文學習課時有限,而觀看視頻資料耗時較大,單靠課內(nèi)使用影視資源明顯不夠。為此,我校做出了特色舉措:每周末統(tǒng)一給學生觀看《新聞周刊》以拓寬視野;每周六下午會在學校大禮堂給學生免費播放經(jīng)典影片。
2. 寫作層面
影視作品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多層視角與體驗,對于學生來說既是娛樂又是啟發(fā)。學生害怕寫作文,很大的原因是閱歷不夠、認識不深,而許多影視作品都能從很深的角度來反映生活、反映現(xiàn)實:動畫《小豬佩奇》反映的是英國平等、文明的教育理念;馬基德·馬基迪執(zhí)導的伊朗劇情電影《小鞋子》講述的是貧窮、純真與歡樂的故事;羅伯特·澤米吉斯執(zhí)導《阿甘正傳》講的是自強不息的勵志故事;馮小剛導演的《唐山大地震》讓人們思考傷痕的力量……通過聲光影藝術,學生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或閃亮,教師可以再選擇好的影評給學生做示范,既教會了學生寫影評,又讓學生“有話可說”。
三、 結(jié)語
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與喜愛,影視作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具有重大意義,并且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因此,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渠道,將會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楊遠嬰.電影概論[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7.
[2]燕良軾.教育心理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周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市,廣西百色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