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星
摘 ?要:學校體育作為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對學生全面發展有著極其重要且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更好的發揮學校體育的作用,不僅關系到學生體質的增強、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更關系到競技體育、大眾體育的發展,同時有助于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提高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及健康水平。除此之外,學校體育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新時代 ?學校教育 ?學校體育 ?終身體育
中圖分類號:G81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7(c)-0164-02
于2018年9月10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教育事業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培養什么樣的接班人、由什么樣的人來培養接班人,都是今后教育發展的重點所在。但是從中也可以看到,對于復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對學校體育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新時代下發展學校體育、如何發揮學校體育的獨特功能、如何通過學校體育培養“終身體育”的觀念和意識等問題均是研究的重點所在。
1 ?學校體育及學校體育文化
1.1 學校體育概念界定
學校體育是在學校范圍內,由師生相互配合、共同開展的,以傳授學生體育知識和技能,增加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為目的的教學活動。從這個定義中不難看出,學校體育是在特定范圍內開展的一系列教與學的活動,同時學校體育又與競技體育、大眾體育以及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學校體育及其發展的連貫性、一致性,為國民健康素質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1.2 學校體育文化
學校體育的開展與組織,由于其特有的構成主體及內容,必將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就現在而言,學校體育文化就是指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以課內外體育活動文化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活動場所,以學校體育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
學校體育文化由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部分構成,物質文化是指學校體育教材、器材、場地等一系列外在物質表現;而精神文化就是指學生在學校體育中表現和培養出的精神氣質、意志品質及性格觀念等內在表現。
2 ?學校體育特點及其功能
2.1 學校體育特點
學校體育有著其獨特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階段性。學校體育教學包括從小學至大學全階段,但是不同階段的學生有著不同階段的特征,因此必須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與內容,利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以適應學生在各個階段的身體特點,才能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2)計劃性。學校體育開展在階段性的基礎上必須有完善、合理、科學的教學計劃,所有的教學活動均在有計劃的基礎上開展進行,有著嚴格的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方式內容的計劃安排,不能肆意的更改和隨意的增減。
(3)組織性。學校體育的開展在有計劃的前提之下,在教師的帶領下有組織的得以開展和實施,整個過程由師生配合完成,只有精心的組織,合理的安排,才能讓學校體育發揮更大的作用。
2.2 學校體育的功能
學校體育對個體的人,尤其是對成長發育過程中的青少年,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與影響,是在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因此作為學校體育要注重發揮以下幾個方面的功能。
2.2.1 教育功能
是學校體育根本功能,通過學校體育使得學生掌握相關體育知識、運動技能以及文化素養,從而實現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2.2.2 激勵功能
通過學校體育,可以激勵培養學生永不言敗、奮勇拼搏、不言放棄的精神,可以將體育精神延伸到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
2.2.3 凝聚功能
體育活動不僅需要個人的努力,更加需要團隊的協作與配合,注重發揮團隊精神。對于學生而言,具有團隊意識、協作意識將會為日后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2.2.4 塑造功能
體育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增加個人的身體素質、健康水平,使人減輕壓力,獲得運動的快樂。除此之外,體育運動還可以塑造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由于學校體育的開展正處于學生個人成長成熟的關鍵時段,因此如何發揮好學校體育的塑造功能就尤為重要。
3 ?學校體育發展策略
隨著我國正式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對學校體育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對此學校體育必須做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適應人民群眾需要的改革,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 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學校體育也必須加大對科學技術利用的力度以及利用先進的器具進行輔助,使得學校體育取得更加明顯地成效,使得學生更加樂意參與其中,做到事半功倍得效果。
3.2 制定系統化教學目標
學校體育涵蓋從小學到大學全階段,各個階段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特點。因此學校體育的教學目標必須具有一致性、統一性,各階段不可隨意制定獨立的、封閉的教學體系,力爭達到學校體育教學目標全階段的一致性。
3.3 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完善的學校體育教學,必須具有完善的反饋機制,才能更好的指導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的制定,從而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學評價體系包括顯性評級指標,包括成績高低、技能熟練度等;也包括隱形性指標,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態度以及自己能力等內容。
3.4 平衡地域發展差距
由于我國發展情況的特殊性,導致各地發展不均衡,城鄉差距較大,在學校體育發展方面也體現的十分突出。在城市、發達地區,學校體育在教學設施、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都較為先進;而對于農村、貧困地區而言,由于經濟的落后、人才的短缺,即使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教學的保障。因此必須平衡分配教育資源,使得學校體育乃至學校教育得到均衡發展。
4 ?結語
在新時代下,健康的身體素質、完善的知識儲備以及頑強的拼搏精神都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基礎。不僅如此,學校體育的發展還與競技體育、社會體育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一方面既可以為競技體育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另一方面可以為發展社會體育奠定基礎,進一步為樹立“終身體育”觀念打下基礎。
學校體育憑著獨特且重要的作用,必須得到應有的重視,規劃好其發展的路徑與方式方法,使得學校體育可以更好的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 胡向旭,賈榮光.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學校體育管理研究述評[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3):163-165.
[2] 鄧華榮,譚兆蘇.體育強國視域下我國學校體育管理的發展對策[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1):149,158.
[3] 黎志容.“健康中國2030”背景下學校體育教育的優化方略[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9,39(1):122-124.