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山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對健康越來越重視,伴隨人們的科學文化素養提升,在對保持健康方式的選擇開始追求理性和科學。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等方法,對體醫結合背景下的高校體育教學設計展開研究。研究認為:體醫結合背景下的高校體育教學能將健康醫療和體育鍛煉進行相互補充和滲透,是當前教學的主要發展目標。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以及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的關注度,在高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進行體醫結合的教學方式也是的必然發展趨勢。
關鍵詞:高校體育 ?體育教學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8307.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7(b)-0142-02
體醫結合就是將體育運動與醫學治療結合在一起,這種健身方式以醫學為基礎,以體育鍛煉為載體,利用體育鍛煉的方式代替醫療,讓身體從亞健康狀態恢復健康狀態。高校體育手段,應該將體醫結合的體育訓練納入教學目標中,借助傳統的體育項目和體育技能,結合醫學治療,創建出更多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體育運動,幫助學生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1 ?體醫結合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的意義
體育運動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已經成為大家認可的常識,但是如何運動才有利于身心健康,如何進行體育鍛煉才可以預防和緩解疾病是大部分學生所不知道和了解的。體醫結合背景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是用體育鍛煉的方式對醫療進行補充,可以促進和改善人體的機能,不僅能夠加強學生的身體健康,還可以幫助學生預防疾病的發生,也能有效縮短生病學生的康復時間幫助學生快速恢復健康,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全面素質讓學生更好的適應未來的需求,體醫結合背景下的高校體育教學具有多重的意義。
2 ?體醫結合背景下的高校體育教學設計
2.1 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
高校體育教學目標之一,就是為學生的未來提供強有力的健康保障以及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良好的體育習慣,并訓練學生的體育技能。體醫結合下的高校體育教學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健身培養是體育教學的方式。學校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實加強學校的體育工作。讓教師在課堂上下功夫讓體醫結合的體育健身方式納入學生的思維中,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學生在高校體育課堂上,不僅要學會如何鍛煉身體,還要學會如何引導別人進行科學的身體鍛煉。
2.2 對學生的專業進行劃分
每個學生進入高校,都會選擇專業,選擇的專業大部分都與學生未來的工作息息相關。學生選擇的專業具有自主性,專業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學生對未來職業的規劃。所以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體育訓練與學生的專業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快樂的享受體育課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專業的不同制定個性化的健身服務,促進個人的健康發展。比如,對于醫學專業的學生,由于他們會進行打針等實際教學訓練,在這個過程中經常使用到手腕的力量,所以教師針對專業的學生,可以在平時體育課上對其進行腕力及手指力量的訓練,如進行轉盤,飛鏢類項目的訓練。
2.3 對學生的需求進行劃分
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健身訓練,可以從個人需求進行劃分。高校對學生進行體育授課時,都會對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進行測試,學生根據自己的測試結果,自己對自己的身體素質會有一定的了解。身體素質不達標的學生,教師應該加強他們的基本身體機能訓練,讓其達到基本標準。身體素質達標的同學,教師可以與其進行交談,看看他們對于自己的身體發展有哪些方面的需求,如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平衡力等方面,根據學生的需求,教師再進行分組,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專門為學生制定健身計劃,幫助學生更好的追求健美。
2.4 開展康復治療的體育訓練
學生在高校的學習生活中,可能會遭受到疾病的困擾。在治療疾病及恢復身體健康的過程中需要遵循醫生的叮囑。學生已經習慣了生病去醫院治病,或吃藥治療,或打針輸液治療。其實,運動是一種很好的健身方式,運動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同時合理的運動還可以加快病情的恢復。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明白運動的重要性。我國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很多傳統體育項目在創立之初就可以達到強身健體,預防疾病的功能。教師可以將之引入到學校課堂中,幫助學生預防疾病,促進身心健康發展。針對亞健康,或患有疾病、正處于恢復期的學生,教師可以開展具有康復治療活動的體育訓練,如易筋經等。教師還可以根據疾病治療的原理,自主設計出有針對性訓練的訓練方式,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疾病預防工作。
2.5 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
體育教師可以從體育運動產生的效能出發,對具有醫療作用的體育運動進行合理的講解。尤其是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疾病預防,幫助學生進行恢復鍛煉,甚至可以對學生疾病的治療產生有利影響的體育運動,進行重點的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醫學原理尤其是針灸、推拿、穴位、氣息調節等人體生理學知識進行理論教學,教師可通過理論模型或人體模型或利用多媒體的課件,展示人體的機能和運轉原理,讓學生了解人體內部的肢體功能,內部器官,神經網絡以及血液循環等在健康與亞健康狀態下的區別。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對人的身體機能有了一定的醫學基礎,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運動,科學的靈活的選用體育鍛煉方式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如:女學生在月經期間容易產生痛經,會痛苦不堪。針對這個病癥,女學生可以根據教師課上所講內容,進行胸膝運動,扭腰轉臀運動,叉腰擺動腿運動,叉腰下蹲運動等,通過有針對性的有規律的負荷體育運動,幫助女學生改變痛經的狀態。
2.6 開發自主創編教學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人需求以及未來的職業發展規劃,為學生自主創編新的體育鍛煉方式,尤其是一些可以優化學生身心健康以及對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有幫助的運動,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支持。自主創編的教學模式有三種。一是體醫結合的健身技能的教學。比如對傳統的具有健身作用的運動進行傳承,包括太極拳和氣功等武術項目。除此之外,教師可以與醫生進行會談,創建出可以預防疾病的健身體操,以促進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教師可以將這些健身技能列為學生的選修課,或者考查內容,讓學生加強訓練,掌握健身的技能。二是教會學生自己設計健身動作。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健身動作背后可以對那些身體部分產生促進作用,讓學生了解運動的強度、時間以及作用機理,如果學生將來患有腰椎病,那么根據體育課上所學的體醫結合的健身方式,學生應該可以判斷出,通過科學運動方式可以減輕疼。三是利用學校社團進行教學。體育健身運動應該每天都進行,而不是只在體育課上進行。為了促進學生每天進行體育鍛煉,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社團活動,或者也可以由教師帶頭創建一個體醫結合健身社團,讓學生在體育課外,也可以進行體醫結合的健身知識學習與訓練。
3 ?總結
隨著高校體育教學的不斷改革,體醫結合是未來高校體育發展的大趨勢也必然趨勢。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應該教會學生必要的醫學知識和健康知識,讓學生明白體育訓練的重要性。教會學生進行有效的體育訓練,預防疾病的發生。教會學生自己設計體醫結合的健身動作,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田野.體醫結合下的健康體育教學模式發展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26(12):78-79.
[2] 靳曉嬌,褚立輝.體醫結合在醫學院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國農村教育,2018(22):11.
[3] 陳曦.體醫結合模式在高校運動訓練中的應用[J].運動,2018(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