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會
【摘要】閱讀和寫作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分割的兩部分,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而良好的寫作又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閱讀是將語言文字輸入到自己的腦海中,使之變成自己寫作時的養分。寫作是將自己的思維邏輯轉化成語言文字,并條理清晰地表現出來。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閱讀和寫作有效結合起來,使之并蒂花開,進而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展開語文學習活動。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寫作 讀寫結合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071-01
語文科目中的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如果把語文科目比作一輛自行車,那么閱讀和寫作就像是這輛自行車的前輪和后輪,只有前輪和后輪協調運作,自行車才能平穩向前。只有閱讀和寫作并駕齊驅,學生才能構建出更加系統的語文知識。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把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起來,就要根據教材找準契機,即,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進而讓學生從讀中悟寫,以讀帶寫,全面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
一、讀寫結合有效策略之仿寫
所謂仿寫,就是教師引導學生結合閱讀文本的寫作手法,寫作特點以及寫作題材展開仿寫,就是讓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有效的仿寫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還能夠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各類寫作手法,進而使得學生形成扎實的寫作基礎。
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課文段落語句的仿寫。如《為人民服務》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叫作司馬遷的文學家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緊接著,作者就寫出了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還要重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這段話展開仿寫,學生們可以寫出不同的輕于鴻毛的死法和重于泰山的死法,讓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思考生命的意義。
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文章結構的仿寫。如《北京的春節》,作者按照時間順序,詳略得當地描寫了北京的風俗習慣。學生寫作時,也可以仿照作者的這一寫法,比如記事的文章,就可以按照時間順序,交代事情發展的經過,并重點突出一兩件事,然后其他事情一帶而過,進而寫作出比較優秀的文章。如學生寫作“記一件難忘的事”,暑假里最難忘的事情就是去北京旅游了。然后學生從出發一直寫到結束,詳細記錄學生印象最深的景點,簡要記錄其他的景點,一篇優秀的游記就誕生了。
二、讀寫結合有效策略之縮寫
小學語文科目中的縮寫,就是引導學生在不改變原文含義的基礎上,將原本很長的文字篇幅高度概括下來,簡要縮寫成篇幅很短的語言文字。縮寫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高度概括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文本內容,展開縮寫。
例如《魯濱孫漂流記》,這是一本長篇小說,六年級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上的《魯濱孫漂流記》,就是由長篇小說的縮寫和精彩片段組成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下閱讀長篇的《魯濱孫漂流記》,引導學生將長篇小說與教材文本上的斷篇小說進行對比,引導學生對縮寫進行充分的感悟和理解,然后引導學生以教材文本為基礎,展開進一步的縮寫活動。一個叫作魯濱孫的英國人酷愛航海和冒險,一次航海中,魯濱孫所在的船只遇上了大風,使得他流落到一個荒島上。于是魯濱孫就開始了孤獨、艱難的荒島求生生活。魯濱孫先是從翻船上找到了一些食物,一條狗和兩只貓,勉強地維持溫飽。但是食物很快就吃完了,于是魯濱孫搭建好帳篷后就開始了打獵、捕魚……只要學生能將小說的主要內容概括出來,教師就應進行鼓勵與肯定,從而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提升自己的縮寫能力。
三、讀寫結合有效策略之閱讀筆記
學生在閱讀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時,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情感感受。閱讀筆記的寫作,需要學生走進文本深處,需要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感受,經過一定的邏輯推理,表達出來。所以說,閱讀筆記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寫作資料,還可以深化學生的閱讀印象,更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寫作,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心得的分享、交流活動。即,學生之間互相傳閱各自的閱讀心得,互相影響,互相啟發,共同提升。
總而言之,閱讀和寫作就像是語文科目的雙翼,學生只有具備了較強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才能在語文知識的天空中展翅高飛。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仿寫、縮寫和閱讀心得的寫作,讓學生形成較高的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馬琴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J].中外企業家. 2016(24)
[2]蘭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J]. 西部素質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