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娟娟
【摘要】物理教學對培養學生理解和掌握相應的物理知識內容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幫助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把握相應的物理知識,應用生活化的教學理念來組織物理知識教學,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物理知識理解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結合生活化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展開相應的研究。
【關鍵詞】生活化 初中物理 課堂教學 研究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200-02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對促進學生理解并應用實際的物理知識有重要作用,在實際的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借助相應的生活化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開展生活化的課堂教學,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本文結合生活化的物理教學展開研究分析,具體闡述了從生活化入手,設計物理教學活動和借助生活化的視角對物理教學進行優化創新以及將學生對現實生活的興趣遷移到對初中物理的興趣中來,希望對開展生活化的物理課堂教學有所啟發。
一、從生活化入手,設計物理教學活動
一般來說,物理學科往往與生活實際場景有緊密的聯系,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物理課堂教學內容與生活化的生活場景結合在一起,通過物理知識教學引導學生去關注到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現象,然后實際所學的相應的物理知識和物理定理,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觀察和感悟,并應用物理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相關難題。
針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為了更好的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的現實生活場景聯系在一起,有針對性的聯系相應的實際生活場景進行教學引導,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和內容離我們并不遙遠,更好的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教學中,針對運動教學,教師可以舉出坐車時感覺到樹木、房屋朝后面退的事例,然后對學生進行講解這些物理知識,對學生進行分析和解釋,從而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更深的體會,有效保持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熱情和興趣,從而有效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二、初中物理教學實現生活化視角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工作,教師往往是采用單向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僅僅是將相應的物理知識內容傳遞給學生,學生被動的進行接收和記憶,整個教學過程較為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效率也難以有效提高。生活的教學理念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作出相應的優化和調整,借助生活化的視角對物理教學進行優化創新,從而更好的開展物理教學。針對物理內容《摩擦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前,準備兩個裝滿水的礦泉水瓶,然后讓兩個學生上前,在一個手上涂上油,一個手上不涂,讓學生分別拿著礦泉水瓶,在此過程中,有一個學生的礦泉水瓶掉在地上,另一個還握在手中,這時學生都立刻被吸引了。很多學生都不理解,這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其中一個同學礦泉水瓶滑落到地上,另一個就沒有,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學生們往往會展開積極的思考和討論,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有效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來進入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并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將學生對現實生活的興趣遷移到對初中物理的興趣中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有效開展相應物理學習的重要基礎,教師應該結合實際的生活實際和學生的興趣愛好來組織相應的物理教學。比如在開展物理的磁力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從家中帶來磁鐵,學生往往對吸鐵石的興趣很高,所帶來的吸鐵石的形狀也是各種各樣,然后在正式課堂開始前,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對吸鐵石的玩法和玩耍中的問題都積極踴躍地說出來,學生往往在受到教師的引導和鼓勵后會積極主動的進行提問,有的學生可能會提問出為什么兩塊磁鐵本來是吸在一起,離得遠了之后,卻沒有太多的吸引力了呢,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兩塊磁鐵為什么有的時候相互吸引,而有的時候卻相互排斥呢?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在實際的玩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學生往往不能理解,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借助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展開相應的知識教學,以此更好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提高整個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結語:總體來說,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對促進學生理解并應用實際的物理知識有重要作用,在實際的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優化傳統的物理教學方法,有針對性的開展生活化物理教學,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從生活化入手,設計物理教學活動和借助生活化的視角對物理教學進行優化創新以及將學生對現實生活的興趣遷移到對初中物理的興趣中來,不斷提高整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何梅.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1):90-91.
[2]徐爾明.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實踐探究[A].教育理論研究(第三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8:1.
[3]楊小春.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 提高物理教學有效性[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8(1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