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教材《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中強調了小組討論重要性,在初中政治課堂中要提高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注重個體全面發展,探究能力培養和素養提升,這就對教師提出更高的教學要求。小組合作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培養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利于教師結合教學實際,有效利用教學資源,豐富課堂內容,注重學習效果,方便建立評價體系,考查學生合作成果。如何高效實現道德與法治課堂小組討論成為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提高的關鍵。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小組討論;教學策略
一、 引言
素質教育下推行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主張突出學生主體性,幫助學生建立知識聯系,因而小組討論學習成為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學重要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平等互助交流,這在教學實踐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現階段,教學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小組討論是以學生討論為主體,相互合作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最終按整體成績為準,衡量每位學生的成績,這樣可以更加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
二、 小組討論學習教學意義
(一) 提高學生興趣,活躍思維
通過小組討論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活躍思維,這也就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第一階段教學目標。在這一階段,教師要通過案例教學,小組討論式學習,不斷優化豐富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對教學目標進行詳解,促使學生對知識內容有第一步思考,然后在進行深入討論學習。
教師首先對目標進行講解,這是學生學習和合作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設定好目標,就可以把握之后學習方向,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應達到的能力水平,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素質。教師讓學生對課本知識內容進行小組討論,將抽象知識點融合在具體情境中,結合情境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討論合作中學到知識,活躍思維。
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第三課第一框“公民基本權利”這節課時,教師可以把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小組內自己設計相應場景,并討論場景中有哪些基本權利。場景之一是幾位朋友在逛超市,保安懷疑其中有人偷東西,并想要搜身。
假如你是其中之一,你將如何捍衛自己的權利?通過角色扮演形式,將生活情景模擬進入課堂,形成案例教學,引發學生思考。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課堂知識內容,思考相應的問題,公民具備哪些基本權利?這些權利是否受到侵害?如何捍衛這些權利?等等問題,利用情景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思維,提高學習效果。
(二) 激發合作交流,升華成果
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是以教師為教學主體,通過單邊教學形式開展教學,這樣學習更多的是接受知識,而不是主動發現知識,在小組討論學習課堂中,教師和學生具有平等的交流機會,相互開展多元化交流形式,學生成為合作交流主角,充分調動知識庫,主動探索情境中問題,這樣能夠讓新知識內容更加深刻,合作成果成為每一個成員自己的成果,這既是對個人認真學習肯定,也是小組合作結果,既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平臺,也有利于小組提高學習能力,教師在小組討論中給學生留下足夠多的空間和自我展示機會,引導學生不僅掌握課堂知識,還要提高學習意識,合作意識,提升能力。
比如剛剛案例中,幾位朋友需要根據知識維護自己權利,保安說朋友在貨架徘徊很久,然后就丟了東西,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就是朋友拿的,不能進行搜身行為,這種行為侵犯了個人隱私權,同時保安并沒有執法權,這種行為侵犯了人身自由權,我們有權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并要求保安負民事責任。最終小組內討論出最佳的處理方式就是報警,讓警察協助處理。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獲得鍛煉,獲得知識學習,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三、 小組討論學習教學策略
(一) 問題式教學,在討論中探索
教師在進行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可以采用問題式教學,創設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在討論中探索知識,在合作學習中提升能力。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習中資源,指導學生進行探疑,質疑活動,尤其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要勇于捕捉生活中案例,有效歸類學生出現知識性,思維性,課堂行為性等問題類型,然后精心設置課堂教學情境,將生活問題融入課堂教學,才能有效激發學生參與學習,主動探索的欲望和熱情,促使學生在有效情境中模擬聯系,合作討論,入情,入境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合作中探疑,在討論中升華,實現知識解惑,提高學習能力,提升知識素養。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九課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章節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視頻導入環節,將生活中情境有效融入課堂學習中,可以是熱點新聞,課內外事件,課堂焦點和分歧等創設問題情境,通過設立問題,我們生活中哪些細節與法律緊要相關?體現出了哪些法律問題?假如沒有這些法律,我們將生活將有什么不同?教師設置一系列生活常識性問題情境,指導小組成員進行討論,思考問題,探究結論,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互相幫助,共同探索,經歷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最后解決問題的過程,獲取到真實的學習效果,在探索中發現知識,在探索中提高學習能力。
(二) 創設活動課堂,在活動中體驗
活動教學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我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相互討論中體驗知識魅力,這也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最終表現形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中,教師要積極創設活動課堂,激勵學生參與合作學習,在各種形式活動中不斷學習和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在與同學溝通交流討論中體驗互動,合作的學習樂趣,從而提高學習能力和知識素養。教師在進行活動教學設計時,要把握好小組成員參與活動的探究深度和合作效果,可以充分創新利用傳統教學形式,例如小組討論法,游戲法,競賽法等,還可以進行有效創新,設計出更加有趣味性,更具有合作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在合作討論中體驗知識樂趣。
教師安排小組學習,不是簡單地自然小組為單位,而是要按照不同學習程度進行優化組合,一般4到6人最佳,學生不能直接相對而坐,最好做成“同”字形,保證每位同學都能面對講臺,同時選出有組織能力的學生為小組組長,維持小組討論秩序,組內有記錄同學,負責整理記錄討論結果,小組內確定好發言順序,并保證定時互換角色,都能夠有機會參與討論。比如在設置討論小組“如何做到合理消費”,首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找到自己的觀點、論據等,然后根據以上方法分成小組為單位討論,教師在討論中要關注學生動態,適時指導,也可以參與其中,提出合理化建議,如消費前顧客心理狀態,消費中心理狀態,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呢,這樣就可以避免出現跑題討論現象,有效引導學生朝著正確方向探討。
(三) 精選主題討論,有效提升能力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要充分設置主題知識討論,通過主題討論將課本中想要呈現的知識內容,中心思想讓學生主動發現,提升能力。在開展合作主題探究活動中還可以增加社會知識內容,注重利用討論法和體驗法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習資源,激勵學生學習,主動參與課堂,互動討論,提升學習能力。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要求和自身知識素材,開發設計不同教學探索主題,在課堂教學中開拓更多典型知識學習活動,深入指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對于表現好的學生和小組要進行獎勵,積極引導價值形成,將思想品德課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師生討論中動態生成。
預設和生成是一場討論的精彩之處,而好的生成是課堂的畫龍定睛之筆。設置小組討論就是讓學生思維進行相互碰撞,互相啟發,在學生腦海中生成一個知識新世界。
比如在八年級上冊第三課第二框《遵守規則》課堂中,教師要求學生對“遵守規則”進行討論,然后各組代表上臺展示小組成果,哪些秩序和規則是需要嚴格遵守的,生活中常犯的規則錯誤是什么,學生就會提高積極性,討論效果熱烈。在各小組展示學習成果時,教師要適當評價,學會傾聽,對學生的積極思考進行肯定,對學生邏輯思維進行表揚,珍視學生每一個成功點,并在課堂最后設置“暢談收獲”環節,為課堂留白。經過前面激烈討論,相信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最終獲得本節課要遵守秩序和規則的主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深入挖掘學生生成性的教育資源,做好積極引導,合理把握課堂情感態度目標。
(四) 拓展生活課堂,在實踐中合作
實踐性是法律課堂最基本的要求,教師從初中階段開始就要在課堂中強調學生將學到知識內容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注重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聯系起來,在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活動中,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將知識融入到自身的思想理念和行為習慣中,促使學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質,提升生活經驗。為了促使道德與法治課堂更加真實,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敢于回歸生活,聯系實踐要求,擴展生活課堂,從課堂內外學習資源中開發,利用學習機會,形成小組學習,提高競爭意識,相互加強學習,提高學習質量。
比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每節課前小組輪流進行“課前新聞”活動,小組成員準備好與本節課相關的新聞,在小組合作中,每位學生進行詳細分工,有的搜集資料,有的編寫新聞素材,有的進行新聞播報,通過課下活動學生不斷了解學習需要的知識點,在主動探索中學習知識。
七年級上冊第四課第二框深深淺淺話友誼中學生選擇了當下焦點新聞,韓國前總統樸槿惠和自己閨蜜之間事情,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樸槿惠和閨蜜穿一樣的衣服?為什么韓國民眾反感她們之間的友誼?她們觸犯了哪些法律?這些問題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課堂學習活動中進行有效探索,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四、 結語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要想讓學生真正實現互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小組討論,形成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行為,教師就需要采取有效教學措施,幫助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中獲取知識,提升能力。教師可以從不同方面采取策略,問題式引導教學,創設活動課堂,典型主題討論,拓展生活課堂,在實踐中拓展知識,提高能力,培養學生良好思想理念和優良的行為品德。
參考文獻:
[1]楊莉.初中道德與法治翻轉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探究[J].名師在線,2018(20):73-74.
[2]杜長青.小組合作方式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探討[J].中學課程資源,2018(11):17-18.
[3]崔憲青.道德與法治課中如何落實小組合作學習[J].名師在線,2018(30):36-37.
[4]孫揚宣.小組討論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效率[J].知識文庫,2016(10).
[5]龍璇.提高思想品德課小組討論有效性的探析[J].文教資料,2017(14):232-233.
作者簡介:趙洪琴,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蘇州灣實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