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雪英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導致人們的焦慮感越來越嚴重,尤其學校教育中,這種情緒日趨凸顯,教師逼著學生成長,使得被教育者身心受到傷害。“教育是慢的藝術。”教師都要明白這個道理,拋卻焦慮,回歸教育的初心。
【關鍵詞】焦慮 學會放下 身心健康 教育規律 成長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250-01
在整個教育的大環境下,口頭素質教育轟轟烈烈,實則應試教育扎扎實實。校校排名,校內排名,班班排名,給學生排名,給教師排名,教師競爭的壓力大。教師除了完成教育教學工作外還要完成各種繁雜的班主任及事務性工作,教師的工作強度大。教師承擔著多重角色,須完成來自社會、家庭、學校、自身交給的責任和使命等等。由此導致教師產生緊張、不安、焦慮等情緒,而且隨著整個社會群體焦慮面的越來越廣,教師們的焦慮感也日盛,但作為教師如果焦慮情緒嚴重不但會對個人的身心產生影響,而且還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嚴重的滯礙力,因此作為教師還是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控制心理焦慮,以良好的心態做個幸福指數高的老師,讓教育回歸初心。
一、管理好情緒,別傷害學生
作為教師本身,由于職業的理想和信念自己首先應該養成知壓、減壓的習慣。卸下負擔調解好心態,平時多與人交流、傾訴、多聽聽音樂,放松身心。在上課和處理工作時安撫自己的情緒,輕裝上陣,多想想那些愉快的事,多參加一些勞動、多走進大自然和多進行體育鍛煉,別把自己的煩憂帶到課堂上,讓學生成了情緒的宣泄對象。思想上別有太多的名利欲望,以一顆平常心對對待單位的評優選先,不要被身外之物所累,心無所求自然涼。我們要堅信學生和自己的成長是一個過程,理想的教育是像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的:“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雖然骨感的教育現實很讓你無奈,但在課堂上遇到不聽話的學生時要及時學會止怒,想想他們是學生,犯錯很正常,自己也曾是學生,也犯過錯,不要真生學生的氣,不要和學生較勁。用心經營好自己的家庭,讓家成為身心休憩的港灣,課堂上盡可能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不要讓壞情緒進課堂,從而出現過激的語言和行為,傷害了學生的身心,造成不良后果,甚而做出違規違紀的事情。積極地對待身邊所有的人,心平氣和、與人為善,做情緒脾氣的主人,愉快地工作,別讓學生成為你不良心理的垃圾筒。愛墨生說:“一個人對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讓自己幸福起來。”讓人們做個快樂的老師!
二、提升自己,別強壓學生
在迅速變革的時代,教學內容、方法、手段都處于不斷更新的狀態,教師惟持續不斷地學習才能豐富知識、更新方法、創新手段,讓自己勤奮一些,這樣才能在相互競爭中輕松對面對社會、家長、學校對你的期望,也才能更自信地面對自己的職業。教師只有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提高課堂效率,才不至于憂慮、擔心、自卑。有些教師教學力不存心,成績不盡如人意,不在自身上找原因 ,只是一味地強迫學生大量地重復地做額外作業,致使學生負擔日益繁重,把學生當作機器,布置作業不全面考慮學生,只顧及自己的課目。“老師啊,你們每位老師布置一點,有多少位老師你想過嗎?”這是學生發自肺腑的吶喊。說得嚴重些那些濫布置作業的教師其實是情商很低的人,沒有自信心,于是把對自己成績的不安人擔憂轉化成大量的作業,來獲得心理的安慰。“讓我們將事前的憂慮,換為事前的思考和計劃吧。”再者有些學生由于家庭、自身等各種原因,在學習這條路上已經看不到希望,就不要強迫他們完成學業。作為教師就要放他們一條生路,讓他們量力而行,能學多少是多少,能學懂哪門就學哪門。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立德樹人,只要教育他們學做人、做好人,我們的教育任務也是完成了的。這是教育的本真也是客觀規律。不要非把學生制得服服帖帖,不要跟學生較真,那樣做不僅無助于學生問題的解決,還會嚴重的傷害自己的身心。你若逼得太緊、催得太甚,他們視學校為人間地獄,視老師為洪水猛獸,從而在課堂上鬧惡作劇,跟老師對抗,更或把他們逼到網吧,從而走上不歸路,這豈不是教育的悲哀嗎?讓我們做個智慧的老師!
三、俯下身子,別疏遠學生
教師的職業壓力很大,自己力求“敢為人先”“追求完美”致使不斷要求自我,于是對學生的要求也日益過高甚而有點苛刻,學生一旦完不成作業或達不到目標就有種恨鐵不成鋼的心理。教育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長,不能糾結于學生的錯誤不放導致學生的心理壓力過大,師生關系緊張,教師自身也有種挫敗感和失落感,有時這種感覺還會惡性循環,越發覺得教得吃力,覺得學生越來越差,找不到職業成就感,學生也覺不到學習的快樂,進而產生厭學情緒及至曠課逃學。教師要學會調適自己的高度,主動降低身段,不要在學生面前覺得自己就是圣人,別端著架子,應做一個有溫度的老師。學生畢竟是單純的,俯下身子去傾聽學生的心聲,溝通、理解學生,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對學生的要求不能超過他們實際能力,畢竟他們是認知不高心智不成熟的“生”者才來“學”的人,對他們的要求不能即刻就要達到,更不可能全部達到,允許也必須允許有慢一點達到或達不到者,決不能求全責,要有“蹲著看他人,站著看自己”的意識。靜下心來以寬容的心態悅納每個位學生,把自己的水平放到學生的認知水平上來看,就會頓然發現每個學生都在進步都有獲得,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不是有人說:“愛自己孩子的是人,愛別人孩子的是圣人嗎。”教師也應跟同班教師交流,全面的了解學生,說不定你的“物理”課上一竅不通的學生卻在“語文”課上特別有靈氣。再想你也不是只會教一門課嗎?況且還教了這么多年,這樣以來你就會容忍他們的無知和犯錯,覺得學生都很可愛。愛心和快樂能使一個人或一個集體迸發出無窮的力量,推孩子們一把對你來說是輕而易舉的小事,便對學生來說將終生受益。讓我們做個溫情的老師!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教師做的是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口味的的大先生。”讓我們提高人生境界,拋卻一切私心雜念,不帶一點個人恩怨,不忘初心,做個質樸的老師。愿我們的每一位學生遇到的都是好教師。
總之在“焦慮病”流行并蔓延時期,作為培養和教育人的教師,應該具備免疫的能力,發現焦慮一旦產生我們就要學會自我調整,盡快消除這種不良心理,用理智駕馭情緒,不做情緒的俘虜。對自己的工作要做合理的調適,不要期待太高,凡事不必盡善盡美,以樂觀積極的心態保持心理的平衡,別帶著“病體”去培養下一代。我們始終要相信“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古語,教育需要長情的相伴,需要溫暖的守候,即便我們苦著、累著也要感覺到幸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